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已经带了些凉意,卷着法国梧桐的落叶,在青石板路上打旋。
林小满抱着一本厚重的《西方哲学史》,脚步匆匆地穿过江城大学的林荫道。
她的目的地是图书馆后的那片老树林,那里有她藏了整个夏天的秘密——一棵老槐树上,
被人凿出了一个碗口大的树洞。这是林小满在江城大学的第三个秋天。作为哲学系的学生,
她习惯了在书本里与先哲对话,却在现实中常常感到失语。宿舍里,
室友们讨论的是最新款的口红和热门的偶像剧,
而她脑子里盘旋的却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和加缪的"荒谬"。不是不合群,只是有些话,
找不到合适的人说。第一次发现那个树洞,是在一个烦躁的午后。
她为了逃避一场无聊的社团招新,误打误撞走进了这片少有人知的树林。老槐树很粗,
枝繁叶茂,树洞就在离地约一米五的位置,像一张安静等待倾听的嘴。
林小满鬼使神差地停下脚步,伸手摸了摸粗糙的树皮,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涌了上来。
那天晚上,她写了一张纸条:"为什么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一个迷茫的哲学系学生"。她折成小方块,塞进了树洞里,像是完成了一场仪式。
她没指望得到回应,只是需要一个出口。没想到,三天后,当她再次来到树洞前时,
里面多了一张陌生的纸条。字迹是男生的,遒劲有力:"或许,道理不是用来'懂'的,
是用来'活'的。试着把抽象的思考,变成具体的行动,比如,去吃一碗热乎的牛肉面,
去跑一次步。——一个路过的同路人"林小满的心猛地一跳。她反复读着那几句话,
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原来,真的有人会看见她的困惑,并用这样温和的方式回应。从那天起,
树洞成了林小满的秘密基地,也成了她与那个"同路人"的通信站。
她会写下学习中的瓶颈:"今天读康德,感觉自己像在跟一个绕口令大师搏斗,
完全抓不住重点。"不久后,树洞里会出现一张画着简易思维导图的纸条,
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脉络,末尾写着:"别怕,
康德也怕你不理他。试着每天啃一小节,我陪你。
"她会写下生活里的小烦恼:"室友过生日,大家都凑钱买了很贵的礼物,
我最近生活费紧张,感觉很尴尬。"回应很快就来:"礼物的价值不在于价格,而在于心意。
我去年给朋友织了一条围巾,虽然笨拙,但他说那是他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相信我"她也会分享偶尔的小确幸:"今天在食堂吃到了超好吃的糖醋排骨,
阳光也特别好,突然觉得世界没那么荒谬了。"这次的纸条带着点俏皮:"看吧,
生活总在不经意间给你一颗糖。为了庆祝,我今天也去吃了糖醋排骨,味道确实不错。
下次可以交流一下食堂隐藏菜单?"他们从不问对方的名字、专业,也从没想过要见面。
这种陌生的联结,反而给了他们最大的安全感。林小满不知道对方是谁,
只从字迹和偶尔的只言片语中,猜测他可能是个理工科的男生,逻辑清晰,心思细腻,而且,
似乎也和她一样,在某些时刻感到孤独。有一次,林小满因为一篇课程论文被导师批评,
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她在纸条上写满了自我怀疑的话,字迹潦草,甚至带着泪痕。
她把纸条塞进去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那一次,她等了整整五天,
树洞里都没有新的纸条。林小满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她开始胡思乱想,
是不是自己的负面情绪吓到对方了?是不是那个"同路人"已经厌倦了这种幼稚的游戏?
第六天清晨,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树洞前。里面果然有一张新的纸条,比平时的要长。
"抱歉,这几天家里出了点事,没能及时回复。看到你上次的纸条,我很担心。
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时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但后来我发现,
批评不是为了否定你,而是为了让你看到可以变得更好的地方。别太苛责自己。
你就像一颗正在积蓄力量的种子,现在的黑暗和压力,都是为了将来能破土而出。
如果你愿意,可以去看看学校东边的向日葵花田,现在应该开得很盛。
看着它们朝着太阳的样子,心情会好很多。等你好起来,我们继续讨论康德。
——等你"林小满捏着那张纸条,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不是因为难过,
而是因为被理解和被等待的温暖。她按照纸条上的指引,去了东边的花田。
大片大片的向日葵迎着阳光盛开,金灿灿的,像一片小太阳的海洋。她站在花田里,
看着那些努力向上的花朵,心里的阴霾一点点散去。她写了一张新的纸条:"谢谢你的等待。
向日葵很美,我好像也找回了一点勇气。康德的部分,我们从'先天综合判断'重新开始吧?
"这次的回应很快:"欢迎回来。'先天综合判断'确实是个硬骨头,我们慢慢来。
为了奖励你的勇气,我可以给你整理一份康德哲学入门书单,帮你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
需要吗?"林小满笑着把纸条放进包里,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暖洋洋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秋去冬来,树洞里的纸条换了一张又一张。他们从哲学聊到文学,
从电影聊到音乐,从学习聊到未来的迷茫。林小满知道了对方喜欢听Radiohead,
喜欢看黑泽明的电影,偶尔会在深夜去操场跑步;对方也知道了她喜欢读余华的小说,
喜欢在雨天泡一杯热茶看书,有点路痴,经常在校园里迷路。寒假来临的时候,
林小满要回老家。临走前,她写了一张长长的纸条,告诉对方她要暂时离开,
分享了这几个月来的心情变化,感谢他的陪伴。她把纸条塞进树洞,心里既有不舍,
也有期待。整个寒假,林小满都过得很充实。她按照对方给的书单读了几本书,
也试着像他说的那样,把思考变成行动,帮妈妈做家务,和老朋友见面聊天。
她偶尔会想起那个树洞,想起那个素未谋面的"同路人",不知道他假期过得怎么样。
开学那天,林小满第一时间就冲向了那片老树林。树洞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纸条。
"新年快乐。这个假期,我去了一趟海边,看到了日出。突然觉得,
很多烦恼在广阔的自然面前,都变得很渺小。很高兴能听到你的变化,
你就像一颗正在慢慢发光的星星。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的'康德之旅'也该继续了。对了,
我最近发现图书馆三楼有个靠窗的位置,视野特别好,适合看书和思考。如果你不介意,
可以去那里看看,说不定能遇到一个也在看康德的人。"林小满的心怦怦直跳。
这是对方第一次暗示可能的见面。她握着纸条,站在树洞前,犹豫了很久。她既期待又害怕,
期待见到那个陪伴了她这么久的人,又害怕见面后会破坏这种微妙而美好的平衡。最终,
她还是没有去图书馆三楼。她写了一张纸条:"海边的日出一定很美。谢谢你的推荐,
但我想,我们还是保持这样的方式吧。有些美好,或许留在想象里,会更长久。
康德的'二律背反',我还是没太弄懂,你能给我讲讲吗?"这次,
树洞里的回应很简短:"好。
'二律背反'其实就是康德揭示的理性在试图认识'物自体'时陷入的矛盾,
比如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还是没有开端……"后面是详细的解释。林小满松了口气,
又有些莫名的失落。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却还是忍不住会好奇,
那个"同路人"到底是谁。春天来了,老槐树抽出了新芽,树洞被嫩绿的叶子半遮半掩着。
林小满和"同路人"的通信还在继续,他们的话题越来越深入,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