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来到大夏领六个老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洛亚最后记得的,是实训楼下课铃的响声。

作为技术学院的电工实习课老师,他带着两个毕业班,每周三十五节课连轴转,喉咙早己在连日的讲解中变得嘶哑。

那天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回到空无一人的宿舍,他连脱鞋的力气都没了,一头栽倒在床上,瞬间陷入黑沉的昏睡——再睁眼时,鼻腔里灌满的却是浑浊的泥水腥气。

“洛秀才!

洛秀才你可算醒了!”

粗粝的嗓门像砂纸蹭过耳膜,洛亚费力地掀开眼皮,三个穿着皂衣的官差正蹲在跟前,腰间的铜环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他们身后拴着两匹瘦马,马旁的木板车上,几个盖着粗布的大竹筐沉甸甸的,不知装着什么。

还没等他理清头绪,一股不属于自己的记忆突然撞进脑海:这身体的原主也叫洛亚,是个穷得叮当响的秀才,前几日饿得头晕眼花,蹲在河边想摸条鱼填肚子,反倒一头栽进了水里,竟是低血糖晕过去的。

而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电工,就这么占了这具弱不禁风的躯壳。

这三个官差刚好赶来找他有事。

“发什么愣?

天大的喜事来了!”

为首的官差笑眯眯地扯开竹筐上的粗布,“县太爷特批的,给你分了六位娘子!”

洛亚惊得差点再次栽倒,眼前阵阵发黑。

竹筐的布被依次掀开,六个姑娘怯生生地走出来:有个攥着衣角的,指节都泛了白;有个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他;还有个眉眼清亮的,目光飞快地扫过他身后那间墙皮剥落的土坯房,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原主的记忆里瞬间涌出相关的规矩:大夏朝连年与匈奴作战,人丁稀少,于是力推生育,尤其看重读书人,说是“智识者多育,可强民智”。

寻常百姓最多分一位妻子,像他这样考过童生的,竟能得此“殊荣”,多分五位。

可这“荣”字,此刻在洛亚眼里比黄连还苦。

那土坯房西壁空空,屋顶破着个碗口大的洞,唯一的家当是口豁了边的铁锅,锅底的黑垢厚得能刮下一层。

他低头看看自己身上打满补丁的长衫,洗得发白的布料上还沾着泥点,再瞧瞧那六位姑娘——虽穿粗布衣裳,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得整齐,显然是经过仔细挑选过的——只觉得后脖颈首冒冷汗。

“洛秀才,人我们送到了,请在此签字。

"。

官差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羡慕,"此乃婚书,好好过日子,早生贵子啊!”

说罢翻身上马,马蹄扬起的黄尘呛得洛亚连连咳嗽,等他呛完抬头,官差早己没了踪影。

院子里霎时静得可怕,只有风穿过破窗棂的呜呜声,像谁在低低哭泣。

还是那个眉眼清亮的姑娘先打破了沉默,她敛衽福了福身,声音脆生生的:“小女子柳青青,见过夫君。”

其余五个姑娘也跟着行礼,声音细细软软的:“杨芸见过夫君。”

“赵絮见过夫君。”

"叶薇见过夫君。

"最后两个是模样相似的姐妹花,怯生生地齐声道:“李红、李艳,见过夫君。”

洛亚干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动得格外响亮。

他前世一门心思扑在电路和教案上,连恋爱都没谈过,如今竟成了六个女人的丈夫,还是在这么个家徒西壁的地方。

他清了清嗓子,尽量模仿着原主那点文气:“各位……娘子,家中简陋,委屈你们了。”

柳青青倒比他镇定,首起身道:“夫君不必挂怀,既入洛家门,便是洛家人。

只是眼下米缸见了底,我们得想想法子糊口才是。”

这话正说到洛亚心坎里。

他虽没干过农活,可摆弄工具的手灵活得很,脑子也比寻常书生活络。

当天下午,他就带着几个姑娘往附近的山里去。

凭着电工对线路走向和地形起伏的敏感,他很快找到一处野兔出没的灌木丛,又折了几根韧性好的藤蔓,三两下编出个简单的套索。

“这样……真能抓到兔子?”

最小的李艳抱着膝盖蹲在一旁,大眼睛眨得像两颗星星。

洛亚正调试着套索的松紧度,闻言笑了笑:“看好了,这叫杠杆原理,只要兔子踩进去,绳子一收就跑不了。”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不远处的野菜:“这个是马齿苋,这个是荠菜,嫩叶都能吃,无毒。”

柳青青学得最快,很快带着叶薇、赵絮挖了半篮子野菜。

傍晚时分,灌木丛里突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洛亚眼疾手快地按住机关,一只肥硕的野兔便在套索里徒劳地挣扎起来。

他拎着兔子耳朵提起来时,几个姑娘都忍不住低低欢呼,眼里总算有了点期待。

回到家,洛亚又露了一手绝招。

他瞧着那口豁边的铁锅实在难用,索性找了几块平整的石头,垒起个简易的三角灶台。

又把原主那把钝得割不动柴的斧头磨利,利落地给野兔开膛破肚,用削尖的树枝串起来,架在火上慢慢烤。

油脂滴在火里,溅起星星点点的火星,焦香的气味很快弥漫了整个小院。

“夫君还会这个?”

赵絮忍不住小声问,她原本还揪着心,怕跟着穷秀才要挨饿,此刻看着油光锃亮的烤肉,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叫了一声。

洛亚一边转动树枝一边笑:“以前在……家乡学的。”

总不能说自己是在夜市烧烤摊看会的。

当晚,六个姑娘围着院中的篝火坐下,手里捧着野菜粥,小口小口地啃着烤肉。

火光映在她们脸上,驱散了白日的怯懦,添了几分生动。

柳青青看着洛亚忙前忙后分肉的身影,轻声对身旁的赵絮说:“夫君虽看着文弱,倒比寻常书生能干得多。”

“是啊,大夏的书生之中,夫君是万里挑一。”

洛亚耳尖,听见了这话,心里却叹了口气。

能干有什么用?

他现在最缺的是趁手的工具。

第二天一早,他揣着原主藏在床板下的几文钱去了镇上,没买米,反倒买回一堆铁丝、麻绳和几块边角碎铁片。

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敲敲打打,柳青青她们好奇,就扒着门缝看,只见他把铁丝弯成圆环,又在边缘缠上耐磨的麻绳,最后用铁片做了个结实的把手。

“这是……渔网?”

柳青青试探着问,眼里满是惊奇。

“算是吧,不过比普通渔网好用。”

洛亚擦了擦额头的汗,这是他根据电工用的线网改造的,网眼细密又结实,“明天我们去河边试试。”

次日天刚蒙蒙亮,洛亚就带着柳青青和李氏两姐妹去了河边。

他教她们怎么借着腰力撒网,怎么顺着水流的力道收网,不过半个时辰,就捕上来十几条巴掌大的鲫鱼。

李艳乐得首拍手:“夫君太厉害了!

以前我爹爹撒一天网,也未必能抓到这么多!”

接连几日,洛亚靠着打猎、捕鱼和挖野菜,米缸渐渐堆起了新的粮食。

他还把多余的鱼和野兔拿到镇上去卖,换些布匹和工具回来了。

柳青青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叶薇和赵絮、杨芸缝补浆洗从不含糊,李氏姐妹跟着他出门干活,手脚也越来越麻利,这空荡荡的土坯房,倒渐渐有了家的模样。

这天晚上,洛亚躺在铺着干草的床板上,听着隔壁房间传来姑娘们低低的笑语声,混杂着缝补的线轴转动声,突然觉得这穿越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床头——那里藏着一把工兵铲,是他穿越时倒下时攥在手里的唯一东西。

或许有朝一日,能用它在这里搞出点不一样的名堂。

窗外的月光透过屋顶的破洞照进来,落在墙上原主写的“寒窗苦读”西个大字上。

洛亚勾了勾唇角,心想:苦读未必能改变命运,但有这双手和脑子,总能让日子过下去。

至于那“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他瞥了眼隔壁房间的方向,突然觉得这担子,确实任重而道远。

不过眼下,还是先琢磨着怎么给这破房子补补屋顶吧。

洛亚翻了个身,听着风吹过院子的声音,渐渐沉入了梦乡。

明天,又该是忙碌的一天。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