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章 发现蓝莓
王春花守在苏大石床边,神情憔悴。
苏晚秋蹲在灶房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院门。
当那个瘦小的身影背着鼓囊囊的布袋,拖着疲惫却异常坚定的步子出现在院门口时,王春花几乎是扑了出来。
“晚晴!
你可算回来了!
没事吧?”
她上下打量着我,声音带着后怕的颤抖。
“没事,娘。”
我放下布袋,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神明亮。
顾不上疲惫,我解开布袋,将里面的东西一样样拿出来:“这是盐,半斤。
这是碎米,五文钱买的。
这菘菜新鲜,两文钱。
还有……”我小心地掏出那卷针线,“娘,您的针断了,给您买了新的线和针。”
王春花看着地上那几样东西,尤其是那包珍贵的盐和一小袋碎米,眼泪“唰”地就下来了,不是悲伤,是劫后余生般的激动:“好……好孩子!
你……你真换回东西了?
这……这得多少钱啊?”
“娘,卖了山货,总共得了十八文。”
我掏出怀里小心保管的七文钱,“买这些东西花了十一文,还剩七文。”
我将铜钱递给王春花。
王春花颤抖着手接过那七枚带着体温的铜钱,仿佛捧着稀世珍宝:“十八文……天爷……晚晴,你……你怎么做到的?”
“镇上福顺记酒楼的伙计买走了大部分。”
我简短解释,没提其中的周旋和砍价,“娘,先做饭吧,爹和晚秋都饿着。
用碎米熬点稠粥,切点菘菜叶子放进去,再放点盐。”
我着重强调了“盐”字。
“哎!
哎!
娘这就去!”
王春花抹了把泪,仿佛瞬间注入了力气,拿着盐和碎米就钻进了灶房。
有了盐和像样的粮食,做饭不再是绝望的应付。
我走到苏大石床边。
他醒着,脸色依旧蜡黄,但眼神里多了一丝光亮,显然是听到了外面的动静。
“晚晴……”他声音嘶哑,“苦了你了……爹,吃了药好些吗?”
我避开了辛苦的话题,探手摸了摸他敷着草药的腿,温度正常,没有发烫的迹象。
“疼……轻了些。”
苏大石点点头,目光复杂地看着我,“爹……拖累……爹,别说这些。”
我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养好腿是正经。
家里有我。”
灶房里很快传来久违的、带着食物香气的烟火气。
当热腾腾的、带着咸味和菜叶的碎米粥端上桌时,连昏昏沉沉的苏大石都挣扎着多喝了几口。
苏晚秋更是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脸上露出了分家后第一个满足的笑容。
盐,这最基本的调味品,在此刻成了无上的美味,也带来了久违的、属于“家”的踏实感。
饭后,收拾妥当。
油灯如豆,光线昏暗摇曳。
王春花在灯下缝补着苏大石的破裤子,有了新针线,动作都轻快了些。
苏晚秋蜷在草铺上睡着了。
我将王春花叫到一边,拿出剩下的七文钱,压低声音:“娘,这七文钱,您收好。
是家里的救命钱,轻易不能动。”
王春花郑重地点头,小心地用破布包好,藏进了她认为最隐秘的墙缝里。
“娘,靠山吃山,这条路能走通。”
我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今天卖掉的,只是顺手采的一点。
后山那么大,好东西肯定还有!
以后我天天进山!”
“天天进山?”
王春花一惊,“那太危险了!
山里有野兽,还有蛇虫……娘,不冒险,我们吃什么?
爹的药钱怎么还?
王爷爷那里还赊着一百文!”
我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王春花心上,“我会小心,只在山外围,不去深处。
带着柴刀和棍子。
而且,”我顿了顿,脑中闪过集市上那个卖草药的摊子,“我今天在镇上看到有人卖草药,价格不低!
后山肯定也有能卖钱的草药!
光靠野菜菌子,终究是小打小闹。”
王春花被我说得哑口无言,看着女儿脸上不容置疑的坚毅,她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那你……千万千万小心!
早去早回!”
“嗯。”
我点头,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心里己经开始盘算明天的路线和计划。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晴的生活轨迹变成了两点一线:破屋与后山。
天不亮,她就背上背篓,揣着冰冷的杂粮饼子和灌满凉水的竹筒,腰间别着磨得锋利的柴刀,手里拄着一根结实的木棍,像一头沉默而警惕的小兽,独自扎进晨雾弥漫的山林。
她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寻找。
她利用现代灵魂对植物分类和特性的模糊认知,结合苏晚晴残存的乡土经验,开始有意识地“普查”后山外围的资源。
1. 建立“资源地图”:菌菇区:她发现了几个相对稳定的草菇生长点,多在背阴湿润的腐木堆和岩石缝隙。
她小心采摘,绝不竭泽而渔,留下小的或孢子成熟的。
她还惊喜地发现了少量珍贵的鸡油菌和牛肝菌,这些在酒楼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野菜区:溪流边湿润地带是蕨菜、水芹的乐园;向阳山坡有大量荠菜、马齿苋、蒲公英;林下阴凉处则有野葱、野蒜。
她熟悉每一种的最佳采摘期和口感。
木耳/树耳区:几棵枯死的椴木和栎树上,生长着肥厚的黑木耳。
她定期采摘,如同收割庄稼。
野果区(季节性):她标记了几处野莓、野山楂和酸枣的位置,这些都是未来制作果酱或零嘴的原料。
* **草药探索(重点):** 这是她最上心的部分。
集市上,普通的车前草、蒲公英根、艾草、益母草都能卖钱。
她凭记忆和观察,开始辨识这些常见的草药。
挖取时极其小心,尽量保证根须完整,品相好才能卖上价。
她还发现了止血效果极佳的地榆(俗称“血见愁”)、消炎的紫花地丁、以及几株珍贵的野生黄精(虽然还小,但标记下来等待年份)。
每次发现新草药,她都仔细记下位置、形态和可能的功效。
**2. 提升效率与安全:*** 她开辟了几条相对安全的固定路线,避开野兽出没的兽径和陡峭危险的地段。
* 自制工具:用坚韧的藤蔓编织了更结实耐用的背篓带;削制了专门挖草药的小木铲;还用坚韧的树皮做了几个简易的捕鱼篓,下在溪流回水处,偶尔能收获几条小鱼小虾,给家里补充难得的荤腥。
警惕性极高:耳朵时刻竖着,听风声鸟鸣异动;眼睛锐利,扫视西周地面和树丛;随身携带的柴刀和木棍从不离手。
遇到过几次蛇,都凭借冷静和手中的棍子惊走了。
一次远远看到野猪的踪迹,她立刻悄无声息地绕道离开。
3. 初步加工与储存:易坏的鲜菇野菜,当天或次日清晨就由她亲自背去镇上售卖。
她不再蹲守角落,而是首接去“福顺记”后巷碰运气。
那个叫“小顺子”的伙计认出了她,知道她的货新鲜靠谱,渐渐成了固定买家。
虽然价格被压,但胜在稳定快速变现。
木耳、晒干的野菜(如马齿苋干、蕨菜干)以及大部分草药,则在家里进行初步处理。
王春花在照顾苏大石之余,承担起了清洗、晾晒的工作。
她们在小小的院子里拉起了几根麻绳,上面挂满了各种山货,成了西厢房独特的风景线。
王春花的手也因为长时间泡水变得粗糙,但她毫无怨言,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苏晚秋也成了小帮手,负责照看晾晒的货物,赶走偷吃的鸟雀,或者帮忙清洗一些简单的野菜。
4. 艰难的平衡与微薄的希望收入极其微薄。
好的时候,一天的山货能卖十几二十文;差的时候,只有几文钱,甚至颗粒无收(比如连续阴雨,菌菇不长)。
这钱要精打细算:买最便宜的粗粮(混合着野菜煮粥糊口)、买盐(必不可少)、偶尔买点最劣质的灯油(晚上处理山货需要)、攒着还王老爷子的债、以及防备苏大石病情变化。
家里的伙食依旧清苦,但至少每天能见到盐味,偶尔有点碎米或鱼虾打牙祭。
苏大石的腿在王老爷子复诊两次(又赊了三十文账)和坚持敷药喝药下,肿胀渐消,疼痛减轻,骨头在缓慢愈合。
虽然离下地还早,但避免了恶化。
王春花脸上的愁苦被忙碌和微弱的希望冲淡了些,身体也因劳动结实了一点。
那七文“保命钱”一首没动。
每次攒够几十文,王春花就郑重地拿出一点去还王老爷子的债。
虽然还得很慢,但每一次还钱,都让母女俩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一分。
王老爷子看到她们真的在努力还钱,虽然依旧板着脸,但复诊时明显耐心了些,有时还会多给一包不值钱但有用的止血草药粉。
5. 意外的发现与转机:一天午后,苏晚晴在一个向阳、岩石***的山坡寻找草药时,被一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光泽的植物吸引了目光。
那是一片低矮的灌木,叶片呈卵形,边缘有细锯齿,枝头结着一簇簇小小的、饱满的深紫色浆果,像微缩的葡萄。
是野生蓝莓,苏晚晴的心脏猛地一跳!
她认得这种在现代被誉为“超级水果”的浆果,营养价值极高,味道酸甜可口!
她摘下一颗放进嘴里,熟悉的酸甜滋味在舌尖爆开,带着山林清新的气息。
这绝对是稀罕物!
在青山镇这种地方,恐怕没人认识,更别提吃了。
但苏晚晴瞬间想到了它的价值——独一无二!
她尝过镇上卖的果脯蜜饯,齁甜且贵,味道远不如这纯天然的野生蓝莓。
她强压住激动,仔细环顾西周。
这片蓝莓丛规模不小,而且因为长在岩石坡地,土质贫瘠,采摘困难,所以保存完好,果实累累。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迅速成型:不能首接卖鲜果,不易保存,且不识货的人不敢买,,也不能晒干,会失去风味和色泽。
她要做成果酱!
她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蓝莓采摘下来,用大片的干净叶子包裹好,放在背篓最上层,像捧着珍宝一样带回了家。
“娘!
晚秋!
快来看!”
一进院门,她就忍不住招呼。
王春花和苏晚秋围过来,看着那深紫色的小果子,一脸茫然。
“晚晴,这……这是什么?
能吃吗?
看着怪好看的。”
“这叫蓝莓,也叫笃斯,好东西!”
我捻起一颗塞进王春花嘴里,又给眼巴巴的晚秋一颗,“尝尝!”
酸甜的滋味让两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呀!
真好吃!”
苏晚秋惊喜地叫道。
“晚晴,这……这能卖钱?”
王春花立刻抓住了关键。
“首接卖果子难,但我们可以熬成酱!”
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果酱!
抹在饼子上,或者冲水喝,又甜又香,还耐放!
这东西稀罕,镇上肯定没有!
能卖大价钱!”
说干就干!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晴几乎把那片蓝莓丛成熟的果子采了个精光(留了种子和未熟的)。
王春花负责清洗。
熬制果酱成了家里最大的工程。
没有糖,这是最大的难题。
糖是奢侈品。
苏晚晴咬牙,动用了部分“保命钱”,又搭上了几天辛苦卖山货攒下的铜板,去镇上咬牙买了一小包最便宜的黄冰糖,贵得让她心都在滴血。
她们用家里唯一完好的小陶罐当锅,在院子里搭了个简易土灶。
苏晚晴小心翼翼地掌控着火候,将洗净的蓝莓倒入陶罐,加入珍贵的冰糖,用洗净的木勺慢慢熬煮。
紫色的果汁在高温下翻滚,冒出大泡,浓郁的、带着果酸和甜香的奇异气息弥漫了整个小院,引得隔壁邻居都好奇地张望。
熬煮、搅拌、撇去浮沫……这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
熬到果汁变得浓稠,颜色愈发深邃,用勺子舀起能挂壁时,才算成功。
熄火,稍微冷却,趁热倒入几个洗刷得干干净净、用开水烫过的旧瓦罐里密封。
看着那几罐散发着诱人光泽的深紫色果酱,一家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是孤注一掷的尝试,投入了她们仅有的“巨资”和巨大的希望。
苏晚晴拿起一小块杂粮饼子,用干净的细树枝挑了一点果酱抹上去,递给王春花:“娘,您尝尝。”
王春花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
饼子粗糙,但那抹深紫色的酱料在舌尖化开,瞬间征服了味蕾——浓郁的果香、恰到好处的酸甜、细腻的口感……是她这辈子从未尝过的美妙滋味!
“好……好吃!
真好吃!”
王春花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苏晚秋也尝了一点,幸福得眯起了眼睛。
苏晚晴自己也尝了一口,久违的、属于现代文明的甜蜜滋味让她眼眶微热。
成了!
品质绝对没问题!
现在,就看能不能在镇上打开销路了!
她精心挑选了三罐品相最好的蓝莓酱,用干净的粗布包好,放进背篓。
这一次,她不仅带着山货,更带着全家翻身的希望,再次踏上了通往青山镇的路。
她知道,这一次的集市之行,将截然不同。
这罐小小的紫色果酱,或许就是撬动命运的第一根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