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传闻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陈府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期待。
陈夫人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的女儿陈锦绣,轻声问道:“锦绣啊,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酒楼茶馆都传遍了你和成王爷的事儿。
咱们这样大张旗鼓地宣扬出去,成王爷他当真会迎娶你进门吗?”
她的眼中满是忧虑和不安。
陈锦绣却不以为意,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只见她轻拍母亲的手,安慰道:“娘,您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
就算成王爷不肯主动娶我,可这事一旦传到宫中,皇上为了维护皇家的颜面,定然也不会坐视不管。
到时候,他必定会下旨让成王爷娶我的。
再说了,姐姐如今正在宫中,虽不及那贵妃受宠,但好歹也是位居妃位之人。
有姐姐从旁协助,此事岂不是万无一失?”
说罢,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势在必得的神情,仿佛一切皆己尽在掌握之中。
皇宫。
“皇上,微臣今生福薄无子,只有陈妃娘娘与锦绣两个女儿,陈妃娘娘得皇上宠爱,位居妃位,是我陈家之幸,锦绣是微臣小女,陈妃在家时就时常宠爱小妹,如今成王与小女传出流言蜚语,小女名声……”陈尚书跪求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晴不定。
他自是知道这背后的弯弯绕绕,不过是陈家想攀附成王的势力,沉吟片刻,皇帝缓缓开口:“陈爱卿平身吧。
朕会问过成王,也会考虑此事。”
陈尚书心中暗喜,知道事情有了转机,赶忙谢恩退下。
成王府,成王听闻此事,“本王不会娶那工于心计的女子,定是那陈家妄图高攀。”
一旁的阿肆劝道:“王爷莫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虽说皇上现在只是说考虑,但若是真下了旨,王爷抗旨可是重罪。”
成王皱眉沉思,目光阴冷。
几日后,陈妃在御花园拦住皇帝撒娇求情。
皇帝无奈叹气道:“朕知晓你的心思,可成王性子倔强,且朕也己将丞相长女赐与成王为妃,丞相又与朕是患难之交,朕若强行赐婚,怕成王和丞相心生怨怼。”
“皇上,臣妾知道,可臣妾母亲前日进宫来告诉臣妾,锦绣己经三日未曾进食,也不与谁说话,臣妾实在担心,家妹不与言家小姐争抢正妃之位,只求侧妃,哪怕是侍妾,只要能陪伴在成王身边即可。”
皇帝最终还是架不住陈妃软磨硬泡,答应会好好考虑此事,当天就把成王宣进宫。
“翰昱啊!
朕且问你,你跟那陈家小姐陈锦绣究竟是何关系?
这一月来宫里宫外都传你与陈锦绣的事,这几日,朕可是被那陈妃以及她爹陈林海那个老匹夫给逼得连御书房都不敢轻易踏出一步了!
你速速将实情告知于朕,莫要有所隐瞒!
否则,休怪朕治你的罪!”
皇上一脸怒容地盯着眼前的翰昱,他那原本威严的目光此刻更是犹如两道闪电一般,仿佛要将欧阳翰昱彻底看穿。
“父皇,儿臣可以对天发誓,真的与那陈锦绣毫无瓜葛啊!
大约一月之前,这陈锦绣不知从何处得知儿臣要前往京城的食欢楼,竟然胆大包天地在路上将儿臣拦下。
她不仅当着众人之面肆意诋毁慕斯,还口出狂言,表示即便只能做儿臣的小妾,她也心甘情愿嫁入我府中。
儿臣自然是毫不犹豫地严词拒绝了她这般无理要求。
谁曾想到,仅仅数日之后,儿臣应邀参加一场宴会时,竟遭那陈锦绣暗中算计。
她买通了宴会上的侍者,趁儿臣不备之时,在酒水中下了药。
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妄图借此逼迫儿臣迎娶于她。
也正因如此,这桩丑事方才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乃至宫内宫外皆有所耳闻。”
皇帝听闻此言,脸色愈发阴沉,怒声呵斥道:“哼!
亏得平日里朕还觉得你办事稳妥可靠,怎地在此等大事之上却如此糊涂不堪!
既然事情己然发生,你为何不早早设法***?
如今这流言蜚语漫天飞舞,朕便是想要佯装不知、蒙混过关也是万万不能了!”
欧阳翰昱急忙跪下,“父皇息怒,儿臣并非不想***,只是那陈林海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儿臣一时难以抗衡。
再者,儿臣当时只想着尽快向慕斯澄清事实,以免连累无辜之人,未曾料到事情会发展至此。”
皇上听后,沉思片刻,神色稍缓,“那言慕斯又是何意?”
欧阳翰昱抬起头,眼神坚定,“回父皇,慕斯乃儿臣心仪之人,她生性纯善,知书达理,儿臣本打算寻个合适时机向父皇禀明,求父皇为儿臣择个吉日,上门提亲。
可如今被这陈锦绣一闹,儿臣担心她会遭受无端非议。”
皇上微微挑眉,“原来如此。
不过这陈锦绣做出此等之事,朕也不会轻饶。
至于那言慕斯,朕需先见见再做定夺。”
翰昱心中一喜,忙叩谢皇恩。
此时,一旁的太监前来禀报,“陛下,陈妃求见。”
皇上冷哼一声,“来得正好,朕正要找她。
传她进来。”
陈贵妃莲步轻移走进殿内,刚要开口,就感受到皇上冰冷的目光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