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窑火少年
一个光着膀子,满身是汗的年轻学徒一***坐在窑洞外的阴凉地里,抓起腰间挂着的破葫芦,“咕咚咕咚”猛灌了几口水。
他叫张三,是王家陶窑里嗓门最大,手脚却最毛躁的学徒。
“三哥,小点声,师傅在里头盯着呢。”
旁边一个瘦猴似的学徒李西,探头探脑地朝黑漆漆的窑洞里瞄了一眼,压低了声音提醒道。
张三“呸”地一声吐掉嘴里的水,满不在乎地嚷嚷:“盯着就盯着!
这火都烧了三天三夜了,人是铁打的也扛不住啊!
你看那窑口的火苗子,都从橘黄色变成淡青色了,跟鬼火似的,说明火候早就到了!
再烧下去,这炉陶非得炸了不可!”
李西连连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我看着也差不多了。
三哥你这批可是给县里张大户家烧的寿礼,要是出了岔子……乌鸦嘴!”
张三瞪了他一眼,“我办事,你放心!
师傅——!
火候到了吧?
该开窑了吧!”
他的声音在闷热的陶窑里回荡,惊起一片歇脚的麻雀。
窑洞深处,一个须发皆白,腰板却挺得笔首的老人走了出来。
他就是这王家陶窑的主人,王师傅。
他扫了一眼咋咋呼呼的张三,又看了看天色,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最角落里,那座沉默的七号窑。
七号窑前,也站着一个少年。
少年同样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了汗珠,顺着结实的肌肉线条缓缓滑落。
但他和周围所有烦躁不安的学徒都不同,他像一尊雕塑,一动不动地盯着窑口那朵淡青色的火焰,眼神平静得像一口古井,不起半点波澜。
他叫江小白。
王师傅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清了清嗓子,沉声喊道:“时辰己到,火候己足!
都准备开窑!”
“得嘞!”
张三一听,兴奋地跳了起来,抄起旁边的铁钩就准备动手。
“慢着!”
王师傅的拐杖“咚”地一声顿在地上,拦住了他,“急什么?
想让你那炉宝贝都裂成蜘蛛网吗?
降温,封口,一套流程都忘了?”
张三嘿嘿一笑,挠了挠头:“师傅教训的是,我这不是着急见见我的宝贝嘛!”
他说着,便有模有样地开始操作,嘴里还不忘显摆:“都学着点啊,尤其是江小白!
别整天闷着个头不说话,这手上的活儿,光看是学不会的!
得像我这样,敢想敢干!”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角落。
江小白像是没听见张三的聒噪,他依然盯着自己的窑口,眉头却几不可见地皱了一下。
王师傅也注意到了,他走过去,问道:“小白,怎么了?
还不动手?”
江小白终于动了。
他没有去看师傅,也没有去看周围的同门,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吐出几个字:“师傅,再等半炷香。”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耳朵里。
整个陶窑瞬间安静下来。
“哈?
我没听错吧?”
张三夸张地掏了掏耳朵,指着江小白大笑起来,“他说什么?
再等半炷香?
这小子傻了吧!
师傅都说火候到了,他比师傅还懂?”
李西也跟着起哄:“就是!
小白,你是不是被热糊涂了?
再烧半炷香,里面的陶坯可就成一坨焦炭了!”
“这小子就是爱装蒜!
标新立异,想让师傅高看他一眼呗!”
“可惜啊,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学徒们的议论声嗡嗡作響,江小白却置若罔闻。
他只是抬起头,用那双平静的眼睛看着王师傅,没有辩解,只是重复了一遍。
“师傅,请再等半炷香。”
王师傅盯着江小白的眼睛看了很久,那双眼睛里没有半分投机取巧,只有一种近乎固执的认真。
他沉默了片刻,最后竟然点了点头。
“好,我便许你这半炷香。
张三,你先开!”
张三愣了一下,随即大喜:“好嘞!
大家伙儿都瞧好了,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杰作!
江小白,你也看清楚了,别到时候哭鼻子!”
说罢,他不再等待,按照流程,在降温后便迫不及待地用铁钩拉开了窑门。
一股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张三得意洋洋地伸长了脖子往里看,脸上的笑容却在下一秒僵住了。
“咔……咔嚓……”一阵清脆而密集的碎裂声,从还泛着红光的窑洞里传了出来。
“我的……我的瓶子!”
张三发出一声哀嚎,不顾高温就想冲进去。
王师傅一把将他拽了回来,怒斥道:“蠢货!
降温太快,冷热交攻,不裂才怪!
我教你的东西,都喂狗了吗?”
他走到窑口,用长柄勺舀出一个己经裂成数片的青釉瓶,狠狠地摔在张-三脚下。
“一炉子!
整整一炉子!
全废了!
张大户的寿礼,你自己去交代吧!”
张三看着满地的碎片,脸色惨白,一***瘫坐在地上,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周围的学徒们鸦雀无声,幸灾乐祸的眼神也都收敛了起来,兔死狐悲的恐惧爬上每个人的心头。
烧窑这活,一步错,满盘输。
就在这时,一个平淡的声音响起。
“师傅,半炷香到了。”
众人齐刷刷地回头,只见江小白不知何时己经点燃了一炷香,此刻香头正好燃尽。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江小白不疾不徐地开始了自己的工序。
封口、降温、等待……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精准而稳定,没有一丝一毫的多余。
当他终于拉开窑门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没有刺耳的碎裂声。
一股温润的白气缓缓散出,带着泥土的芬芳。
当白气散尽,窑内的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时,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只见窑内,一件件陶器整齐地排列着,从茶壶到碗碟,每一件都釉色均匀,温润如玉,在昏暗的窑洞里仿佛自身就在发着光。
完美,毫无瑕疵。
李西忍不住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茶杯,失声惊呼:“天哪……这……这触感,跟上好的暖玉一样!”
“你们看那光泽,多柔和!
我的天,这真是我们凡火能烧出来的东西?”
王师傅也走了过去,他拿起一只盘子,用指关节轻轻一敲。
“叮——”一声清脆悦耳的嗡鸣,如玉磬相击,余音袅袅。
“好,好,好……”王师傅连说了三个“好”字,他看着江小白,眼神复杂,既有欣慰,又有惋惜。
他拍了拍江小白的肩膀,叹了口气:“可惜了,你这沉稳的心性,这天生的耐心,要是用在读书考取功名上,何愁不能光宗耀祖……”傍晚,王家陶窑一天的工作结束,学徒们排着队,从王师傅手里领取今天的工钱。
“张三,毁了一炉,扣钱!
这是你剩下的。”
张三哭丧着脸接过几枚铜板。
“李西,表现平平,这是你的。”
轮到江小白时,王师傅多给了他两枚。
“这是你应得的。”
江小白没有多言,只是躬身道了句“谢谢师傅”,便将那几枚带着余温的铜板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张三凑过来,酸溜溜地说道:“哟,发财了啊小白?
走,哥带你去镇上酒馆喝两杯,给你庆祝庆祝?”
江小白摇了摇头,拨开他,一言不发地走向陶窑外。
“切,不识抬举!”
张三在后面啐了一口。
江小白没有回头,他穿过喧闹的镇子,脚步没有丝毫停留。
他攥紧了怀里那几枚来之不易的铜板,目光越过前方的屋檐,望向镇子最东边,那个破旧小屋的方向。
他的眼神里,没有半分完成杰作的喜悦,反而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重与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