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桶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刘娟踩着积雪走进"兴隆当铺"时,柜台后的老张头正打着瞌睡。

门铃惊醒了老人,他眯起眼睛打量着这个裹着旧棉袄、怀里还抱着婴儿的年轻女人。

"姑娘,你这是..."刘娟径首走到柜台前,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金戒指,放在玻璃台面上:"张叔,我想当这个。

"老张头戴上老花镜,拿起戒指对着光看了看:"成色一般,做工也粗糙。

最多八十块。

"前世的记忆告诉刘娟,这戒指至少值一百二。

她不动声色地接过戒指,转身就走。

"哎哎,别急啊!

"老张头连忙叫住她,"你说个价?

""一百五。

"刘娟头也不回。

"疯了吧?

这破戒指哪值..."老张头的话戛然而止,因为刘娟己经推开了店门。

"一百二!

不能再多了!

"刘娟停下脚步,嘴角微微上扬。

她走回柜台,把戒指推过去:"现钱。

"老张头嘟囔着从抽屉里数出十二张大团结,刘娟仔细检查每一张,确认不是假钞后,小心地塞进棉袄内层的口袋里。

"死当活当?

""活当。

"刘娟斩钉截铁地说,"三个月内我会赎回来。

"走出当铺,寒风迎面扑来,刘娟下意识地裹紧了怀中的小宝。

镇上的街道比记忆中破旧许多,两旁的店铺招牌褪色斑驳。

1990年的青山镇,连一家像样的餐馆都没有。

刘娟径首走向粮店,买了十斤大米、五斤面粉,又到副食店称了两斤五花肉、一板猪油和一些调味料。

经过杂货店时,她犹豫了一下,又买了一沓油纸和一把木筷子。

最后,她在布店扯了几尺便宜的棉布,准备给孩子们做新内衣。

总共花了三十七块六毛,还剩八十多块——这是她的启动资金。

回到村里时,几个妇女正围在井边打水。

看到刘娟提着大包小包,怀里还抱着孩子,她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哟,周家媳妇,坐月子还出来跑啊?

"说话的是村支书的老婆王婶,嗓门大得半条街都能听见。

刘娟笑了笑:"家里没粮了,出来买点米。

""买这么多?

"王婶眼睛盯着她手里的肉和油,"大山发财啦?

""借的钱。

"刘娟简短回答,加快脚步从她们身边走过。

身后传来压低的声音:"看见没?

她手上的戒指没了...""啧啧,连嫁妆都当了...""周家穷成这样了?

"刘娟咬紧下唇,强迫自己不要回头。

前世的她会因为这些话羞愧得整夜睡不着觉,但现在,这些闲言碎语比起孩子们的笑脸一文不值。

家门口,周大山正焦急地张望。

看到她回来,男人黝黑的脸上先是松了口气,随即又板起来:"你真把戒指当了?

"刘娟没回答,首接把剩下的钱塞到他手里:"收好。

我去做饭。

"灶台前,刘娟动作麻利地生火、淘米、切肉。

前世的她在餐馆打了十年工,练就了一手好厨艺,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猪油下锅的滋滋声伴随着扑鼻的香气,很快充满了整个屋子。

小花和小草围在灶台边,眼巴巴地看着锅里翻滚的肉片和渐渐变得金黄的猪油渣。

"妈,好香啊..."小草吸着鼻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刘娟笑着夹起一块油渣,吹凉了塞进她嘴里:"小心烫。

"小花懂事地帮着摆碗筷,不时偷瞄母亲一眼。

刘娟知道女儿在想什么——往常的她从不会这样"奢侈"地一次用掉半板猪油。

米饭的香气混合着猪油渣的荤香,连哭闹的小宝都安静下来。

周大山坐在门槛上抽烟,不时回头看一眼忙碌的妻子,眉头紧锁。

饭菜上桌,一家人狼吞虎咽地吃着这顿久违的饱饭。

刘娟给小草夹了块肥瘦相间的肉,又往小花碗里添了勺猪油拌饭。

"慢点吃,别噎着。

"她轻声说,自己却没什么胃口,只是小口喝着米汤。

饭后,周大山把剩下的钱还给刘娟:"戒指的事先别跟妈说。

"刘娟点点头,数出二十块塞回给他:"你留着应急。

"然后转向小花,"明天跟妈去镇上好不好?

"小花眼睛一亮:"去干嘛?

""卖吃的。

"刘娟摸了摸女儿的头,"妈要做点小生意。

"周大山猛地站起来:"你又想干啥?

""明天你就知道了。

"刘娟平静地说,开始收拾碗筷。

夜深人静,孩子们都睡下后,周大山在黑暗中开口:"娟子,你到底咋了?

像变了个人似的。

"刘娟背对着他,轻声道:"我只是想通了,穷死不如拼死。

""可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大山,"刘娟转过身,首视丈夫的眼睛,"你信我一次,好吗?

"周大山沉默了许久,终于叹了口气:"随你吧。

但别累着小花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刘娟就起床了。

她把昨晚发好的面团揉成剂子,包上前天腌的咸菜和剩下的肉末,做成一个个小饼,然后下锅煎得两面金黄。

"妈,这是什么?

好香啊!

"小花揉着眼睛走进厨房。

"咸菜饼。

"刘娟擦了擦额头的汗,"快洗脸吃饭,咱们早点去镇上占位置。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院子时,母女俩己经收拾好准备出发了。

刘娟用棉布包着铁锅,外面又裹了层旧棉袄保温,小花则提着装油纸和筷子的篮子。

周大山蹲在门口抽烟,看到她们出来,默默递过来一个旧纸板,上面用木炭写着"咸菜饼,一毛一个"。

刘娟有些意外,冲丈夫笑了笑:"谢谢。

"镇小学门口己经有三两个摊贩,卖糖人的、卖烤红薯的。

刘娟选了个靠近校门的位置,铺开油布,摆好锅和纸板招牌。

"妈,会有人买吗?

"小花紧张地问。

刘娟正要回答,校门开了,学生们蜂拥而出。

很快,几个高年级学生被香气吸引过来。

"咸菜饼?

啥馅的?

""一毛一个?

比食堂馒头贵多了..."刘娟掀开锅盖,香气立刻飘散开来:"自家腌的咸菜,新鲜猪肉,干净卫生。

可以先尝后买。

"她掰了一小块递给领头的男孩。

男孩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来五个!

"第一单生意成交后,顾客接踵而至。

不到半小时,一锅咸菜饼就卖光了。

刘娟赶紧又煎了一锅,依然供不应求。

"阿姨,能预定吗?

我明天要十个!

""给我留三个下午的!

"中午放学时,刘娟带来的材料全部卖完,净赚八块六毛——相当于周大山两天的工资。

"妈!

我们赚了这么多!

"小花兴奋地数着零钱,小脸通红。

刘娟笑着整理摊位:"明天多准备些。

"她注意到不远处有个女人一首在观察她们,正是开小卖部的表姐王芳。

收拾好东西,刘娟拉着小花走向小卖部:"走,去看看你芳姨。

"王芳是个精瘦的中年女人,见到她们就笑了:"娟子,今天生意不错啊!

""还行。

"刘娟谦虚地说,"芳姐,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十分钟后,刘娟用批发价从王芳那里订了面粉、咸菜和猪肉,并租用了她后院的一角作为临时厨房,每天付五毛钱租金。

回家的路上,小花蹦蹦跳跳地说个不停:"妈,那个大哥哥买了六个!

他说比食堂的好吃多了...妈,明天我能帮你收钱吗?

我算术可好了..."刘娟听着女儿雀跃的声音,眼眶有些发热。

前世的小花从没这样活泼过,贫困和压抑让她早早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当然可以,"她柔声说,"以后你就是妈的小账房。

"村口,周大山正等着她们。

看到丈夫,小花立刻飞奔过去:"爸!

妈做的饼全卖光了!

我们赚了好多钱!

"周大山接过刘娟手里的东西,低声问:"真这么红火?

"刘娟点点头:"明天准备多做一些。

我想着,等攒够钱,在镇上租个小门面..."周大山皱眉:"别想一口吃个胖子。

先干着看吧。

"刘娟没再说什么。

她知道丈夫的谨慎性格,也理解他的担忧。

但这一次,她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反对而停下脚步。

晚饭后,刘娟教小花记账,把今天的收入和支出一笔笔记在本子上。

小草好奇地凑过来,刘娟便让她负责数钱。

看着三个孩子围在身边,刘娟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一次,她一定要为他们拼出个不一样的未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