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默写兵法,批注惊四座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张昭的讥讽如针般扎在厅中,几位大臣纷纷摇头,觉得孙尚香必是无计可施,才拿兵书故作姿态。

孙尚香却神色平静,转向张昭:“张公若认为我是哗众取宠,晚辈愿当场默写《孙子兵法・作战篇》—— 此篇专论粮草与战事的关系,恰能为***应对提供思路。

默写之后,我还会附上批注,若能让诸位大人认可,便请张公收回‘女子无才’之言;若不能,晚辈自当闭门思过,永不再议朝堂事。”

《作战篇》虽短,却字字关乎粮草军备,不仅要精准默写,还要结合***批注,难度极大。

张昭眼中闪过一丝不屑,随即颔首:“好!

今日便让你心服口服!”

孙权也来了兴致,他虽知妹妹自幼读书,却不知竟能精通兵书,当即吩咐内侍:“取最好的宣纸与狼毫笔来!”

内侍很快将文房西宝铺在厅中案上,孙尚香缓步走到案前,挽起衣袖。

她指尖触到笔杆时,仿佛与原主的记忆重叠 —— 原主曾在孙策指导下临摹兵书,一手簪花小楷写得娟秀却不失力道。

此刻,她凝神静气,笔尖蘸墨,落下第一行字:“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起初,大臣们还站在原地观望,有人低声议论:“说不定是提前背好的,未必能写完。”

可随着字迹一行行铺开,议论声渐渐消失。

张昭忍不住凑到案前,目光死死盯着纸上的文字,手指不自觉地跟着笔画移动 —— 没有错字,没有漏句,连标点断句都分毫不差。

半个时辰后,孙尚香放下笔,轻轻吹了吹纸上的墨迹。

此时,大臣们己围满案前,周瑜看着纸上的字迹,眼中满是惊叹:“大小姐竟能将《作战篇》默写得如此精准,实在难得!”

孙尚香却未停歇,重新拿起笔,在默写内容下方写下批注:“‘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江东***,若从吴郡调粮至庐江,需行千里,不仅耗时月余,还会损耗三成粮草,正如兵法‘久则钝兵挫锐’。

故应对***,当以‘就地解困’为核心:其一,清查士族私仓,劝其借粮 —— 可效仿‘上兵伐谋’,以官职封赏利诱,以律法约束施压,避免强行征粮引发士族不满;其二,改良农具,提高秋收效率 —— 今江东农户用的首辕犁难适水田,耧车效率低下,若能改良,可让秋收提前十日,多收两成粮食,此乃‘以虞待不虞’,为来年春耕做准备。”

批注写完,厅内鸦雀无声。

张昭盯着 “就地解困” 西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 他从未想过,竟能从兵书中找到***应对之策,且这计策比他的 “借粮曹操”、周瑜的 “调粮抢种” 更周全。

许久,他才缓缓拱手,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大小姐才华远胜老夫,先前是老夫失言,在此向你赔罪。”

孙权走上前,拿起纸卷反复诵读,眼中光芒渐盛:“妹妹这批注,真是点醒了我!

‘就地解困’既不用俯首称臣,也不用损耗官仓,实乃良策!

尤其是改良农具,若真能实现,便是江东长久之福。”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