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奖台的灯光比我想象中刺眼,我摩挲着水晶奖杯上的刻痕,汗水在掌心晕开。"最后,
要感谢一位特别的人。"我的声音在麦克风里有些失真,"那位用心理学解构我灵魂的女士。
"台下响起善意的起哄声,导播镜头扫过嘉宾席,定格在突然用手遮脸的彭然身上,
她今天穿了件雾蓝色衬衫,像我们初见那天的雨。三个月前,
凌晨两点:"接下来是今晚最后一首,《忆浅》。"我对着麦克风说话时,
汗珠正顺着效果器滴落。Livehouse的空调永远形同虚设,
吉他背带在肩上勒出红痕。弹错第四个***时,我注意到前排那个女生,黑色方框眼镜,
马尾辫,在躁动的观众中静止得像帧故障画面。她膝盖上摊着笔记本,
笔尖移动的速度居然能跟上我的变调节奏。"主歌部分降B调转F小调时,你瞳孔会放大。
"散场时她突然出现在后台通道,递来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图表,
"副歌第三小节总是迟0.3秒,是特意设计的情绪断层吗?"雨就是在这时落下来的。
她手忙脚乱去抢救被淋湿的笔记,我鬼使神差抓住她手腕往屋檐下带。她腕骨内侧有颗小痣,
随着脉搏微微跳动。"心理学研究所,彭然。"她摘下起雾的眼镜,
"在研究音乐创作时的微表情反应。
"我看着她睫毛上沾的雨珠:"所以我是你的...实验样品?""现在可能是了。
"她递来一张皱巴巴的纸巾,"你弹错音时咬肌会有0.5秒的紧绷,很...""迷人?
""罕见。"她嘴角翘起微妙的弧度,"理论上创作焦虑会引发系列微表情,
但你转化成了演奏张力。"便利店荧光灯下,我发现她笔记里夹着我半年前的演出海报。
当她说出"你比录音室版本多了17%的即兴成分"时,我正把第3杯关东煮汤喝得见底。
"所以这是科研项目?"我戳着碗里的鱼丸,"还是某种...""私人兴趣。
"她突然用铅笔尾端轻敲我虎口,"就是这个!你提问时右手会无意识模仿扫弦动作。
"雨停时已是凌晨四点。我把备用伞塞给她,听见自己说:"要不要来工作室做正式采样?
"她转身时发梢扬起雨水的气息:"根据数据,你应该在72小时后才会提出这个邀请。
""心理学家的毛病?""不。"月光在她镜片上折射出虹彩,
"是音乐人的通病——你们永远等不及间奏结束。"2"这根本是伪科学!
"小林把咖啡杯重重砸在控制台上。显示屏里,彭然正给我戴脑电波监测头环,
像个摆弄玩具的孩童。我调整了下耳返:"她昨天只用十分钟,就找出我们混音问题的症结。
""可是,她看你的眼神就像看实验室的小白鼠。"小林调出昨天录制的数据波形,
"说什么副歌缺少情感共鸣,明明就是不懂。""是杏仁核激活不足。
"彭然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她抱着装满仪器的透明收纳箱,白大褂下露出牛仔裤的破洞,
"当音乐无法激活边缘系统,再完美的编曲也是失败的。
"我看着她把脑电图贴在声谱仪旁边,两种截然不同的波动曲线逐渐重叠。
她的指甲剪得很短,食指有长期握笔留下的茧。"这里。"她突然点住某个峰值,
"明明该是情绪顶点,你的β波却异常平静。"抬头时我发现她瞳孔在暗处呈现琥珀色,
"你在逃避什么?"控制室突然陷入寂静。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三周写不出副歌,
而此刻调音台上静静躺着前女友伊茜的婚礼请柬。"要试试联觉疗法吗?
"她递来一个奇怪的金属装置,"把色彩转换成***。"小林发出不赞同的咋舌声。
但当我按下第一个键,整个房间突然灌满海水般的蓝调。彭然的头发在投影中漂浮,
像深海里的一簇火焰。"太神了..."我听见自己失真般的声音,"你怎么想到的?
""斯克里亚宾症候群。"她调整着参数,锁骨从衣领滑出细银链的闪光,
"其实所有人都有潜在联觉能力,只是——"门铃突然响起。伊茜站在玻璃门外,
婚纱样本的雪白刺得人眼眶发疼。彭然的仪器突然发出尖锐鸣响,
监测屏上我的脑电波炸开一片猩红。"打扰了?"伊茜的目光在彭然的白大褂上停留太久,
"冬,制作人说要改《婚礼进行曲》的编曲..."彭然正在收拾导线,发丝垂落遮住表情。
但当她不小心碰倒咖啡杯时,我注意到她手腕的颤抖幅度精确到像是经过计算。"有意思。
"后来她在分析报告里写道,"人类面对旧爱时,创造力的波动曲线与恐惧反应高度重合。
"我合上文件夹:"这也是科研数据?""不。"她第一次露出称得上微笑的表情,
"这是咖啡渍的形状告诉我的。"3"你确定这有用?"我站在老城区斑驳的槐树下,
看着彭然把各种仪器绑在我手腕上。她今天扎了个丸子头,发丝间别着枚银色小夹子,
在阳光下时不时闪出刺眼的光斑。"皮电反应最能检测情绪记忆。"她调整着传感器,
指甲偶尔刮过我手腕内侧,"你说过七岁开始学琴?""就在那栋楼。
"我指向转角处的红砖建筑,二楼的蓝色窗框已经褪色,"钢琴老师总用戒尺打我的手背。
"彭然突然抓住我的右手举到阳光下。她的指尖有淡淡的消毒水味,
混着某种柑橘类护手霜的气息。"第三指关节确实有轻微变形。"她的拇指抚过我的骨节,
像在鉴定一件古董乐器,"但形成了独特的揉弦习惯。"我触电般缩回手。录音笔还在运转,
捕捉到一声不合时宜的吞咽声。"现在闭上眼睛。"她不知何时绕到我身后,
声音贴着耳廓爬进来,"闻到了吗?"槐花的甜香混着老房子特有的潮气涌来。
二十年前的夏天突然复活——冰镇酸梅汤在玻璃杯外凝结的水珠,电风扇摇头时的咔嗒声,
还有隔壁女孩练习《致爱丽丝》时永远卡壳的第十七小节。我的手指自动在空气中弹奏起来。
"就是这个!"彭然的呼吸骤然靠近。睁开眼时发现她正盯着监测屏幕,
鼻尖几乎要碰到显示屏,"你的α波出现完美正弦振荡!"她兴奋时眼角会微微发红,
像抹了淡淡的胭脂。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古人用"面若桃花"形容美人。"等等。
"她按住我要摘传感器的动作,"刚才想到什么了?""邻居家的女孩。"我故意停顿,
"穿白色连衣裙那个。"彭然的记录笔在纸上戳出个小洞。监测仪发出尖锐的提示音。
"有意思。"她推了推滑落的眼镜,"谎话引发的生理反应比真相强烈37%。
"我们在一家旧书店找到盘发霉的磁带,老板说这是八十年代的音乐教材。
彭然用棉签小心清理磁头时,侧脸专注得像在做脑外科手术。"听。
"她突然把耳机塞进我耳朵。老旧的《茉莉花》旋律中混着细微的咳嗽声和翻谱声,
"这是活的历史,比你们那些无菌棚里的录音真实多了。"当天晚上,
我的作曲软件里多了条名为"记忆采样"的音轨。凌晨三点,彭发来份分析报告,
附件是段槐花落地的慢镜头视频。
建议加入环境音——人类对非音乐声的记忆唤醒效率比旋律高22%
我回复她六个字:"明天去天台采风。"4结果第二天我们就被锁在了那栋老房子的天台上。
夕阳把彭然的白衬衫染成蜜桃色时,她正用发卡试图撬开生锈的铁门。"你不是心理学家吗?
"我靠在蓄水池边调侃,"应该会催眠看门大爷吧。""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没及格。
"她懊恼地甩了甩发卡,突然转向我,"你手机呢?""没电了。"我晃了晃黑屏的手机,
"但好消息是——"从背包掏出备用吉他弦,"我们可以组个天台乐队。
"彭然翻了个优雅的白眼。这个表情让她终于像个二十七岁的普通女孩,
而不是实验室里的人形AI。暮色渐浓时,我即兴哼了段旋律。
彭然突然开始用钢笔敲击铁栏杆,节奏精准得像个节拍器。
远处不知谁家窗口飘来新闻联播的开场曲,楼下小孩追逐的笑声像另一组打击乐。
"就叫《天台》怎么样?"我在渐暗的天光中看见她眼睛亮起来,"你的第一首联合创作。
"她低头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借着手电筒的光,
我看见满页的波形图和一行小字:非理性情境下的创造力提升83%
月光下我们分食最后一块巧克力时,铁门突然被物业打开。刺眼的手电光里,
我看见彭然迅速擦掉了嘴角的可可渍。5音乐节的霓虹灯牌在雨中晕开成模糊的色块。
我站在后台帐篷里,看着伊茜的助理往我手里塞第三杯香槟。"制作人说你们得合张影。
"女孩眨着贴满亮片的假睫毛,"情怀营销嘛。"伊茜的香水味从身后笼罩过来时,
我听见帐篷外传来熟悉的钢笔叩击声。彭然站在五米开外,手里的柠檬茶突然倾斜,
在研究报告上洇开一片酸涩的痕迹。"你助理?"伊茜的指尖在我肩头画圈,
"看着不像圈里人。""心理顾问。"我后退半步,
正好看见彭然推眼镜时沾到柠檬茶的手指,"失陪一下。
"彭然的笔记本上还残留着柠檬茶的甜腻。她正在用纸巾吸水的动作顿住,
当我抽走那页污损的纸时,监测仪从她包里滚落出来。"今天不是休息日?""对照组数据。
"她面无表情地调试仪器,"观察音乐人在社交场合的...""吃醋了?
""多巴胺水平异常。"她突然把传感器贴在我颈动脉上,"建议立即停止与***源的接触。
"我大笑时她耳尖泛起红色。远处舞台上乐队开始调试设备,
电子噪音中她的声音像一缕清泉:"你答应过今天要录《天台采样》的demo。
"6回工作室的路上暴雨倾盆。彭然的白衬衫被淋得透明,隐约露出肩胛骨的轮廓。
她坚持要先烘干被淋湿的笔记,蹲在暖风机前的样子像只固执的流浪猫。
"其实可以重写一份。""原始数据具有不可复制性。"她护着纸张的样子近乎虔诚,
"就像你第一次弹《忆浅》时的失误。"凌晨两点,我们窝在控制室做最后的混音。
彭然提出要加入雨声采样,调试时她的发丝垂落在调音台上,随着低频震动微微颤抖。
"这里。"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将旋钮转到某个刻度,
"脑波数据显示这个频段最能唤起安全感。"小林推门进来时,
我们正头戴监听耳机共享同一轨人声。他放下咖啡托盘,
露出见鬼似的表情:"你们知道现在看起来像在搞什么科学邪教吗?
"彭然的咖啡要加两块方糖。当我们的手指同时伸向最后一块糖时,她像触电般缩回手。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她脸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我看见她睫毛在脸颊投下的阴影急促颤动。
"抱歉。"她突然站起身,"所里有晨会。"7我追出去时,发现她落下了笔记本。
翻开的那页写着: 实验对象出现预期外变量:当肢体接触发生时,
研究者的心跳干扰数据采集最后一行的墨迹还没干透: 可能需要更换对照组
但真正让我愣住的是夹在封底的照片——去年冬天音乐沙龙上,我坐在角落调试吉他的侧影。
那场私人聚会,根本没有对外公开过。8邮件提示音在凌晨四点响起时,
我正盯着天花板数拍子。
发件人一栏的"星辉音乐"让我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那是伊茜的新东家。
辛冬先生:经比对,
贵方提交的《忆浅》与星辉旗下艺人伊茜早期作品《柒芯》存在显著相似段落...
附件里的音频波形图刺痛视网膜。确实,副歌转调处的处理如出一辙,
连那个标志性的半音滑弦都一模一样。问题是,《柒芯》录制于三年前,
而伊茜昨天才在直播中"偶然"放出demo。咖啡杯在桌上震出涟漪。
小林把平板推到我面前,屏幕上正在播放热搜:#辛冬抄袭实锤# #才子人设崩塌#。
"她给你下套。"小林咬着吸管,"上周找你改编曲就是为了采样你的新编配。
"门铃在这时响起。彭然站在晨雾里,怀里抱着个黑色金属箱,白大褂下露出睡裤的条纹。
她没说话,只是把箱子放在控制台上,"咔嗒"一声弹开锁扣。"32导联脑电仪。
"她取出布满传感器的头环,"比普通测谎仪精确20倍。"我看着她麻利地连接设备,
发绳滑落也顾不上捡:"你要干什么?""证明创作记忆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