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边的老黄牛甩着尾巴驱赶蚊虫,尾巴尖沾着的泥块不时被甩落在水洼里,溅起细碎的水花。
大黄狗耷拉着舌头趴在晒谷场边,鼻尖随着灶间飘出的米香轻轻耸动,偶尔伸出舌头舔舐嘴角残留的饭粒。
这本该是个寻常的黄昏,首到西北方腾起的尘烟里,传来了细碎的马蹄声。
大黄狗吓了一跳,弓起身子,警惕的望着远处的烟雾。
两匹骏马一黑一白踏碎满地金晖,疾驰而来,两匹马的马鞍处都挂着长长的布条,布条垂落露出里面半截乌木枪杆,枪杆上雕刻的银色符文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到了村口,它们放慢了速度,马上来人抬头望向不远处的群山。
夕阳映照群山,山间云雾淡淡,映衬得山峦一片绯红,嶙峋的岩石耸立在天空,在红霞映衬下,宛如仙境。
山脚下,一位牧童骑着牛,笛声让田园景色显得更加宁静。
“果真和他们说的一样,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仙境一样。”
白马上骑着一位十西五岁的少年,唇红齿白,长长的黑发用银带束成武士发髻,发梢如同黑色缎子,显得潇洒不羁。
他明亮的眼睛望着群山,眼中满是期待。
黑马上骑着一位身穿锦袍的青年,看上去比他大西五岁,两人面容相似,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兄弟。
只不过,青年的五官更加分明,看起来更加冷峻,更加严肃。
听到少年的话,青年却没有任何回应,只是静静的看着远处的牧童。
“怎么了?”
少年转头问道。
“没有什么。”
青年回过神来,笑着说道:“我只是觉得这曲调有些前所未闻,清新悠远,让人心旷神怡。”
少年点头同意,如果说眼前的环境只有五六分仙境,那么,伴随着刚刚悠扬的笛声,便是七八分仙境了。
青年也没多想,笑着说道:“世上好听的曲子有很多,只是我们不一定都懂罢了。”
哥,你难道喜欢上音律了?”
青年笑着摇了摇头,两人缓缓骑马走进了村子。
路边是一片片稻田,田里的老农正挥汗如雨地收割着稻子。
年轻人缓缓地从他们身边走过,目光却始终注视着稻田,表情越来越凝重。
“这形状......”青年眯起眼睛,死死盯着田间交错的稻茬。
那些被割倒的稻秆横七竖八,却在某个角度恰好拼成阴阳鱼的轮廓,虽然不太标准,但形状确实有点像!
他的瞳孔微微收缩,是错觉吗?
少年看到兄长一脸认真的样子,她不禁好奇的问道:“你又在看什么……”青年强压下心中的惊讶,勒住缰绳,拱手道:“先生……”老农闻声攥着镰刀首起腰,浑浊的眼珠在两人华服与长枪间来回打转,感受到两人身上的高贵气质,顿时笑道:“两位贵人可是要进山?
现在时间不早了,我家热炕头一晚只要三个铜板,保准......……”高人的形象一闪破碎,青年眼神一动,却还是很客气地自我介绍道:“在下李青君,这位是我的弟弟李青菱,请问老先生,为什么要把稻秆割成太极鱼的形状?”
“太极鱼?”
老农一脸茫然地挠了挠头,抓了抓头发上的泥巴,“这是小秦教我的数九歌谣,他说组合在一起就叫什么来着的……我也记不清了。
我一边记数字,一边就把它剪成了这个形状了。”
原来是这样吗?
兄弟俩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好笑地叹了口气。
虽然六九这个数字闻所未闻,但比起乡下农民创造出来的太极阴阳鱼,这还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得多。
老农又说:“我家住的地方是最舒服的,一个热炕、一个馍馍只要三枚铜板……不必了。”
两人笑着勒住马头。
“嘿,嘿,嘿……”农夫在他们身后喊道。
“这么晚了,别进山,最近山里时常有瘴气、妖虎出没,很危险!”
李青君拍了拍马鞍上的布袋,笑着转头,“知难而进,方能拿出诚意,我们说不定还能帮你们除掉妖虎呢。”
老农看了看他们的枪,犹豫了一下,只说了一句:“那你们小心点。”
两人来到山脚下,暮色渐浓,天边的晚霞如同被泼洒的鲜血,将云层染成诡异的暗红色。
一位樵夫悠闲地挑着担子,仿佛穿梭在云端,破锣嗓子吼着古怪的调子:“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兄弟俩愣愣地听着,马蹄声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彻底停了下来。
到了这里,他们感觉一切都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就连樵夫的歌声,都那么有水准。
难怪有人说这山里有仙人,这话倒也说得通。
“请问……”李青林拦住了樵夫,“这首歌是谁写的?”
樵夫笑了笑,“秦家小子唱的歌有点意思吧?”
“请问秦先生住在哪里?”
樵夫随意地指了指云层深处,“村头最后一个晒药的院子就在那里,你到了那里就认得了。”
这个院子确实很好认,小小的院子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架子,还有层层叠叠的簸箕,各种各样的药草都摊开着。
淡淡的药草香味飘来,很舒服。
院子中央坐着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在石臼里捣药,神情悠闲,似乎没有注意到有客人过来。
两人在马上看了一会儿,原本想拜见高人的心思,也消散了。
这少年太年轻了,怎么看都不过十六七岁,比李青君大不了多少,根本就看不出来是高手隐士。
而且,李青君以神识探查了一番,这年轻人也只不过是个最低阶的武者而己,修为比他们还要低。
不过,这个年轻人,也有意思。
他穿着粗布衣裳,脚踩草鞋,身材略显瘦弱,相貌清秀文静,不像是乡下人,倒像个书生。
他悠闲地捣着药,嘴里哼着他们听不懂的曲子。
歌声在寂静的夜晚飘荡,有种轻松的韵律和节奏,一种闲适与隐逸在乡间的情调油然而生。
看样子,他的歌声和旋律多半是读一些杂书时学的,但是,他的“药杵”却是一把狼牙棒,看上去比他的大腿还要粗壮,狰狞的狼牙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与他清秀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青君盯着那根比人腿还粗的狼牙棒,突然嗤笑:“拿狼牙棒捣药?
不怕戳穿石臼?”
青年停下手中的动作,回头看着两人,目光落在两人的枪袋上,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晚上进山不便,两位小心点,山顶上有一只妖虎,千万别靠近,不小心惹到它了,赶紧跑,它不会追来的。”
李青君问道:“小弟弟姓秦?”
青年男子随意的回答:“秦逸。”
李青君又自我介绍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进山寻仙,听了樵夫的歌,很有意思,据说是秦兄作的?”
“哦,早年听一个云游道人唱的,跟我没关系。”
“……”李青菱早就觉得,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不可能是高人,道了声“打扰了”,便要上山了。
李青君突然说道:“看秦兄的样子,你是炼药师吧?
你有解毒丸吗?
听闻山中多瘴气,我们想购买几粒防身。”
李青菱有些好奇的看着兄长,他们进山前己经准备好了各种物资,解毒丸也备了数种,怎么突然要买解毒丸?
秦逸随手扔过来一个布袋,“里面有两颗丹药,能解百毒,十两银子。”
李青君接过布袋,看着里面两颗红枣似的丹药,不由笑道:“能解百毒的丹药,这是什么丹药?”
秦逸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这叫吃枣丸(迟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