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琴键下的刀光1943年深秋的北平,铅灰色的云压在正阳门的城楼脊上,

像一块浸了水的脏棉絮。东安市场旁的“松竹楼”里,钢琴的黑白键泛着冷光,

沈云笙的指尖落在《月光奏鸣曲》的旋律里,却像踩在碎玻璃上——台下第三排正中央,

佐藤一郎的军靴尖正随着节奏轻叩地板,靴筒上的铜扣在昏黄的灯影里闪着刺目的光。

这是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部”主办的“日中文化交流音乐会”,说白了,

是给占领者的粉饰太平。沈云笙是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师,

三个月前被日军以“保护艺术家”的名义“请”到松竹楼,名义上是驻场演奏,

实则是被软禁——他父亲曾是东北军的军医,抗战爆发后随部队撤往西南,日军抓不到人,

便把他扣作“人质”。“沈君的琴技,真是越来越精进了。”一曲终了,

佐藤一郎端着酒杯走上台,军大衣下摆扫过钢琴腿,带起一阵樟脑和硝烟混合的怪味。

他四十多岁,眼角有一道浅疤,据说是淞沪会战留下的,“这首曲子,很适合现在的北平,

不是吗?宁静,祥和。”沈云笙垂下眼,没接话。

他知道佐藤在试探——上周刚有学生在街头散发抗日传单被抓,日军怀疑是他暗中资助,

这几天总有便衣在他住的胡同口晃悠。“不过,”佐藤话锋一转,手指敲了敲钢琴盖,

“我更喜欢中国的民乐。比如《十送红军》,或者……《松花江上》?

”沈云笙的指尖猛地一紧,指甲掐进掌心。《松花江上》是流亡学生常唱的歌,

日军早就明令禁止传唱。他强作镇定地笑了笑:“佐藤长官说笑了,那些曲子太悲,

不适合这样的场合。”“是吗?”佐藤眯起眼,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

放在琴键上,“那这个呢?我昨天在城外据点的废墟里捡到的,像是份乐谱,沈君帮我看看,

是什么曲子?”沈云笙低头看去——那是一张泛黄的毛边纸,用铅笔写的音符歪歪扭扭,

有些地方被雨水浸得模糊,但开头几个音符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是《五月的鲜花》的前奏,

只是节奏被刻意放慢,音符间多了许多奇怪的休止符,像有人在正常旋律里塞了把锁。

他心跳骤然加速。《五月的鲜花》是抗日救亡歌曲,这张乐谱绝不是普通的歌谱,

更像是……加密的情报。“这……看起来像是学生的练习稿,写得很随意。

”沈云笙不动声色地把纸往钢琴内侧推了推,指尖假装整理琴谱,

悄悄记住了前四小节的音符排列,“可能是哪个孩子瞎写的,没什么章法。

”佐藤盯着他的脸看了半晌,忽然笑了:“或许吧。沈君若是不嫌弃,就留着吧,

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些‘灵感’。”他转身下台时,又回头补了一句,“对了,

听说沈君最近常去南城的‘荣宝斋’?那里的掌柜上周‘病逝’了,真是可惜。

”沈云笙的后背瞬间凉透。荣宝斋的王掌柜是地下党交通员,他上周去那里,

是按父亲的老部下、现在北平工委的李默之嘱咐,取一批藏在宣纸里的药品清单。佐藤这话,

是在告诉他:他们早就盯上他了。音乐会散场时已近午夜,

沈云笙被日军“护送”回住的胡同。推开院门,墙角的老槐树影里突然窜出个人,

压低声音喊:“沈先生!”是个穿粗布棉袄的少年,约莫十五六岁,脸上沾着泥,

正是上周散发传单被抓的学生之一,叫赵小栓。沈云笙记得他,这孩子总来艺专旁听,

钢琴弹得颇有灵气。“你怎么在这?”沈云笙赶紧把他拉进院,关上门,“日军还在找你。

”“我逃出来了。”赵小栓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塞给他,“李叔让我交给你,

说这是‘钥匙’,让你务必保管好。他还说……荣宝斋出事了,让你别再去了。

”沈云笙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块巴掌大的铜片,上面刻着细密的纹路,像古琴的琴徽。

他刚想问“钥匙”是什么,赵小栓已经转身爬上墙头:“沈先生,我得走了,

李叔说日军在查城防图,让你留意佐藤身边的文件!”少年的身影消失在胡同深处,

沈云笙握着铜片站在院里,风卷着槐树叶落在脚边。他忽然想起佐藤给的那张乐谱,

赶紧回屋拿出来——借着油灯的光,他把铜片放在乐谱上,

铜片上的纹路竟和乐谱里那些奇怪的休止符位置隐隐重合。这时,

院门外传来日军哨兵的咳嗽声。沈云笙迅速将乐谱和铜片塞进钢琴的共鸣箱,

又在琴键上随意弹了几个音。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琴键上,那些黑白相间的格子,

突然像一张巨大的棋盘,而他,已经被推到了棋盘中央。2 残谱里的密码接下来三天,

沈云笙没再出门。日军哨兵还守在胡同口,但没再来“打扰”他,

只是松竹楼的演奏场次多了一倍,佐藤几乎每天都来,有时会坐一整晚,盯着他的手指,

像在看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沈云笙借着练琴的名义,反复琢磨那张乐谱。

他发现那些被放慢的《五月的鲜花》旋律只是“壳”,

真正的关键在休止符——如果把每个休止符的时长换算成数字全休止符算4,二分算2,

四分算1,再对应铜片上的纹路竖纹代表行数,横纹代表列数,

拼出来的竟是一串地名:“西直门外-高粱桥-三义庙”。这三个地方都在北平西北郊,

日军最近在那一带频繁调动兵力。沈云笙想起赵小栓说的“城防图”,

心里隐隐有了猜测:这会不会是日军的某个军事据点位置?第四天傍晚,

佐藤突然派人来接他,说“司令部有位客人想听钢琴,点名要沈先生去”。

沈云笙知道躲不过,揣着铜片藏在内衣口袋里,跟着日军士兵上了一辆黑色轿车。

车子没去司令部,而是开到了东城的一条僻静胡同,停在一座带门楼的宅院前。

门口站着两个穿西装的男人,腰里鼓鼓囊囊,一看就是便衣特务。沈云笙被带进正屋,

屋里摆着一张紫檀木八仙桌,桌旁坐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手指上戴着枚翡翠戒指,

正慢条斯理地喝茶。“这位是汪伪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周秘书。”佐藤介绍道,

语气里带着几分客气——周秘书是汪精卫的亲信,负责与日军协调“物资调配”,实权不小。

周秘书抬眼看了看沈云笙,嘴角勾起一抹笑:“早就听说沈先生是北平第一钢琴手,

今日特意请先生来,是想让先生为我家小女指点指点琴技。”他拍了拍手,

里屋走出个穿洋裙的少女,约莫十二三岁,眉眼像周秘书,只是眼神怯生生的,

手里抱着本琴谱。“这是小女婉柔,刚从上海来北平,也学钢琴。”沈云笙这才明白,

所谓“客人”是借口,

佐藤是想通过周秘书监视他——汪伪政府的人比日军更熟悉北平的人脉,让他们盯着自己,

比派几个便衣管用得多。他耐着性子给周婉柔讲了半小时指法,周婉柔却心不在焉,

趁周秘书和佐藤说话的间隙,悄悄在琴谱上写了个字,推到他面前:“沈先生,

这是我昨天在花园里捡到的,您认识吗?”纸上写着个“默”字,

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铜片图案。沈云笙的心脏猛地一跳——李默之的“默”!这孩子是自己人?

他不动声色地用铅笔在“默”字旁边画了个音符,正是那张乐谱开头的第一个音。

周婉柔眼睛亮了亮,又飞快地低下头,假装练琴。这时,周秘书忽然开口:“沈先生,

听说你父亲是沈敬之军医?我倒是认识他,当年在南京,我们还一起喝过茶呢。

”沈云笙握着琴谱的手紧了紧。他知道周秘书在撒谎——父亲从没去过南京,

这是在试探他的反应。“家父常年在外,我不太清楚他的事。”“是吗?”周秘书放下茶杯,

声音冷了些,“不过听说沈军医最近在云南,和美军顾问团走得很近。

沈先生要是有机会联系上他,不妨劝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佐藤在一旁冷笑:“周秘书多虑了,沈君是明事理的人。”他起身走到沈云笙身边,

手指搭在他的肩膀上,力道不轻,“沈君,明天跟我去趟西郊据点吧,

那里的士兵们想听音乐会,也算……为‘大东亚共荣’尽份力。

”沈云笙知道这是软禁的升级——去了据点,就更难和外界联系了。他刚想找借口推辞,

周婉柔突然“哎呀”一声,手里的琴谱掉在地上,散开的谱页里,一张纸条飘了出来,

落在沈云笙脚边。他余光瞥见纸条上的字:“高粱桥有军火库,今夜三更,老槐树。

”周秘书脸色一变,赶紧让下人把周婉柔带进去。佐藤弯腰捡起纸条,看了一眼,

眉头皱起来:“这是……”“小孩子瞎写的。”周秘书连忙打圆场,“婉柔刚到北平,

总爱编些故事。”佐藤没说话,把纸条揣进兜里,盯着沈云笙:“沈君,明天一早,

我派车来接你。”离开周家时,天已经黑了。沈云笙坐在车里,

手心全是汗——周婉柔的纸条印证了他的猜测,乐谱上的地名果然和日军据点有关。

但“今夜三更,老槐树”是什么意思?老槐树太多了,是他住的胡同那棵,

还是高粱桥附近的?车子快到胡同口时,沈云笙突然看到墙根下有个卖糖葫芦的老头,

正用草棍儿在地上画圈。那是李默之约定的暗号——画三个圈,代表有紧急消息。

他赶紧让司机停车:“我买点糖葫芦,婉柔小姐喜欢吃,明天带据点给士兵们尝尝。

”司机没多想,等着他下车。沈云笙走到老头身边,假装挑糖葫芦,

老头低声说:“周秘书是自己人,婉柔是他女儿。老槐树在高粱桥边,有个磨盘的那棵。

带乐谱来,李叔在那等你。”沈云笙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付了钱,拿着糖葫芦回到车上。

车窗外,老头收拾摊子的背影渐渐远去,融入夜色里。他摸了摸内衣口袋里的铜片,

忽然觉得那冰凉的金属有了温度——原来这满城的烽火里,藏着这么多没说出口的同盟。

3 高粱桥的夜影后半夜的风带着寒气,刮得人脸生疼。沈云笙换了身粗布褂子,

把乐谱藏在鞋底,借着月光往高粱桥走。胡同口的哨兵缩在避风处抽烟,

没注意到他翻墙出了院——这几天他故意每天早睡,就是为了摸清哨兵的换岗时间。

高粱桥在西直门外,是座百年老桥,桥下的护城河早就干涸了,长满了半人高的蒿草。

沈云笙按照老头说的,在桥南找到了那棵老槐树,树干上果然有个磨盘大的树洞,

树洞旁放着块青石板,上面压着块砖头。他刚要走过去,树后突然传来动静:“谁?

”是李默之的声音。沈云笙松了口气:“李叔,是我。”李默之从树后走出来,

他比沈云笙记忆里瘦了不少,鬓角多了些白发,左眼下方有块新的淤青。“你可来了。

”他拉着沈云笙躲进树洞旁的阴影里,“荣宝斋出事那天,我侥幸逃出来,一直没敢露面,

只能让小栓和周秘书联系你。”“那张乐谱……”“是我们的情报员用生命换来的。

”李默之打断他,声音沉了下去,“上周我们接到消息,

日军要往华北增派一批‘化学武器’,藏在西郊的据点里。派去侦查的同志牺牲了,

只来得及把据点位置加密成乐谱带出来,就是你手里那张。”沈云笙心头一震:“化学武器?

”“对,就是芥子气、路易氏气那种毒剂。”李默之从怀里掏出张地图,铺在青石板上,

借着月光指给沈云笙看,“日军在高粱桥西北三里地的‘狼山嘴’修了个地下仓库,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