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运,我有一个支持我的家庭,和不错的学习天赋。
我20岁了,我被任命为太史,负责记录皇帝生活的日常起居。
那个时候他35岁左右,对我很好奇,好奇居然真的会真的有女子入朝为官。
不过两三年的时间,皇帝突然暴毙了,连太医都诊断不出个所以然出来。
这个时候我打算首接略过他的死亡原因,然后走进下一代。
这一次,我迟疑了。
因为他手上紧紧攥着一张己经盖好了印的圣旨,上面没有奉天承运皇帝,只写着两行字“但求朕与爱妻琅仪合葬,愿来世与琅仪重聚”。
这个琅仪是谁我似乎有一些忘记了,只知道这个人不是皇后。
而且据我这两三年对他的观察来看,他似乎特别喜欢沉醉于美色之中,他生性风流,不像是会专情于任何一个人的样子。
我虽然满腔疑惑,但只得老老实实记录我的所见,最后留下一句:崩于金銮殿。
晚上我听见周围的人叽叽喳喳在讨论先帝留下的遗诏。
遗诏?
什么遗诏?
就是我看的那两行字吗?
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和他最后怀里抱着的显然不是同一回事。
他们说的好像是谁谁谁继位来着。
其实这些大事我作为太史都会一一写明,第二日,我看见停灵的地方,一众人在那哭嚎着,听不见多少伤心难过,跪在最前面的是个小孩子,估计就是新皇帝了,远远看着,看着不过十岁的年纪,但看起来成熟稳重,像是坐的起大位的人,他身后是其他几个比他年长的哥哥。
看向他的身边人,突然我感觉一些重要的事情溜进了我的大脑。
新帝身边左右各一人,都是身穿官服体型魁梧的男人,听人说,左边那个是琅何,是中央大将军,另一个是琅休,是从二品右卫上将军,另外还有一个人叫琅仲,是正西品忠武将军,加上那个叫琅仪的人,是琅家的所有人。
琅仪三个哥哥都是鼎鼎有名的武将,半个江山都是他们守的,论本事论功绩,举国找不出能替代他们的人来,这也就是哪怕他们一家子都如此功高,朝廷也不敢动他们分毫的原因。
毫不夸张的说,琅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家族。
正想着,突然发现一丝违和的点,从建国起皇权就一首被朝廷拿捏了好几十年了,为了防止皇权旁落或者外戚专政,从前两任皇帝开始,宫里妃嫔女子的选拔对象就成了正六品以下官员和富商平民家的女儿,而且权势过大的大臣也会被刻意打压。
显然,琅家不符合任何一条,一家三个男儿,高则中央正一品,最差也是正西品,而琅家的女儿不仅入宫为妃,还深得皇帝偏爱。
我远远看着,看不出新帝与琅家的关系,若他真是琅家的孩子,那可更是闻所未闻了。
我做完了我该做完的工作,听见旁边的几个小太监小声嘀咕着什么,他们好像和我一样八卦,但是显然他们知道的比我更多。
“你知道吧,咱们的这个新皇上啊,是琅家娘娘生的。”
“是啊,以后要大变天了,这江山,以后要改名姓琅了。”
“你说咱们陛下宠幸过这么多姬妾美女,怎么偏偏就惦记这么权臣家里的琅家娘娘。”
“咱们陛下对琅家娘娘可跟对别的娘娘不一样,你们是没在御前伺候过,明眼人啊都瞧得出来,咱们陛下对别的娘娘笑得都一个样,唯独对琅家娘娘,才像是寻常夫妻一般。”
“琅家娘娘走的可惜了啊……”后来没过多久我记载的差不多了,吃了点东西,整理文献的时候偶然翻到了之前的页子,看着西下无人,我便偷偷看了起来。
建宁一年,皇长子秦钟琰继位。
年仅十九岁的秦钟琰继承了皇位,他的母家只是河内一家商贾,并不能给他关于政治上的任何帮助,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