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迷局重启
夜色早被玻璃幕墙外的霓虹切割,灯火在天花板下闪烁,映得抛光的瓷砖泛着目光难以捕捉的光。
这是许季岩习惯的深夜时刻,只有少数归属感坚实的人还在工位上轮值。
他的指尖在一沓档案纸与笔记本之间徘徊,重叠出一道道模糊却挥之不去的案情裂缝。
屏幕上是一张由监控分析系统放大的案发现场照片,像是城市肌理中被染黑的一点。
不远处手机响起,是同事留的未接来电提醒。
许季岩并未立刻挂断电脑,反而将所有带有“失控网红数据裂缝”标签的案件列表一条条浏览下去。
他己经连轴查了两天,却越查越觉得那些案卷里流窜着异样的脉搏。
一条刚刚标记出来的数据异常线索,被系统自动加密了部分信息。
他敲开技术支持小组的门,电脑技师陈一臻正坐在主机前,黑色T恤映衬着满屏的代码流。
“陈一臻,你帮我看看,刚才这个线索的详细数据被系统自己锁死了。
市局那边说权限足够,怎么会这样?”
陈一臻摘下耳机,一边确认警务后台接口,一边用极快的语速嘀咕:“不是系统自封的,是二级外部请求。
你这账号被人强行降权了。”
许季岩皱起眉头:“谁有权降警务调查组的数据等级?”
“理论上……没人。”
陈一臻手指飞点,眉头却越锁越紧,“除非是我们后台新加了接入端,或者有临时的安全协议。
但按理说,我也没权限打开。
现在就算超级管理员想查访问日志,都只能看到一堆乱码指令。”
许季岩片刻沉默,视线移动到陈一臻的桌面,顺手从他手边抽过工作记录本。
习惯性的质疑在他语气里盘桓:“你自己没做过新接口实验吧?”
陈一臻回看他一眼,眼神里有一点对规则被扭曲的不快。
“你怀疑我?”
“不是怀疑,不如说是谨慎。”
许季岩声音低沉,“最近几桩案子里,数据和现实之间有怪异断层。
比如网红‘晨光流’首播案,明明人就在屋里,系统却在案发前十七分钟丢失了全楼的摄像头画面。
监控流返还的居然是一天前的备份。”
陈一臻脸色微变,缓慢地推开椅子,靠近屏幕。
过了很久,他用近乎机械的口气说:“我见过类似的远程调包协议,但那是极客黑客公会比赛里才用的东西。
现实应用场景还是零。”
“那这桩‘晨光流’案,不会也是有人在系统内部做了手脚吧?”
许季岩追问。
“从现有数据来看,有人巧妙地利用了系统的合法流程,让非法操作看起来合法。
可以推断,有高权限‘幽灵’在游走。”
陈一臻咬字清晰,语调却冷得像长夜里的铁。
警局资料室的门,今晚只为许季岩推开。
厚重的卷柜后,他调出当天案发时段的报警音频,擦得极亮的录音笔亮出一行新识别文字:“……她说她看见黑色数据墙涌进屋子。
明明手机没信号,电脑却开始下载奇怪图片。”
“有录音?”
一个柔和带点锋利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许季岩回头,是阮霁秋。
她一身灰蓝长风衣,头发在灯下染出发青的幽光,手里还抱着自己的旧笔记本电脑。
“你不是学术项目组的心理顾问吗?”
许季岩下意识地收敛了疑虑的表情,给她让出一把椅子。
一段时间以来,阮霁秋凭借处理极端事件现场和被害者心理的经验,成为各类非常规案件的常客。
“市局新筛选过的案子都得有心理描述备份。”
阮霁秋把本子放在案卷旁,翻开一页,“你手上的‘晨光流’案,我在上一轮媒体自查时,联系到过主角之一的匿名报案人。
她的用词很怪——‘梦游追光’,‘现实倒序’,‘脸在屏幕里被替换过’。”
许季岩迅速调取录音,对比报告:“替换过?
指什么?”
“她说首播间的视频和现实不同步,甚至,有时屏幕里她自己的动作都不是她记忆中的。
像是有人在现实时间轴上做了拼贴。”
阮霁秋语气带点兴奋,“你有没有觉得,这和你们系统遭遇的数据断层很像?”
许季岩思索片刻,脸上闪过一丝不易捕捉的倦意,也有某种隐秘的期待。
“如果这不是单纯的信息泄露,而是更深层的数据‘逻辑裂缝’……”他缓缓发问。
阮霁秋顺势推过自己的电脑:“你看这里。”
她迅速调出一组心理测绘,“我最近整理了五起城市传言相关的案例,心理访谈里有细节同时出现:时间重复、视觉混乱、数据残影。
最新一桩和你查的首播案同步出现两次。”
“也就是说,”许季岩的小声几乎像是对案件本身说话,“城市里,己经有隐形‘断层’在正常生活里出现。
人的主观体验和数据现实都能被篡改。”
这时,一条加密短信冲破常规弹窗,跳入许季岩处理终端屏幕。
他讶异地看到文本标识来自局域网之外——周沐辰。
你或许需要这份运算日志,查‘晨光流’首播数据流的异常请求,注意帧率时间戳。
——ZMC他深呼吸了一下,将附件文件拖入警用终端。
系统初步分析反馈:某段短视频首播数据的主流帧率突然断裂,传输带宽一度爆增;随后部分帧被未识别协议‘伪装投递’替换,而警方主控台却在该段时间内自动写入‘正常’记录。
“你看。”
许季岩指给阮霁秋,“正常数据和异常数据重叠了。
‘真相’表面上存在,实际上却在那几分钟内一首是伪造的。”
阮霁秋捏着耳垂,似乎陷入沉思:“如果故障能绕过真实记录,那这个系统,比任何心理暗示都恐怖。”
两人对视一眼。
灯光影子下,她柔和的声音突兀地严肃起来:“你有没有怀疑过,这不只是技术问题。”
许季岩想到前几桩“网络奇案”的受害者,他们现实感的崩塌,不仅来自数据模糊,也关乎主观经验的错乱。
他下意识摩挲手指在桌面,像是在无意识地挖掘城市的另一种地基。
“我们也许要去问一问数据源头。”
他轻声说。
“你指周沐辰?”
阮霁秋露出半真半假的笑,“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也被卷进来了?”
这时陈一臻推开资料室的门,神情带着某种不自在的严肃:“刚才后台过滤出一组异常访问轨迹,始作俑者貌似来自一个极客社群内测平台——我以前的圈子。
我没看错,应用权限居然提到了‘虚拟节点平行测试’。”
阮霁秋一怔:“正式系统外的平行节点?
和梦游者、数据倒序一样,是另一条城市潜流。”
许季岩咬定思路:“如果平行节点就是脑洞机制在现实的投影,这一切极端案例,就绝不只是简单的刑事案件。”
警局资料室,三人彼此默契地对视。
异样的数据逻辑,现实的迷雾,心理的裂隙在这间昏黄的灯光下展开,他们各自带着怀疑、执着与隐秘的困惑。
不只是案情需要重启,有关这座城市的全部逻辑,也仿佛隐现着一次全新的“迷局重启”。
夜深,卷柜外走廊冷风再度起伏,留给他们的,是尚待揭示的数据谜团与城市边缘的未知裂口。
门外暮色如水,警局楼下路灯折射进一点亮橙。
许季岩的指关节叩在桌面上,三人影子交错,仿佛被一张更深的逻辑网络打上标记——他们并不知道,在警局大厦的另一头,午夜的地铁隧道正有无人设备悄然苏醒,投入下一次数据雾像的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