拿到市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那天,她攥着那张薄薄的纸兴奋得不行。
纸页上“市第一中学”几个烫金大字十分 耀眼,她可是王家村多少年来第一个考进市一中的孩子。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不久院门口就已经围了不少街坊邻居,七嘴八舌地夸着“晓雨有出息老夏家要熬出头了”。
那天,父亲破天荒喝多了酒。
母亲则炖了只自家养的老母鸡,一边做饭一边偷偷擦眼泪。
那眼泪里一半是骄傲,一半是藏不住的担忧。
吃饭时,父母翻来覆去叮嘱她:“晓雨,去了城里,别跟人家比吃比穿,咱就比成绩。”
父亲语气更加严肃:“城里孩子条件好,你底子不差,但得更用心,可别被人落下。”
母亲给她夹了块鸡腿,眼眶又红了:“钱不够就给家里打电话,别省着,也别跟人起争执,受了委屈就告诉爸妈。”
晓雨用力点头,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知道,这张通知书是父母全部的期望,也是她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
初入学的第一学期,晓雨把“努力”两个字刻在了骨子里。
她穿着廉价的衣服,背着普通的书包,每天第一个冲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课桌上堆着厚厚的课本和习题集,她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连老师随口提的拓展知识点她都不放过。
她的基础在村里算拔尖。
但城里的教学进度比她想象中快得多,数学老师讲的函数、英语老师说的口语,都让她有些吃力。
课间休息时周围的同学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新款球鞋、刚上映的电影,或是周末去游乐园玩的趣事,这些对于夏晓雨来说,就像天书一样陌生。
他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说话时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优越感,像一层透明的玻璃把夏晓雨隔在外面,她想凑过去,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默默回到座位上,假装翻看课本,耳朵却忍不住听着那些鲜活的话题。
夏晓雨这才明白,原来除了课本和试卷,世界还有这样热闹的模样。
这种紧绷的状态维持了不到一年。
高一下学期刚开始,某种东西在夏晓雨心里悄然断裂。
或许是长期积累的自卑和压力,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或许是对外面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