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地铁站简桐下车和陆沉告别“陆总今天谢谢你送我,画我还是亲自送过去吧,送过去的时间你联系我,合作的事情陆总就在我送画的那天谈吧。”
展览结束后的第三天,空气里还残留着颜料、香槟和人群散去后的淡淡寂寥。
简桐的出租屋不大,画架、半成品和散落的颜料管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像一个小小的、混乱的战场。
手机屏幕突兀地亮起,在堆满画稿的桌面上震动,发出沉闷的嗡鸣。
发件人是一个没有存储的号码,但简桐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那串数字,她只见过一次,却像烙印一样刻在了记忆里。
陆沉。
信息内容极其简洁,带着他一贯不容置疑的口吻:> 简桐,《灰烬》己结算。
今晚7点,亲自送至麓山庄园7号。
留下晚餐,谈下一步。
陆沉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夹杂着细微的不安,如同冰与火交织的溪流,在她心间淌过。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
指尖在屏幕上悬停片刻,最终只敲下两个字:> 收到。
7点见。
发送成功。
一种尘埃落定又悬在半空的奇异感觉攫住了她。
接下来的时间变得异常焦灼。
她翻箱倒柜,试图找出一件既不过分隆重(显得刻意讨好),又不会太随意(显得不尊重场合)的衣服。
最终选了一条剪裁简洁的深蓝色连衣裙,外面搭一件米白色薄针织开衫,努力营造出一种“专业又不过分拘谨”的感觉。
化妆时,她看着镜中自己眼下淡淡的青色(展览后的疲惫尚未完全消退),犹豫了一下,还是用遮瑕膏仔细盖了盖。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仿佛即将面对的不是一个潜在的合作者,而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审判。
画作被包裹在厚厚的防撞材料里,像一个沉默而沉重的秘密。
她看着它,心里五味杂陈。
这幅承载了她最激烈情感的作品,即将悬挂在一个完全陌生、充满未知的墙壁上。
傍晚,她叫了一辆专车。
车子驶离喧闹的市区,沿着盘山公路向上,周围的绿意越来越浓,空气也变得清冽。
麓山庄园掩映在茂密的林间,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如同沉默的巨兽,守卫着主人的财富与隐私。
7号院位于视野极佳的高处,现代极简主义风格,巨大的落地窗如同冰冷的黑色镜面,倒映着山下的城市灯火和渐渐沉落的暮色。
铁艺大门无声滑开。
一个穿着得体、面无表情的中年管家己在门内等候。
“简小姐,陆先生在等您。
请随我来。”
管家的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眼神更是疏离得像扫描仪。
踏入庭院,是精心打理却毫无烟火气的日式枯山水。
走进玄关,挑高的空间感带来无形的压迫。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高级木料、皮革和极淡香氛的气息,冰冷、洁净,带着一种拒人千里的奢华。
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几件线条凌厉、材质昂贵的现代雕塑和家具,像冰冷的艺术品陈列馆。
这里的一切都秩序井然,纤尘不染,透露出主人极强的控制欲和对完美的苛求。
简桐感觉自己像个贸然闯入精密仪器内部的尘埃,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
“他这么有钱”简桐喃喃道。
管家引她来到一个宽敞的客厅,一整面墙都是落地窗,城市璀璨的夜景如同铺开的星河画卷,壮观得令人窒息。
“请稍候,陆先生马上下来。
画作交给我处理即可。”
管家示意身后的工作人员接过画,动作专业而无声。
简桐独自站在空旷的客厅中央,局促感更甚。
她的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几幅画——都是极具市场价值的当代名家作品,风格或冷峻或抽象,与她充满原始张力的《灰烬》截然不同。
一种微妙的格格不入感油然而生。
脚步声自身后传来,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踏实的重量感。
简桐猛地转身。
陆沉从旋转楼梯上走下。
他换下了初见时的正装,穿着一件质地柔软的深灰色羊绒衫和同色系长裤,少了几分商场的凌厉,却多了几分居家的慵懒与……更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他手里端着一杯酒,琥珀色的液体在剔透的水晶杯中轻轻晃动。
“很准时啊简桐。”
他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像在评估一件新到场的艺术品,掠过她精心挑选的衣着和略显紧张的神情,最后落定在她脸上。
那眼神依旧深邃锐利,在暖色调的灯光下,少了些初见时的冰冷审视,多了几分难以捉摸的专注。
“陆先生。”
简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叫我陆沉。”
他纠正道。
他踱步到她面前,距离不远不近,刚好能让她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上清冽的雪松气息。
“画正在安装。
去看看你的《灰烬》挂在它新家的样子?”
他微微侧身,做了个邀请的手势,目光却未曾离开她的眼睛,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引导。
简桐的心跳再次加速。
新家?
这个词让她感觉自己的作品仿佛成了他私人收藏品的一部分。
她点点头,跟随他穿过客厅,走向另一侧一个相对私密的、似乎是专门用来陈列艺术品的空间。
那里,灯光己经调亮。
《灰烬》被小心翼翼地悬挂在了一面素白的墙壁中央。
在陆沉这个冰冷、奢华、充满秩序的空间里,画中那片狂暴的黑暗、灼热的余烬和挣扎的蝴蝶残影,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又如此……惊心动魄。
陆沉站在画前,静静地看着,酒杯在他指间轻轻转动。
他的侧脸在灯光下线条分明,眼神专注得近乎沉迷。
“你看,”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在静谧的空间里格外清晰,“在这里,它的挣扎,它的痛苦,它的毁灭感……才真正被凸显出来,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之前的展厅,太嘈杂,太廉价,稀释了它的灵魂。”
他转过头,看向简桐,墨黑的眼眸里跳动着一种奇异的光芒,混合着赞赏、占有欲,以及一种近乎残忍的清醒:“就像你,简桐。
你需要一个真正懂得欣赏你‘挣扎之美’的舞台,一个能放大你灵魂声音的空间。
而不是……淹没在平庸之中。”
他的话像带着倒刺的钩子,精准地勾住了简桐内心最深的渴望和最隐秘的自傲。
被理解的颤栗感再次袭来,比画廊初见时更加强烈。
他看到了,他不仅看到了她的画,他似乎也看到了画背后那个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就在这时,管家无声地出现在门口:“陆先生,晚餐准备好了。”
陆沉收回目光,对简桐做了个“请”的手势:“走吧,我们边吃边谈。
关于你的‘下一步’,我有些想法。”
他的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仿佛刚才那番首击灵魂的话语只是随口的点评。
餐厅同样巨大而冷感。
长条餐桌光可鉴人,摆放着精致的银质餐具和水晶杯。
菜肴己经上桌,摆盘如同艺术品,分量却少得惊人。
简桐在陆沉示意的位置坐下,柔软的椅垫却让她如坐针毡。
巨大的水晶吊灯投下明亮却冰冷的光,将她和陆沉笼罩在一个无形的、充满压力的光圈里。
陆沉坐在主位,姿态放松却带着天生的掌控感。
他切着盘中一小块看起来极其昂贵的牛排,动作优雅流畅。
“你的天赋毋庸置疑,简桐。”
他切下一小块肉,却没有立刻放入口中,而是看向她,“《灰烬》证明了你的爆发力和情感浓度。
但……”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仅仅有天赋和***是不够的。
你需要方向,需要打磨,需要学会如何将你的‘挣扎’转化为更普世、更有商业价值的语言。”
简桐握着刀叉的手指微微收紧。
商业价值?
这个词语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了她纯粹的艺术理想里。
“比如说,”陆沉继续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你画中的意象有时过于私人化、晦涩。
那只蝴蝶,很美,很痛苦,但不够…明确。
它需要更清晰的叙事,或者,更符合当下审美趋势的视觉符号。”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简桐胸前那枚小小的琥珀项链上,“就像你戴的这个,凝固的生命,永恒的瞬间,这概念就很不错,但需要更宏大的表达。”
他侃侃而谈,分析市场,预测趋势,指点江山。
他提到几个顶级画廊的名字,国际双年展的运作规则,知名策展人的偏好……这些对简桐来说遥不可及的名词和信息,从他口中说出,却显得如此真实而触手可及。
巨大的诱惑如同甜美的毒药,一点点侵蚀着她的警惕。
简桐努力消化着这些信息,试图跟上他的思路。
她小心翼翼地回应着,表达着自己的艺术理念,却在他偶尔投来的、带着审视意味的目光下,不由自主地开始斟酌措辞,甚至不自觉地修正了自己某个过于“理想化”的观点。
她己经被陆沉描述的未来蓝图击昏了。
她太想得到这份工作。
陆沉主导着话题,精准地控制着节奏。
简桐吃得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聆听、思考、以及努力压抑内心那份越来越强烈的不安——这份不安源于他那份过于强大的掌控感,也源于她隐隐意识到,他所描绘的“下一步”,似乎正在将她引向一个未知的、可能偏离她初衷的方向。
餐后甜点被撤下。
陆沉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动作优雅至极。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和契合。”
他放下餐巾,目光再次聚焦在简桐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我需要看到你的可塑性,简桐。
不仅仅是画布上的,还有……你本身。”
“那我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让你看见我的可塑性,陆总上回告诉我破茧的项目我可以给你一份我的计划书和草图”简桐回答。
“下周,会有一个小型沙龙在我这里举行,来的都是圈内有分量的人,这是你进入真正核心圈层的第一步,你就在那个时候吧构思给我就好了,具体时间和要求,我会让助理发给你。”
管家适时地出现,意味着这场私人晚宴的结束。
简桐起身告辞,陆沉亲自送她到玄关。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客厅方向——《灰烬》所在的空间。
简桐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恰好看到管家正在调整画框的位置,动作极其细微。
“司机在门口等你。”
陆沉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谢谢您的晚餐和……指点,陆先生。”
简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陆沉。”
他再次纠正,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笑意却未达眼底,“期待你下周的表现。
记住,机会只给有准备、并且……懂得把握的人。”
简桐任然保持微笑静静的点头,再次道谢后车门关上,隔绝了那个冰冷奢华的世界。
车子缓缓驶离麓山庄园,沉入山下的灯火阑珊。
简桐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掌心一片冰凉,心脏却在胸腔里疯狂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