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数据之外的心跳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秋季赛的赛程表贴出来那天,训练基地的梧桐叶落了满地。

逸风的指尖在“绿洲战队”的名字上停了很久,这支来自北美的队伍从未出现在任何公开训练赛里,资料库里只有一行简介:“平均年龄21岁,擅长山谷地图,战术核心:动态数据建模。”

“听起来像群程序员在打游戏。”

炎烈叼着能量棒笑,却在看到对方的首战录像时收了声。

画面里,绿洲战队五人在山谷的梯田上呈菱形站位,每一步移动都精准对应着安全区收缩的速度,连捡物资的路线都像沿着隐形的网格线。

当对手试图从右侧坡地突袭时,他们的突击手仿佛提前预知,侧身开枪的瞬间,另外西人同时转向补位,整套动作误差不超过0.3秒。

“他们的后台有实时数据分析系统。”

晓雨推了推眼镜,调出自己整理的表格,“你看这里,每次安全区刷新后,他们的站位坐标都和系统预测的最优掩***置重合,连子弹余量都控制在理论最佳值。”

星辰调试着新换的高倍镜,镜片反射出战术板上的红点:“数据能算掩体,算不出人心。”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记闷棍。

季前赛遭遇战时,破晓战队刚冲进山谷的木屋,就被从西个方向飞来的震爆弹同时封锁。

绿洲战队的数据分析系统算出了他们习惯的攻房路线。

炎烈被闪光弹致盲的瞬间,对方的狙击手己经架住了窗口,星辰的98K刚上膛,就被对方提前预判的子弹打穿了三级甲。

“他们像台精密的机器。”

逸风擦掉战术板上的攻防示意图,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是绿洲战队的作战逻辑,“我们的变向突袭在他们的模型里有概率预判,绕后战术的成功率被他们压到了37%。”

训练室的灯光暗了大半,只有晓雨的电脑屏幕亮着,上面是她熬了三个通宵做的对比图:绿洲战队的医疗兵永远站在团队中心12米范围内,误差不超过半米;他们的投掷物落点标准差控制在0.8米,几乎没有失误。

“但他们有个致命伤。”

晓雨突然放大画面,“看这场雨林赛,当突发雷暴天气影响视野时,他们的配合失误率飙升到42%,数据算不准意外。”

这句话像道闪电劈开迷雾,逸风突然抓起笔,在战术板上画下山谷地图的等高线:“我们练‘无序作战’。”

接下来的训练变得有些“离谱”。

星辰故意在风速不稳的天气练习狙击,让教练随机扔烟雾弹干扰视野;炎烈背着装满水的背包跑梯田,在脚步声被水流声掩盖时突然变向突袭;晓雨把药品混在杂物堆里,闭着眼凭触感找急救包;逸风则每天抽两小时让队员玩“反向指令”游戏,喊“左”时必须往右跑,练的就是打破惯性反应。

最狠的是模拟意外训练,他们故意在决赛圈演练“装备故障”:星辰的狙击镜突然“卡壳”(教练远程控制的特效),他必须用机瞄盲打;炎烈的步枪“卡弹”,只能扔出最后一颗手雷后换喷子;晓雨的背包“漏药”,得在30秒内重新分配仅剩的物资。

秋季赛半决赛遇上绿洲战队时,解说员看着破晓的跳点首皱眉:他们落在了山谷最偏僻的信号塔,那里物资贫瘠,却能俯瞰整个地图的安全区走向。

“他们在放弃前期优势?”

解说员话音未落,就见炎烈背着把破霰弹枪从悬崖上滑下去,落地时故意踩断树枝制造声响,绿洲战队的数据分析系统立刻判定“此处有两人以上”,派三人包抄过来。

就在这时,星辰突然从信号塔顶端射出一箭,弩箭没瞄准人,却精准打断了横跨峡谷的电缆。

电火花噼啪作响的瞬间,晓雨扔出的烟雾弹刚好炸开,白色烟雾混着电光,让绿洲战队的热成像仪完全失效。

“左翼15米,脚步声乱了!”

晓雨的报点带着笑意,她听出对方的步伐节奏比数据记录快了0.5秒。

那是慌乱时才会有的偏差,逸风突然冲向反方向的山洞,AKM的枪声故意暴露位置,绿洲战队果然按模型预判追过来,却没注意炎烈正从他们身后的灌木丛里摸出来,手里攥着颗燃烧瓶。

火墙升起的瞬间,星辰的第二支弩箭穿透烟雾,钉在绿洲战队队长的背包上,那是数据分析系统标注的“绝对安全区”。

对方的医疗兵下意识想按最优路线支援,却被晓雨突然扔出的震爆弹拦住,她的投掷角度刁钻到偏离模型预测3米,正是绿洲队员从未演练过的盲区。

系统播报“破晓战队晋级决赛”时,绿洲战队的队长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发呆,屏幕里他们的“最优战术执行率”第一次跌破50%。

训练基地的梧桐叶又落了一层,逸风在战术板上添了行新字:“机器会算概率,人会创造奇迹。”

星辰擦着狙击镜笑,镜片里映出队友们打闹的身影,炎烈正抢晓雨的能量棒,被她用急救包砸中后背。

远处的陈列柜里,新的挑战书又堆了半尺高,但这次,没人再盯着那些名字看。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真正的对手从不是别人的战术,而是不敢打破自己的勇气。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