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巷间烟火与新潮

逐梦画境 酒作晚风 2025-08-15 08:25:53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林晓揣着对高中生活的期待,像揣着颗饱满的种子,踏入了新的校园。

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还有来来往往带着朝气的同学,都让她觉得新鲜,仿佛空气里都飘着希望的味道。

开学第一天,林晓背着画夹,早早来到教室。

她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课桌上,像给未来的日子铺了层金纱。

同桌是个扎马尾辫的女生,叫苏悦,性格像夏日的阳光,开朗又活泼,没一会儿就和林晓熟络起来。

当苏悦看到林晓画夹里的画时,眼睛瞪得圆圆的:“哇,林晓,你画得也太好了吧!

这些画好有想象力,跟我以前看到的都不一样。”

林晓被夸得有些腼腆,挠挠头笑了:“我就是喜欢瞎画,想到什么就画什么。”

高中课程渐渐紧张起来,课本堆得像小山,但林晓对绘画的热情丝毫未减。

课余时间,她总拿着画本在校园里写生。

校园角落有棵古老的银杏树,枝丫伸得老长,像位守了多年的老者。

每到秋天,金黄的叶子纷纷扬扬飘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打着旋儿落在地上,铺出一片金色的地毯。

林晓被这美景勾住了,一连好几天都在树下画画。

她仔细描绘着银杏树的枝干,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每片叶子的脉络,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她专注的轮廓,像一幅安静的画。

有一次,学校举办绘画比赛,主题是“校园印象”。

林晓想都没想就报了名。

她花了好几个晚上构思,最后决定以校园的银杏树为主体,把同学们在树下读书、玩耍的场景融进去。

她用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把校园的活力与希望都画了出来——有趴在石桌上做题的男生,眉头皱得像小山;有跳皮筋的女生,辫子在空中划出好看的弧线;还有在树底下捡叶子的低年级小孩,手里攥着把金黄,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比赛结果公布那天,校园里像炸开了的蜂窝,热闹非凡。

同学们围在公告栏前,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当看到林晓的作品获得一等奖时,苏悦兴奋地拉着林晓的手,跳得老高:“林晓,你太棒了!

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

林晓看着公告栏上自己的作品,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她知道,这是对她绘画能力的肯定,也让她更坚定了要追着梦想跑的决心。

然而,当林晓带着获奖的喜悦回到家时,家里的气氛却像被泼了盆冷水,有些沉闷。

林父坐在沙发上,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看到林晓回来,他把手中的报纸重重往桌上一拍,开口说道:“晓儿,高中的学习任务重,别整天把心思都放在画画上,耽误了学业。

画画又不能当饭吃,你得把精力放在考大学上,将来找个稳定的工作才是正事。”

林晓心里的喜悦瞬间被浇灭了,委屈得鼻子发酸:“爸,我知道学习很重要,但画画是我的梦想,我不想放弃。

这次绘画比赛我还拿了一等奖呢,您就不能支持我一下吗?”

林父却不为所动,声音沉得像块石头:“拿奖又怎么样?

能保证你以后有好的生活吗?

你看看咱们巷子里的人,哪个不是靠正经工作养家糊口。”

林晓看着父亲,眼里满是倔强:“爸,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这是我真正热爱的事情,我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一次。”

林父无奈地叹了口气,站起身,背对着林晓挥了挥手:“你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呢。”

说完,便走进了房间,留下林晓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客厅,心里像堵了块大石头。

林母从厨房走出来,轻轻拍了拍林晓的肩膀,声音软得像棉花:“晓儿,别跟你爸置气,他也是担心你的未来。

你要理解他,他在工厂里辛苦工作这么多年,就希望你能有个安稳的生活。”

林晓扑进母亲的怀里,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妈,我知道你们都不容易,可我真的不想放弃画画。”

林母心疼地抚摸着林晓的头发,叹了口气:“妈知道你喜欢,可你也得顾着学业。

要不这样,你先把学习搞好,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再去画画,好吗?”

林晓点了点头,她知道母亲的话有道理,要想追着梦想跑,总得先打好地基。

在学校里,林晓开始更努力地学习。

课堂上,她睁大眼睛听讲,生怕漏了一个字;课后,她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难题,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

同时,她也没放弃绘画,利用午休和课余的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练习,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一点点积攒着花蜜。

日子一天天过去,巷子里依旧弥漫着熟悉的烟火气。

卖早点的阿婆还是每天早早出摊,蒸笼里的热气和甜香依旧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菜摊前的大叔依旧热情地叫卖着新鲜的蔬菜,裤脚依旧沾着泥土,仿佛时间在他身上停住了脚。

然而,在这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一些新的变化正悄悄发生,像春天里钻出土的嫩芽。

巷口新开了一家录像厅,红底黄字的招牌闪着光,每天晚上都有年轻人进进出出。

录像厅门口贴着花花绿绿的海报,上面是各种香港电影的剧照,有穿着风衣的帅哥,有笑得甜美的女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苏悦有一天兴奋地跟林晓说:“林晓,听说录像厅里放的电影可好看了,都是香港那边的最新片,有功夫片、爱情片,打打杀杀的,可热闹了。

咱们什么时候去看看呀?”

林晓有些犹豫:“我怕耽误时间,而且我爸肯定不同意我去。”

苏悦拉着林晓的胳膊撒娇,声音甜得发腻:“哎呀,就去一次嘛,放松一下,学习也不能总是那么紧绷着呀,会变成书呆子的。”

最终,林晓在苏悦的软磨硬泡下,跟着她溜进了录像厅。

一进门,一股爆米花和汽水的味道就扑了过来。

昏暗的灯光下,屏幕上正播放着一部精彩的功夫片,激烈的打斗场面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让林晓看得目不转睛。

那一刻,她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新奇和***的世界,跟小城的平静完全不一样。

看完电影走出录像厅,晚风一吹,林晓的脑子才清醒了些,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她被电影中的画面和故事所震撼,也感受到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带来的魅力。

她想,绘画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或许可以从电影里偷点灵感,让自己的作品更丰富些。

回到家后,林晓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跟母亲分享了在录像厅看电影的感受。

林母听着林晓的讲述,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晓儿,妈知道你喜欢这些新鲜事物,可你还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

看电影这种事偶尔去一次就行了,别沉迷其中,耽误了正事。”

林晓点了点头:“妈,我知道,我就是觉得电影里的画面和色彩都很有特点,对我画画可能会有帮助,比如那个大侠飞起来的时候,衣服的影子特别好看。”

林母笑着摸了摸林晓的头:“你能这么想就好,只要不耽误学习,适当接触一些新东西也没坏处。”

从那以后,林晓虽然没再去录像厅,但电影里的画面时常在她脑海中打转。

她开始尝试把电影里一些独特的构图和色彩用到绘画中。

她画了一幅以巷口为背景的画,画面里巷口的录像厅门口人来人往,灯光闪烁,像颗亮闪闪的星星;而远处的老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宁静而祥和,黑瓦白墙像浸在墨水里。

新旧的对比,让画面一下子有了意思。

这幅画完成后,林晓拿给苏悦看。

苏悦看后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林晓,你这幅画比以前更有感觉了,好像多了一种说不出的生动和活力,就跟活过来了一样。”

林晓开心地笑了:“我就是把看电影时的一些想法融进去了,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在学校里,林晓的绘画风格变化也引起了美术老师赵老师的注意。

赵老师是位年轻有才华的老师,头发卷卷的,像顶着团艺术气息,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把林晓叫到办公室,仔细看着她的画,眼里的赞赏藏不住:“林晓,我发现你最近的画有了很大的突破,这种尝试非常好。

艺术本来就是多元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就像不同的食材能炖出一锅好汤。

你要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赵老师的话让林晓备受鼓舞,心里像揣了个小太阳,暖洋洋的。

她更坚定了要在绘画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决心。

然而,她也清楚,要想在绘画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她必须在追着梦想跑的同时,平衡好学业和生活,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城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街边陆续开了几家服装店,橱窗里展示着各种时髦的衣服,有喇叭裤、蝙蝠衫,色彩鲜艳得晃眼。

年轻人纷纷趴在橱窗前看,眼神里充满了对时尚的向往,像一群盯着糖果的孩子。

录像厅的生意越来越好,除了功夫片和爱情片,还开始播放一些国外的文艺片,屏幕上的人说着听不懂的话,底下有中文字幕,神秘又吸引人。

书店里也摆满了各种流行小说和杂志,其中不乏一些关于艺术和绘画的书籍,封面上的画家们穿着奇怪的衣服,眼神里满是自信。

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像一阵春风,吹进了小城,给小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气息,也吹动了林晓的心。

林晓在这股新潮的影响下,视野像被打开了一扇窗,渐渐开阔起来。

她不再只盯着自己熟悉的小城和固有的绘画风格,开始好奇外面的世界,关注更多元的艺术形式。

她知道,自己的绘画之路才刚刚铺展开来,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性在等着她去描绘。

而在这个既充满烟火气又不断变化的小城里,她的梦想正随着时代的浪潮,慢慢扬起了风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