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熙的指尖轻轻抚过他望远镜上的星图,"为了寻找能把二十八宿与卫星轨道结合的人?
"杜梓墨笑而不语,机械表突然发出蜂鸣,表盘上浮现出敦煌藻井纹样。
雅熙听见校史馆朱漆木门吱呀开启,母亲的声音从门内传来:"雅熙,这位是敦煌研究院的陈教授,他说有东西要交给你..."门内走出的老人看见杜梓墨时,突然愣住:"小墨?
你母亲让你来接我?
"杜梓墨点头致意,机械表链上的敦煌纹样在雨幕中泛着微光。
雅熙这才发现,老人手中捧着的檀木匣上,刻着与杜梓墨望远镜相同的星图。
简单交流过后,他们一起去到这次的刺绣展览馆“敦煌”。
新做的月白色旗袍贴着后背,鸢尾花盘扣硌得她发疼。
这是母亲用三十年前苏州绸缎庄的老料子缝制的,领口还绣着极小的飞天飘带纹样。
"看这针脚," 母亲将她拉近《反弹琵琶伎乐天》绣品,绣绷上的金缕线在射灯下折射出敦煌壁画的矿物光泽,"当年我要是能进敦煌研究院...母亲的呢喃并未被雅熙注意到。
雅熙的指尖轻轻抚过展柜玻璃,突然发现母亲袖口沾着敦煌星砂混合剂的痕迹——那是她在修复室见过的纳米材料。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青瓷裙摆,裙摆褶皱里还藏着杜梓墨给的敦煌研究院招生简章,油墨味混着松木香。
展厅突然陷入黑暗,备用电源启动时,发现不远处杜梓墨的机械表发出幽蓝荧光。
雅熙看见他站在《飞天散花图》前,卫星模型在掌心转动,机翼上的敦煌藻井纹样与母亲绣绷上的图案分毫不差。
"齐同学还对文物修复感兴趣?
" 杜梓墨的声音混着松烟墨的气息,他的机械表链在黑暗中划出敦煌星轨,"我听市博物馆正在招暑期讲解员,如果要去民乐社的话,要注意时间安排。
"雅熙刚要开口,手机突然震动,父亲的短信在屏幕上炸响:"立刻回家,古筝锁到保险柜"。
她攥紧裙摆,只能匆忙道谢。
她想,母亲应该更喜欢这。
于是独自离开了展览。
裙摆里的招生简章被揉成一团,敦煌飞天的飘带在褶皱中扭曲成卫星轨道。
回到家时,博古架上的青瓷瓶不翼而飞。
父亲的金丝眼镜在镜片后折射出冷光,手指重重划过志愿书:"我给你联系了美国金融高校,下周就转学。
别给我动小心思,我们家不需要一个只会咬文嚼字,煮茶弹琴的娇小姐”雅熙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掌心还留着博物馆展柜玻璃的凉意。
她看见母亲站在旗袍作坊门口,绷架上的飞天飘带缺少最后一道银线,那是母亲用敦煌壁画复原的丝线。
"我想学文物修复。
" 雅熙的声音像绷到极致的琴弦。
“本科期间我己经按你的要求选了金融,这次我要选我自己的”“这还轮不到你做主”父亲摔门而去的声响震落了母亲作坊的绣绷。
雅熙弯腰拾起绣绷,发现绷架内侧刻着极小的敦煌星图,与杜梓墨机械表上的坐标完全重合。
她突然明白,母亲从未真正放弃——那些被父亲撕碎的文物修复申请书,都化作了绣针下的飞天纹样。
深夜,雅熙翻出杜梓墨给的卫星设计图。
图纸背面用隐形墨水写着敦煌洞窟编号,每个编号旁都标注着母亲绣品上的二十八宿星图。
她将图纸折成纸飞机掷向窗外,机翼上的卫星与母亲绣绷上的飞天重叠。
次日清晨,雅熙在古筝琴箱里发现母亲留的檀木匣。
匣内整齐码放着敦煌修复工具,底层压着半幅飞天绣品——正是母亲绷架上缺失头部的那幅。
绣品背面用苏绣技法绣着星图,每颗星宿旁都标注着奇怪的数字,与杜梓墨机械表齿轮上的刻痕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