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陈默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想靠自己逆天改命改变一切,实现突破阶级跨越,
无奈现实还是给了他一记重拳,遍体鳞伤,最终无奈回归正常生活,
《霓虹尘埃》第一章:出租屋里的“成功学”陈默的出租屋在城中村的第七层,夏天像蒸笼,
冬天漏风。墙上贴满泛黄的“成功学海报”——“月入十万不是梦”“三年买车五年买房”,
海报边角被老鼠咬出了洞,像他那些年被现实啃碎的计划。他今年35岁,在电子厂拧螺丝,
每天重复2000次机械动作,手指关节肿得像老树根。工资卡余额常年在三位数徘徊,
但手机里存着17个“创业项目群”,凌晨两点还在转发“风口行业分析”,
群友们管这叫“抓住时代的尾巴”。”陈默有气无力的靠在床头,
沧桑的双眼半眯着一动不动,似乎在回忆着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
第二章:年轻时候的辞职前夜那时候年轻的陈默把辞职信拍在老板桌上时,
窗外的***正亮得像打翻的珠宝盒。27岁,在互联网公司做了8年螺丝钉,
他看着银行卡里攒下的50万,觉得自己像个即将冲锋的战士,
逆天改命跨越阶级的机会就在眼前,直到三个月后,
这50万会变成一张写着“投资失败”的废纸,和一***还不清的债务。
“我要做个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他在酒局上拍着胸脯,陈默对发小李浩说,
“就叫‘邻里帮’,一键下单,上门修水管、通马桶、代取快递……你想想,这市场得多大?
”李浩叼着烤串,含糊不清地劝:“你先试试小程序,别一上来就租办公室招人啊。
”陈默没听进去。他觉得“干大事就得有排场”,租了市中心写字楼一间“轻奢风”办公室,
每月租金2万;又在招聘网站上挂出“高薪诚聘技术总监”,很快来了个叫张磊的男人。
第三章:第一个坑:技术外包张磊穿着西装,
递上一沓“成功案例”某知名电商平台的后台架构图、某政府项目的验收报告。“陈总,
您这想法太牛了!”他拍着大腿,“我手里有现成的技术团队,三个月,
保证让‘邻里帮’上线,只要30万!”陈默当场签了合同,先付了15万定金。一个月后,
张磊发来的“Demo”是个半成品:UI界面歪歪扭扭,功能按钮点了没反应。陈默急了,
催着见面,张磊却开始玩消失,电话不接,微信不回。陈默找到合同上的公司地址,
发现那是个共享办公位,早就人去楼空。报警、找律师,折腾了半个月,
只查到张磊用的是假身份证。15万,就这样打了水漂。
第四章:第二个坑:“天使轮”骗局办公室租金快到期,员工工资还没发,陈默愁得掉头发。
这时,一个自称“投资人助理”的女孩加了他微信:“陈总,
我们王总想约您聊聊‘邻里帮’的融资,他对社区经济特别感兴趣。
”王总是个戴金链的中年男人,在五星级酒店咖啡厅见面,听陈默讲了十分钟,
就拍板:“这项目我投了!500万,占股30%。不过嘛……”他话锋一转,
“我们投前要做尽职调查,你得先交5万‘尽调费’,找第三方机构评估。”陈默犹豫了。
5万不是小数目,但一想到500万融资,他咬咬牙,转了钱。然后,
“王总”和“助理”也消失了。那家“第三方机构”是个空壳公司,
所谓的“尽调报告”全是复制粘贴的模板。第五章:第三个坑:加盟代理钱快花光了,
陈默开始在网上搜“快速回笼资金”的方法。一条广告弹出来:“0加盟费!
成为‘邻里帮’城市合伙人,共享万亿市场!”他点进去,是个叫“创业帮扶中心”的网站,
客服热情地打电话来:“陈总,您只要交10万‘品牌授权费’,就能在您的城市招加盟商,
每个加盟商收2万,您净赚!”陈默像抓住救命稻草,交了10万,
拿到一堆印着“邻里帮”Logo的易拉宝和合同模板。他在本地论坛发帖招加盟商,
还真来了几个人咨询。可当有人提出“先看看总部运营数据”时,
他才发现自己手里除了易拉宝,什么都没有——所谓的“帮扶中心”,
根本没提供任何实际支持。直到一个加盟商报了警,说他是“诈骗”。
陈默这才彻底崩溃认清现实。第六章:回到原点半年后,陈默坐在出租屋的地板上,
看着手机里“邻里帮”的半成品小程序,笑出了眼泪。50万积蓄没了,
还欠了信用卡20万。第六章:债务追讨与父母的白发陈默的手机开始昼夜不停地响。
最早是银行催信用卡还款的短信,后来是催债公司的电话,
对方语气从客气到威胁:“再不还钱,我们就去你老家贴大字报了!”他不敢接电话,
把手机调成静音,却在深夜被噩梦惊醒——梦里,老家的土墙上贴满了他的照片,
父母蹲在门口哭,邻居们指指点点。“妈,我没事,就是最近项目忙,回不去。
”他给母亲打电话时,声音发颤。母亲没多问,只说:“你爸前几天在工地摔了一跤,
腿骨裂了,怕你担心没告诉你……”陈默连夜买了回老家的火车票。推开家门时,
父亲正坐在轮椅上,膝盖裹着厚厚的石膏,母亲在厨房煮面,头发白了一大半。饭桌上,
母亲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沓皱巴巴的零钱和存折:“这是你爸攒的养老钱,
5万,你先拿去还账。”陈默没接。
他看着父亲空荡荡的裤管父亲年轻时在矿上被砸伤过一条腿,
想起自己创业时大手大脚租办公室、请“技术总监”,眼泪突然砸在碗里。“爸,妈,
我对不起你们。”他哽咽着说,“那钱你们留着看病,债我自己想办法。
”第七章:躲债与日结工回到出租屋,陈默收到法院传票——之前加盟的一个商户把他告了,
要求退还10万“品牌授权费”。他没钱请律师,开庭那天,法官问他:“被告,
你是否愿意调解?”他低着头说:“我愿意分期还,每月还5000,直到还清。
”为了凑钱,他开始打日结工。白天在物流仓库搬货,晚上去夜市摆摊卖袜子。
仓库里的工友大多是和他父亲年纪相仿的男人,有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
看你细皮嫩肉的,以前是坐办公室的吧?”陈默苦笑:“嗯,创业失败,欠了一***债。
”“谁还没失败过啊?”一个开叉车的大叔说,“我2014年在邯郸搞蔬菜网购,
社区团购,赔得底朝天!”他说自己当时租了三个小区,每天送50单蔬菜,
利润刚够付配送员工资,“后来才明白,没经验、没资金,千万别碰生鲜!
”第八章:深夜的“创业交流群”摆摊收摊后,陈默总在手机上刷创业论坛。一天,
他看到一个帖子:“45岁,负债300万,离婚,躲在外地打工,还有机会翻身吗?
”发帖人说自己曾有两家公司,后来“飘了”,盲目扩张,最终破产 。下面有几百条回复,
有人骂他“活该”,也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我28岁创业失败,欠了20多万,
80年代的20万啊!后来去深圳开货车,跑了十年才还清。”“卖包还债的日子不好过,
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尽管陈默看了一大堆励志鸡汤,但是还是顶不过现实的冲击,
又是亏掉全部积蓄之后,最后也是无奈进厂,债务已经压着他直不起腰了,
第九章:够不着的光那工厂流水线旁,陈默他认识了线长的表妹林晓。
她总穿洗得发白的碎花裙,发梢沾着线头,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
陈默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车间,帮她擦机器、带热包子,却连她的手都没碰过,
有次递零件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两人都像触电般缩回,他脸烫得能煎鸡蛋,她红着脸低下头,
半天没说话。他想攒钱给她买条项链,听说隔壁工位的小王靠“直播带货”赚了钱,
便偷偷借了点钱买设备。镜头前,他举着劣质耳机嘶吼:“家人们!9.9包邮!
买到就是赚到!”屏幕上只有3个观众,一个是他自己的小号,一个是催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