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师的疑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祁同伟回到那个狭小但整洁的宿舍,关上门,背靠着门板长长舒了一口气。

与梁璐的对峙耗费了他大量心力,但值得。

他保住了尊严,又没有彻底撕破脸皮,这为他在这个关键时期争取了宝贵的喘息空间。

他走到书桌前,打开台灯,暖黄色的光线洒在桌面上。

从一个上锁的抽屉深处,他取出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封面是朴素的黑色。

在扉页上,他郑重地写下西个字:“暗夜档案”。

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祁同伟开始疯狂记录那些即将发生的关键事件。

他的字迹急促而有力,仿佛在与时间赛跑:“5月17日,岩台市山体滑坡,造成37人死亡...6月3日,吕州市开发区征地冲突,村民李红旗被推土机碾压致死...8月12日,林城化工企业排污导致饮用水源污染,上千人中毒...”每写下一行字,他的心就沉重一分。

这些前世发生的悲剧,如今都还来得及阻止。

但他不能首接站出来预言,那只会被当成疯子,甚至引来不必要的怀疑。

他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改变这些事件的走向。

写到手腕发酸时,祁同伟的目光落在桌角那本《万历十五年》上。

这是前世高育良最喜欢的一本书,他特意找来重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位老师的思维方式。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

看来电显示,祁同伟的心跳漏了一拍——是高育良。

“同伟啊,现在方便吗?

来我办公室一趟。”

高育良的声音温和而沉稳,听不出情绪。

“好的老师,我马上到。”

祁同伟恭敬地回答,同时大脑飞速运转。

高育良这个时候找他,很可能与梁璐有关。

他迅速收拾好“暗夜档案”,锁回抽屉,然后深吸一口气,整理好仪容。

面对高育良,他必须格外小心。

这位老师有着狐狸般的敏锐和狮子般的威严,能看透人心深处隐藏的东西。

高育良的办公室在省委大院,祁同伟轻车熟路地来到门前,轻轻敲了三下。

“进来。”

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

祁同伟推门而入,看到高育良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看文件。

眼镜片后的眼睛抬起来,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老师,您找我。”

祁同伟微微躬身,态度恭敬但不过分谦卑。

高育良放下文件,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

最近怎么样?

工作还顺利吗?”

典型的迂回开场。

祁同伟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还好,正在熟悉省厅的工作节奏。”

“听说你最近和梁璐见面了?”

高育良看似随意地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祁同伟心中一凛,消息传得真快。

他斟酌着词句:“是的,梁老师找我聊了聊。”

“哦?

聊得怎么样?”

高育良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眼神却透过镜片仔细观察着祁同伟的反应。

祁同伟保持平静:“梁老师关心我的个人问题,但我认为现阶段还是应该以工作为重。”

高育良的动作微微一顿,显然对这个回答有些意外。

他放下茶杯,身体前倾:“同伟啊,梁书记对我们有知遇之恩,这个你要明白。”

“我永远感谢梁书记和老师的栽培。”

祁同伟回答得滴水不漏,“正因为如此,我更应该做出成绩,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高育良若有所思地看着他,良久,忽然转换了话题:“你对当前我省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出乎祁同伟的意料。

按照前世,高育良应该继续施压,让他接受梁璐。

看来他的反应己经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祁同伟沉思片刻,决定适度展示一些前瞻性的见解:“我认为汉东的发展不能只盯着GDP数字,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比如林城的化工产业,虽然贡献了大量税收,但对环境的破坏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高育良的眉毛微微挑起:“哦?

这个观点倒是很新颖。

继续说。”

祁同伟知道自己引起了老师的兴趣,便继续道:“我最近看了一些资料,发现国外现在特别重视‘绿色GDP’的概念。”

“如果我们能早做准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未来就能抢占先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特别是水资源保护。”

“我省有几条重要河流都发源于林城山区,如果水源被污染,下游十几个县市都会受影响。”

高育良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这些想法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祁同伟心中一紧,但面上保持平静:“主要是平时看书和资料的积累,再加上一些思考。”

他巧妙地补充道,“当然,很多想法还不成熟,需要老师指点。”

高育良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站起身,踱步到窗前。

“同伟啊,”他背对着祁同伟,声音有些飘忽,“你今天似乎有些不同。”

祁同伟的心跳加速,但声音依然平稳:“可能是最近思考比较多。

到了新岗位,总想尽快做出成绩。”

高育良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仅仅如此吗?”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祁同伟感到后背渗出细密的冷汗,但他强迫自己迎上高育良的目光:“不敢隐瞒老师。”

“我只是觉得,作为一名干部,不能只想着个人得失,更应该考虑如何为人民做实事。”

这句话说得冠冕堂皇,却又无懈可击。

高育良盯着他看了足足十秒钟,忽然笑了起来:“好,好啊!

有这样的觉悟很好!”

他走回办公桌后坐下,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温和,“看来让你到省厅锻炼是对的,视野开阔了不少。”

祁同伟暗中松了口气,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高育良又随意地问了几个工作上的问题,祁同伟都谨慎而得体地回答了。

在谈话即将结束时,高育良的目光无意中扫过祁同伟带来的文件袋,忽然停住了。

“你也看这本书?”

高育良指了指那本露出袋口的《万历十五年》。

祁同伟心中一动,面上却故作轻松:“是的,听说这本书很有深度,就找来看看。

不过很多地方还看不太懂。”

高育良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真实笑容:“好书啊!

什么时候看完,我们可以交流一下心得。”

他的语气中带着知音难觅的欣慰。

祁同伟恭敬地点头:“一定向老师请教。”

离开高育良的办公室,祁同伟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

与这位老师交锋,不亚于一场高强度的心理战。

他知道,自己今天的表现己经在高育良心中种下了种子。

那种子包含着欣赏,也包含着疑惑——(对他突然“开窍”的疑惑。

)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