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宫宴疑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大靖启元二十三年,冬。

紫禁城的雪下了三天三夜,琉璃瓦上积着厚厚的白,连宫道旁的汉白玉栏杆都裹了层霜,冷得像冰。

乾清宫偏殿的宫宴却暖得灼人,鎏金铜炉里燃着昂贵的龙涎香,烟气袅袅缠上梁上的盘龙雕饰,混着酒肉的香气,熏得人昏沉。

萧彻坐在末席,指尖捏着一只白瓷酒杯,目光落在杯中晃动的酒液上,像是在看酒里的倒影,又像是在走神。

他穿着一身月白色锦袍,领口绣着暗纹流云,墨发用一根玉簪束着,面容清俊得有些过分——这般模样,落在旁人眼里,就是“七皇子耽于享乐、无心政事”的最好证明。

“七弟,怎么只顾着喝酒?”

一道带着戏谑的声音传来,是三皇子萧景明。

他晃着酒杯走到萧彻身边,压低声音,“方才太子殿下看你的眼神,可不大好。

你今儿又没给太子敬酒,怕是又要被参一本‘不敬储君’了。”

萧彻抬眸,眼底没什么情绪,只淡淡笑了笑:“三哥说笑了,我身子弱,饮不得太多酒,太子殿下仁厚,不会怪罪的。”

这话谁信?

满朝文武都知道,太子萧景渊视七皇子萧彻为眼中钉——虽萧彻母妃早逝、无依无靠,但先帝在世时,曾赞过萧彻“有帝王气”,这话像根刺,扎在太子心里十几年。

萧景明撇撇嘴,没再多言,转身回了自己的席位。

他是个闲散皇子,左右不掺和储位之争,只偶尔提点萧彻几句,全当是兄弟情分。

萧彻重新垂下眼,指尖却微微收紧。

他方才并非走神,而是在观察殿内的人:太子萧景渊坐在主位左侧,正与身旁的镇国公(太子外祖父)低声交谈,眉头紧锁,似在商议要事;右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手里转着一串佛珠,脸上挂着笑容,眼神却时不时扫过殿门,像是在等什么人;而最上首的太后,端着茶盏,目光落在殿中央跳舞的舞姬身上,神情淡漠,看不出喜怒。

这殿里的每一个人,都戴着面具。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个小太监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跪在地上,声音发颤:“太后!

太子殿下!

不好了!

……端妃娘娘她……她吐血了!”

“什么?”

太后手中的茶盏“哐当”一声落在地上,茶水溅湿了裙摆。

她猛地站起身,脸色发白,“快!

传太医!”

殿内瞬间乱了起来。

太子萧景渊率先起身,沉声道:“慌什么?

不过是宫妃染疾,传太医便是,别扰了太后的兴致。”

话虽如此,他的眼神却闪过一丝阴鸷,扫过殿内众人。

萧彻也缓缓起身,目光落在殿门口——端妃是他母妃的旧部,前日还派人给她送过一盏莲子羹,怎么会突然吐血?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浅青色宫装的女子,提着药箱,快步走了进来。

她身姿纤瘦,面容清丽,眉宇间带着一丝沉稳,正是昨日刚入宫的医女,沈清辞。

“奴婢沈清辞,奉命为端妃娘娘诊治。”

她屈膝行礼,声音清晰,不卑不亢。

太后点头:“快,去看看端妃怎么样了。”

沈清辞提着药箱,跟着小太监往后宫走去。

经过萧彻身边时,她脚步顿了顿,抬眸看了萧彻一眼——那眼神很淡,却带着一丝探究,像是在确认什么。

萧彻心中一动。

这个医女,不简单。

宫宴的气氛己经冷了下来,众人各怀心思。

萧彻站在原地,指尖的酒液早己凉透。

他知道,端妃吐血绝非偶然,这宫里的风波,怕是要开始了。

而那个叫沈清辞的医女,或许会成为这场风波里,最关键的一颗棋子。

雪还在下,落在乾清宫的琉璃瓦上,无声无息,却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埋下伏笔。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