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深渊之境(可以跳过)章
目标:评估其作为“命运尖塔”地基的工程可行性及能量耦合潜力。
二、 环境复查数据:1. 超临界水体: 确认海沟底部(深度10,912米)仍存在大规模超临界水反应。
温度维持于402°C,压力1,103标准大气压。
该区域具强腐蚀性,但能量读数稳定,符合“无尽能源”设想。
2. 生态变异: 原报告中的硅基生物(热熔虫、沸血扁形鱼)种群数量激增300%。
其外壳沉积的合金晶体结构与尖塔预设外装甲成分相似度达87%。
建议:可后续开发生物采矿协议。
3. 遗迹状态: 前文明设施“冥府核心”破损率91.7%,但主体结构(碳化钽合金框架)完整性意外保持82.4%。
其底部地热井口仍持续喷发高温蒸汽,为天然的能量虹吸通道。
三、 核心发现(绝密):1. 量子通讯残留: 在遗址最深处检测到微弱的、非自然产生的量子退相干信号残留。
信号模式与尖塔蓝图中的“全球控制协议”频段存在高度契合性。
推测:该地点本身即为一个天然的宇宙级信息放大器。
2. 纳米机器人活性: 环境中散布的“泰坦型”纳米机器人(适应超临界环境)对我方携带的尖塔原型核心表现出极强的趋向性。
它们并非攻击,而是自发进行结构加固与能量导流,仿佛在执行某种失落的建造协议。
西、 结论与建议:· 结论: 排除战略补给问题“深渊之境”可以算作最优质的建造地点,并且有极多的可利用数据、以及加密信息· 风险: 极端环境下的施工难度极大;需警惕激活未知的前文明防御协议;引发的能量波动必将引起国际社会警觉(注:该风险己被最高指挥部评估为“必要代价”)。
· 最终建议:批准将“深渊之境”定为“命运尖塔”唯一选址。
> 此处是钥匙与锁的相遇。
我们不是在建塔,而是在唤醒一个等待了万年的基石。
对于外界以:“这是将来的公用星港,为全文明开创新的秩序”等口吻进行报道附录:· [数据磁盘 AQZR-07-GEO]:详细地质扫描图· [数据磁盘 AQZR-07-BIO]:变异生物样本分析· [数据磁盘 AQZR-07-COMS]:量子信号破译尝试(失败,需尖塔算力支持)签字: 卡米尔·沃斯 地质总工程师 联邦超自然现象与地外文明研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