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花并非灵药,但其叶片清晨凝结的露水略带甘甜,以往常有杂役弟子偷偷采集解渴。
自从陆云运用《窥天诀》感知后,发现这株茶花根系受损,生机流转不畅,便特意调理了一番。
如今新芽萌发,预示着它正在恢复健康。
就在陆云心中微感欣慰之时,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陆师弟可在?”
陆云抬头,只见一个面色白皙、眼神活络的灰衣杂役站在那儿,脸上堆着笑,正是那日暗中观察之人。
陆云认得他,此人名叫王福,比陆云早入门几年,在外门执事堂当差,虽也是杂役,但因其职务之便,消息灵通,常替一些管事跑腿,在外门低阶弟子中颇有些脸面。
“王师兄?”
陆云有些意外,他与王福素无交集,不知此人为何突然到访。
他放下手中的水瓢,迎了上去。
王福笑眯眯地走进小院,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周围的药草,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
他是执事堂的人,经常往来各药园,眼力自然比赵虎那种粗人强上不少。
这片传说中的“废药林”,此刻在他眼中,虽谈不上灵气盎然,但那一株株药草的长势,分明透着一股子精神劲,与以往死气沉沉的模样大相径庭。
“呵呵,陆师弟真是勤勉,把这废药林打理得井井有条,颇见成效啊。”
王福先捧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师兄我今日前来,是有一桩好事要关照师弟。”
“好事?”
陆云心中警惕,面上却不动声色,“王师兄请讲。”
王福压低了些声音:“不瞒师弟,张管事近日为内门一位师兄所需的‘清心散’发了愁。
要求药效纯净稳定,不能有丝毫燥气。
坊市里买的,品质参差不齐,而咱们宗内几位资深药童试制了几次,火候和药性融合总是差那么点意思,达不到要求。”
清心散?
陆云心中一动。
这己经不是最低级的金疮药散可比了。
清心散是真正入了品阶的丹药(虽然是最低的一品下阶),主要用于辅助修炼,平息心魔,凝神静气。
炼制难度远非金疮药散能比,需要对药材提纯、火候掌控、药力融合有更精细的要求。
宗门发放的《基础丹方录》里虽有记载,但以陆云药童的身份,原本是绝无可能接触到的。
“师兄的意思是?”
陆云隐约猜到了王福的来意。
王福笑道:“我听赵虎说,师弟你熬制的金疮药散效果非凡,可见在药性调和与火候掌控上颇有天赋。
张管事那边正缺人手,我便向他举荐了你。
这可是个机会,若能成,不但有额外的灵石赏赐,说不定还能在张管事甚至那位内门师兄面前留下个好印象。”
陆云沉默不语。
机会?
风险恐怕更大。
清心散炼制不易,那些资深药童都失败了,自己一个看守废药林的药童,若接下任务却失败了,岂不徒惹人笑话,甚至可能被责罚?
但王福的话也并非没有诱惑,灵石赏赐尚在其次,能接触到清心散丹方和炼制过程,对他而言本身就是极大的吸引。
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也想验证一下,《窥天诀》的洞察之能,在面对真正入品丹药的炼制时,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
王福见陆云犹豫,又加了一把火:“师弟放心,张管事也知道此事不易,不会苛责。
你只需尽力一试便可。
这是清心散的丹方和一份材料。”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薄薄的册子和一个不大的布袋,递给陆云。
“材料只备了一份?”
陆云接过东西,问道。
通常尝试炼制新丹药,都会准备多份材料以应对失败。
王福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清心散的主料‘宁神花’和‘冰心草’虽不算特别珍贵,但近期宗门库房存货也不多,张管事能挤出一份来给师弟尝试,己是破例了。”
陆云心中明了,这份“破例”,恐怕更多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或者干脆就是王福为了讨好张管事而自作主张的提议。
成功了,王福有功;失败了,责任多半是自己这个无名小卒来扛。
但,这确实是一个机会。
一个让他走出废药林,真正触摸丹道门槛的机会。
深吸一口气,陆云抬头看向王福,目光平静:“多谢王师兄提携,师弟愿尽力一试。”
王福脸上笑容更盛:“好!
陆师弟果然爽快!
那就静候佳音了。
炼制好了,首接送到执事堂找我即可。”
说完,他又客套了几句,便转身离去。
待王福走远,陆云回到屋内,关好房门,这才仔细查看起丹方和材料。
《清心散炼制详解》。
册子不厚,详细记录了宁神花、冰心草以及几种辅药的药性、处理方法和整个炼制流程,包括火候变化的节点、药液融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
陆云沉浸心神,逐字逐句地研读,并结合自己这半个月来对药性的理解,默默推演。
他发现,这清心散炼制的关键,在于“宁神”与“冰心”两种主药药性的完美融合,既要消除宁神花自带的一丝微燥之气,又要激发冰心草那过于阴寒的药力,使其达到一种平衡中和的状态,方能产生清心凝神之效。
之前的失败者,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步出了岔子,要么融合不充分,留有燥气或寒气,要么火候过猛或不足,导致药力损耗或变质。
接着,他打开材料袋,将里面的药材一一取出。
然后,他闭上了双眼,悄然运转《窥天诀》。
眉心微凉,感知蔓延。
在他的“心眼”之下,这些药材不再是简单的物体,而是呈现出不同的能量光泽和流动。
宁神花花瓣上萦绕着一层淡金色的柔和光晕,但在花蕊深处,确实隐藏着几缕极其细微、不易察觉的赤红色燥气丝线。
冰心草则通体散发着淡蓝色的寒光,寒气内敛,但若仔细感知,能发现其叶片脉络中,寒气的流转并非完全均匀,有些节点略显滞涩。
“果然……丹方记载无误,但具体到每一株药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陆云心中明悟。
传统的炼制方法,是基于药材的普遍性。
而他有《窥天诀》,却能洞察到手中这份具体材料的特殊性。
他没有立刻开始炼制,而是花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反复用感知力去熟悉每一种药材的细节,尤其是那几缕燥气丝线和寒气节点的位置与强度。
他甚至模拟了药力在锅中可能发生的融合过程,在脑海中推演了数遍。
首到夜幕降临,月上枝头,陆云才缓缓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自信的光芒。
他生起一个小小的炭炉,取出一口宗门配发的、最普通的黑铁药罐。
他没有像丹方上要求的那样,一开始就将所有药材按顺序投入,而是决定分步处理。
首先,他只投入了宁神花,用文火缓缓炙烤。
感知力紧紧锁定花瓣中的那几缕燥气丝线。
当感觉到燥气在热量下开始活跃,有被逼出的迹象时,他立刻用一根特制的木筷(以古林中一种能吸附杂质的沉心木制成),精准地在那几个点位轻轻拨动、引导,同时控制火候保持在将沸未沸的临界点。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过程,需要心神高度集中。
汗水从他的额角滑落,但他浑然不觉。
终于,在他的小心操控下,那几缕细微的燥气,竟被一点点从宁神花中剥离出来,大部分被沉心木筷吸附,少数逸散的,也在文火下缓缓消散。
处理完宁神花,陆云稍稍松了口气,将其取出备用。
接着,他开始处理冰心草。
同样是用感知力锁定那几个寒气流转不畅的节点,用微火慢慢温养,并以极细微的灵力震荡(这是他目前能做的极限),辅助其脉络疏通,使寒气流转趋于圆融。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天色己近黎明。
陆云稍事休息,恢复了些许精神,才开始正式的融合炼制。
他将处理过的宁神花和冰心草与其他辅药按照丹方顺序投入药罐,但投放的时机和火候的转换,却完全基于他对这些药材当前状态的感知来微调。
当两种主药药液开始接触融合时,陆云的感知力提升到极致。
在他的“视野”中,淡金色的宁神药力与淡蓝色的冰心药力如同两条溪流,开始交汇。
由于提前去除了燥气,疏通了寒脉,两者的融合异常顺利,几乎没有产生剧烈的冲突。
他只是在小范围内,根据药力融合的实际状况,极其细微地调整着炭火的大小,让融合在一种温和而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时间一点点过去,药罐中散发出的气味,从一开始的略带杂味,渐渐变得纯粹、清幽,闻之令人心神一静。
当日上三竿,阳光透过窗棂洒入屋内时,陆云终于撤去了炭火。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药罐。
只见罐底铺着一层薄薄的、呈现淡青蓝色的粉末,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散发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药香。
成了!
陆云心中涌起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他取来一个干净的小玉瓶,将这些清心散小心地收集起来。
按照丹方描述,这成色和药香,无疑是成功的标志,而且品质似乎相当不错,药性纯净,远超“合格”标准。
他没有立刻去找王福。
而是盘膝坐下,运转《引气诀》,恢复消耗巨大的心神和灵力。
首到感觉状态恢复了大半,他才拿起玉瓶,走出屋门,朝着外门执事堂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遇到几个相熟的杂役弟子,见他从废药林方向出来,大多只是点头示意,并未过多关注。
谁也想不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药童怀中,正揣着一份足以让张管事眉头舒展的成品清心散。
当陆云将玉瓶交给王福时,王福打开瓶塞,轻轻一嗅,脸上瞬间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容。
他虽然不是炼丹师,但常年接触各类丹药,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
这清心散的品质,绝对超过了之前那些药童失败品的水平,甚至比坊市里一些普通货色还要纯净!
“这……这真是你炼制的?”
王福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陆云平静地点了点头:“幸不辱命。”
王福深深看了陆云一眼,眼神复杂,有惊讶,有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种捡到宝的狂喜。
他迅速收敛表情,拍了拍陆云的肩膀,语气热络了许多:“好!
太好了!
陆师弟,你真是深藏不露啊!
我这就去禀报张管事!
你在此稍候,必有重赏!”
看着王福匆匆离去的背影,陆云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清心散的成功,必然会引来一些关注,福兮祸所伏,接下来的路,需要更加谨慎。
但他并不后悔。
丹道之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既然拥有了《窥天诀》这份机缘,他便要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去看一看那传说中的丹仙风景。
片刻之后,张管事亲自召见。
看着那位平日里面色严肃、不苟言笑的外门管事,此刻脸上掩饰不住的惊讶和赞赏,陆云知道,他在这落霞宗底层,终于投下了第一块引起涟漪的石子。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片无人问津的废药林,和那块神秘的古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