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陆野踩着露水踏上环湖绿道,黑色速干衣勾勒出紧实的肩背线条,麦色皮肤在晨光里泛着健康的光泽。
长期锻炼的体格藏着爆发力,跑动时步频均匀沉稳,每一步落在木质栈道上,都像与这片山水轻轻应和。
东湖作为水域面积最广阔的城中湖之一,其三面环山的地势暗合《周易》"山泽通气"之理——磨山如青龙盘踞东侧,珞珈山似白虎镇守西南,马鞍山若朱雀展翅于南,北面则敞开胸怀接纳长江,形成天然的风水格局。
陆野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脊线,突然想起《管子・水地》中"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的句子,这万亩湖面果然如大地的血脉,在群山间流转奔涌。
行至听涛景区,"疑海听涛"的石牌坊在晨光里透着古意。
题字的笔锋如剑劈斧凿,与湖浪拍岸的力道莫名契合。
"声传海外三千里,浪打湖心十万年。
"这江湖气里藏着的,正是楚地独有的壮阔。
牌坊后的九孔桥横跨港汊,桥洞在晨光中投下圆形光斑,恰似《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的哲思具象化,虚实相生间,竟生出时空折叠的错觉。
行吟阁前的屈原雕像衣袂翻飞,底座西周的荷叶田开得正好。
粉白的花瓣顶着露珠,在风里轻轻摇晃,宛如《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意境落地生根。
陆野绕着雕像慢跑,突然懂了古人为何爱以草木自喻——这东湖的荷,生在泥沼却开得清正,正如楚地文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风骨。
阁旁的荷风桥是座石拱桥,栏杆上雕着兰草纹样,磨损的石面被无数游人摸得光滑,倒像是把千百年的敬意都揉进了石头里。
转过湖湾,芦苇荡在风中掀起绿浪,惊起一群白鹭。
陆野停下脚步,走到观景台边的空地上。
他沉肩坠肘,双手缓缓划弧,开始打一套五行拳。
这套拳他练了十六年,拳路早己刻进骨子里。
出拳如劈柴裂石对应"金",收势似流水归潭呼应"水",提膝望月模拟"木",沉马推掌暗合"土",震脚发力象征"火"。
每个动作都暗合天地五行的生克规律,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的理念一脉相承。
一路出行,也正是不断地去寻求五行对应之拳势!
晨风吹起他的衣角,与拳风交织成网,将东湖的水汽、草木的清香都裹了进来。
收拳时气沉丹田,他望着湖面,体会着"道法自然"的真意。
晨跑结束时,陆野坐在长天楼前的石阶上休息。
这座两层的宫殿式建筑翠瓦飞檐,"长天楼"三个字取自"秋水共长天一色",楼前的广场上,几位老人正伴着楚剧的调子打太极,招式慢悠悠的,却与远处湖浪的节奏暗合。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本用蓝布包着的书,是从燕京旧货市场淘来的道光年间刻本《楚词集注》。
扉页上有前主人用小楷写的批注:"楚山楚水,皆有楚魂。
"陆野望着不远处的荷叶田,突然觉得这本旧书早该回到属于它的地方。
他拿出手机,给周明远发消息:"周馆长您好,昨日一谈,深受启发。
想上门拜访请教,不知您是否有空?
"过了一会,收到回复:"上午十点,云梦博物馆见。
"陆野把那本《楚词集注》用牛皮纸仔细包好,又在外面套了个素雅的布袋。
上午十点,在云梦博物馆见到了周明远,“周馆长您好,偶然淘的一本《楚词集注》,是道光年间的刻本,想着您或许用得上,特请您收藏。”
周明远手里摇着把竹扇,笑盈盈地打量他:"有心了,这么珍贵的书,你自己留着研究也好。”。
陆野双手把布袋呈过去,“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人书卷,心留墨芳。”
周明远笑道,接过布袋“哈哈,那却之不恭了,走,我带你逛逛,我们这里有一批楚简正在整理,蒙君赠书,不如共品简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