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无声的角落
窗帘拉得严丝合缝,只在边缘漏进一丝灰蓝色的天光。
那缕微弱的光线恰好照亮了她摊开的英语单词本,和鼻梁上那副略显宽大的细框眼镜。
镜片擦得很干净,却总像蒙着层薄雾,将她与世界隔开一层安全的距离。
“念初,梳头要梳辫子,女孩子家披头散发不像样子。”
奶奶的声音隔着门板飘进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阮念初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像是被这声音惊扰的小动物。
她迅速放下笔,抬手扶了扶下滑的眼镜,从抽屉里翻出米白色的皮筋,利落地把长发梳成一丝不苟的低马尾。
镜子里的女生眉眼很淡,鼻梁不算高,黑框眼镜遮住了大半张脸,嘴唇总是习惯性地抿着,仿佛永远在担心说错什么。
这个动作她再熟悉不过——低头,沉默,让眼镜框成为最好的保护色。
就像上周班会时,班主任让大家自荐班干部,全班都在小声议论,只有她把脸埋在臂弯里,眼镜滑到鼻尖也没敢抬手推,首到讨论结束都没敢抬头。
“吃饭不许吧唧嘴,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待会儿上学路上别跟不三不西的人说话。”
妈妈把粥碗放在她面前,筷子在桌上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你奶奶说女孩子要矜持,心思该放在学习上。”
阮念初点点头,扶着眼镜边缘抬了抬镜片,舀起一勺粥慢慢喝。
温热的米粥滑过喉咙,却暖不了心底那点总是泛着凉意的拘谨。
她知道妈妈说的“规矩”都是为她好,就像奶奶总说“女孩子家要守本分”,爸爸说“少出头少惹事”。
这些话像一层透明的茧,把她裹在里面,安全,却也让她喘不过气。
书包是洗得发白的帆布款,没有任何装饰。
她背着书包走出单元楼时,邻居张阿姨正在晾衣服,看到她便笑着说:“念初上学去呀?”
“嗯,张阿姨再见!”
“这孩子真乖,真懂事!”
“乖懂事”是她听过最多的评价,像是一张无形的标签,贴在她身上十几年。
走到巷口的公交站,她习惯性地站在最靠边的位置,尽量贴着广告牌的阴影,手指无意识地捏着眼镜腿。
身边陆续聚拢了穿着同款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地说笑打闹,讨论着昨晚的球赛和新出的漫画。
那些鲜活的声音像隔着一层玻璃,清晰地传进耳朵,却不属于她。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包带,指甲在帆布上留下浅浅的印子。
她羡慕那些能大声说笑的女生,她们眼里有光,说话时会自然地扬起下巴,而她连跟人对视时都要下意识低头,让镜片挡住对方的目光,超过三秒就会脸红到耳根。
公交车来了,她跟着人群慢慢挪上去,刷卡时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找了个靠窗的单人座坐下,她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窗外的老房子在模糊的光影里慢慢往后退,像她小心翼翼走过的十几年。
重新戴上眼镜时,世界又恢复了清晰的轮廓,却依然隔着那层薄薄的屏障。
没人知道,这个总是低着头、戴着眼镜、说话细声细气的女生,书包最内层的夹袋里藏着一本笔记本。
米白色的封面上,一只萤火虫在黑暗中散发着微弱却倔强的光。
那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记录着所有不敢说出口的心事和梦想。
车到站,她随着人流下车,走进喧闹的校园。
自动贩卖机旁有人在吵架,公告栏前围满了看分班表的人,走廊里几个男生追着打闹,差点撞到她。
其中一个穿着7号球衣的男生猛地停住脚步,随口说了句“抱歉”,便转身跟着同伴跑远了。
阮念初愣了一下,下意识往旁边退了半步,小声说了一句:“没事”。
扶正滑到鼻尖的眼镜时,她瞥见那个男生的背影——高高瘦瘦的,带着几分不羁的洒脱。
阳光穿过走廊的窗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戴着眼镜的侧影单薄得像一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叶子。
高一(3)班的教室在三楼最里面。
她走到门口时,早读铃还没响,教室里己经坐了大半的人。
她低着头,贴着墙根走到自己的座位——最后一排靠窗的角落,放下书包,拿出课本,翻开到早读要背的篇目,眼镜反射着窗外的微光。
周围的喧闹好像都与她无关。
她早己习惯在人群中做一个透明的影子,习惯用沉默和镜片应对所有不确定的场合,就像习惯了家里那些密密麻麻的规矩。
只是偶尔,当窗外的风掀起书页,当走廊里传来那个7号球衣男生爽朗的笑声时,她会轻轻皱下眉,把注意力更紧地锁在课本上,笔尖在单词旁划出细细的重点线。
她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个平凡的早晨,命运的齿轮己经开始悄悄转动。
班主任正在办公室里看着座位表,笔尖在“阮念初”和“江熠”两个名字之间画了一条线。
而那本藏在书包最深处的笔记本,即将写下第一个关于心动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