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专业普法,专治各种“不小心”
和顾衍之的初次交锋,可以打个八分——扣两分是因为对方的法律意识实在过于淡薄,沟通起来有点费劲。
她拿出手机,习惯性地开始检索“林清清 最新动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位白月光小姐不愧是娱乐圈新星,热搜榜上挂着#林清清 参观慈善画展#。
通稿里满是“人美心善”、“热爱艺术”的赞美。
罗砚点开图片放大,目光落在画展背景板的主办方名单上——“顾氏集团”作为首席赞助商赫然在列。
“啧。”
罗砚挑了挑眉,用指尖点了点屏幕上“顾氏集团”那几个字,“顾先生,用疑似婚内共同财产给异性朋友的事业站台,这财务流向,审计的时候怕是不太好解释哦。”
她熟练地截图、存档、加密。
感觉自己的“法律武器库”里,又多了一枚分量不轻的弹药。
这哪里是恶毒女配的剧本?
这分明是给她送业绩的贵人啊!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起,一个陌生号码来电。
罗砚想了想,按下了录音键——良好的职业习惯从点滴做起。
“你好,哪位?”
她的声音平静得像AI客服。
电话那头安静了两秒,传来一个轻柔又带着几分怯意的声音:“请、请问是罗砚小姐吗?
我是林清清。”
罗眉梢微挑。
说曹操,曹操到。
她语气不变:“林小姐,你好。
请注意,本次通话正在录音。”
“录……录音?”
林清清的声音明显顿了一下,显得有些无措,这反应不像是装的,“对不起,我是不是打扰到你了?
我只是……只是想为最近给你带来的困扰道个歉。”
没有想象中的茶香西溢,态度甚至算得上诚恳。
罗砚喝了口茶,客观回应:“林小姐,道歉是基于认知到错误行为。
那么,你具体想为哪件事道歉?
是你在《娱乐周刊》访谈中,关于我‘情绪波动’的表述可能引发的公众误解,还是你的部分粉丝基于不完整信息,在网络上对我进行的攻击性言论?
我们可以明确一下具体事项,便于厘清责任。”
她用的是“可能引发误解”、“部分粉丝”、“不完整信息”,措辞严谨,留有余地,但核心问题首接点明。
林清清显然没遇到过这么……讲条理的对话方式。
她愣了几秒,声音更低了,带着真实的困惑和一点点着急:“我……我没有那个意思!
访谈那个,是记者问我对你的印象,我说‘罗小姐看起来比较有个性,情绪很真实’,我真的觉得这不是坏话……至于粉丝,我之后会发公告让大家冷静的……”嗯?
罗砚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词。
“情绪很真实”?
这和她之前看到的断章取义的报道“罗砚情绪极不稳定”有出入。
是媒体刻意扭曲,还是林清清此刻在撇清关系?
罗砚暂时不做判断,只是客观记录。
“好的,你对于访谈内容的澄清我收到了。
关于粉丝行为,根据《网络安全法》及相关规定,公众人物有责任引导粉丝理性发言。
你的积极干预是必要且正确的。”
她公事公办的语气,让林清清更加紧张了:“罗小姐,你说话好像律师哦……我和顾总真的只是工作上的朋友,他很欣赏我的专业能力,所以才在一些项目上支持我……请你千万不要误会!”
“林小姐,我是否误会不重要。”
罗砚语气平和,“重要的是事实和法律。
顾先生欣赏任何人的专业能力都是他的自由。
但基于他目前尚未解除的婚姻关系,某些过于密切的财务支持或公开捆绑,可能涉及法律风险。
我建议你,从保护自身职业声誉的角度出发,也注意保持适当的公众距离。
这对你我,都是一种保护。”
她这番话,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完全是从利害关系和法律风险角度分析,堪称苦口婆心。
电话那头的林清清彻底沉默了,似乎在消化这段信息量巨大的话。
过了一会儿,她才小声说:“……谢谢你的提醒,罗小姐。
我……我会注意的。
对不起,打扰你了。”
通话结束。
罗砚看着录音文件,若有所思。
这个林清清,听起来不像工于心计,反而有点……缺乏社会经验,甚至有点天真?
容易被媒体和周围人带着走?
如果真是这样,那她之前的某些行为,性质可能就不同了。
“有意思。”
罗砚笑了笑,“看来这个剧本里,不止我一个角色拿错了剧本嘛。”
不过,理解归理解,该划清的界限一点都不能少。
她动手给顾衍之发了封邮件,抄送了林清清的工作室邮箱:主题:关于规范公众言行及避免潜在法律风险的提醒函顾先生、林小姐: 就今日与林小姐电话沟通内容,做如下备案: 1. 林小姐己澄清其在《娱乐周刊》访谈中的相关表述,后续将关注媒体报道是否失实。
2. 林小姐承诺将引导粉丝理性发言。
3. 本人提醒二位,注意公众场合的言行及财务往来尺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对各方声誉造成影响。
以上,请知悉。
罗砚 [日期]邮件发出后,罗砚想象了一下顾衍之看到这封正式得像商务公函的邮件时的表情,忍不住笑出了声。
嗯,普法工作,任重道远。
但看着“学生们”懵懂又不得不接受的样子,还挺有成就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