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困局汉东省临城县检察院的办公室里,祁同伟盯着桌上那份泛黄的调令,指节泛白。
三年了,他从汉东大学政法系的高材生,沦落到这个偏远县城的副检察长,
只因当年拒绝了省政法委书记梁群峰女儿梁璐的追求。“祁检,梁书记的秘书又来电话了,
问您考虑得怎么样。” 科员小张推门进来,语气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祁同伟深吸一口气,
将调令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告诉他们,我不考虑。” 他清楚,梁群峰是想逼他低头,
要么娶梁璐,要么一辈子困在基层。可他骨子里的傲气,不允许自己做这种交易。当晚,
祁同伟在宿舍翻出毕业照,照片上他和陈阳、侯亮平并肩笑着,那时的他们意气风发,
立志要在政法系统干出一番事业。如今,陈阳进了省纪委,侯亮平去了北京,
只有他困在这小县城,看不到出头之日。就在他陷入绝望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
是临城县国企恒通集团的举报案,有人匿名举报董事长王建军***受贿,数额巨大,
且牵扯到县里的重要领导。这案子棘手,没人愿意接手,
领导们自然想到了 “不受待见” 的祁同伟。“这案子,我接。
” 祁同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他知道,这或许是他唯一能打破困局的机会。
第二章 破局接手案子后,祁同伟立刻投入工作。可调查刚起步,阻力就来了。
县领导找他谈话,暗示王建军是 “自己人”,让他适可而止;梁璐更是直接找上门,
嘲讽他 “自不量力,想靠一个案子翻身”。祁同伟没有退缩。他知道,要查这个案子,
必须避开县里的眼线。他偷偷联系上大学同学陈阳,希望能从省纪委那边获得支持。
陈阳虽有顾虑,但念及同窗情谊,还是答应帮他留意省里的动向,提供必要的信息。
为了找到关键证据,祁同伟带着下属小李,每天泡在恒通集团的档案室里,逐份核对账目。
连续半个月,他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终于在一堆废弃的合同里,
发现了王建军通过虚假项目套取公款的证据。可就在他们准备传唤王建军时,
王建军突然 “失踪” 了。祁同伟意识到,肯定是县里的人通风报信,帮王建军藏了起来。
他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分析,认为王建军最有可能躲在邻县的亲戚家。当晚,
祁同伟带着小李,连夜赶往邻县。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
他们在一家隐蔽的农家乐里找到了王建军。面对铁证,王建军起初还想狡辩,
但在祁同伟的层层追问下,最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还牵扯出了县里两名副县长的***问题。案子告破的消息传到省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省检察院的领导对祁同伟的能力刮目相看,梁群峰虽不甘心,但也无法再公开打压他。
第三章 崛起凭借恒通集团案的出色表现,祁同伟被调回省检察院,任反贪局副局长。
重回省府,他没有丝毫懈怠,反而更加谨慎。他知道,梁群峰的势力还在,稍有不慎,
就可能再次陷入困境。在省检察院的日子里,祁同伟接连办理了几个大案要案,
每一个案子都办得干净利落,证据确凿。他的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也逐渐积累了自己的人脉。一次,省纪委接到举报,
称省交通厅厅长赵刚在高速公路项目招标中存在受贿行为。这个案子牵扯甚广,
没人敢轻易接手。祁同伟主动请缨,他知道,这个案子要是能办好,
他就能彻底摆脱梁群峰的阴影。调查过程中,赵刚十分狡猾,销毁了大量证据,
还利用关系向祁同伟施压。但祁同伟早有准备,他联合陈阳,
从赵刚的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入手,一点点搜集证据。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
他们终于掌握了赵刚受贿的关键证据,将其绳之以法。此案过后,祁同伟声名鹊起,
被提拔为省检察院检察长。此时的他,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基层检察官,
而是能在汉东政法系统站稳脚跟的重要人物。梁璐看着祁同伟的崛起,
心中充满了嫉妒和不甘,可她再也无法对祁同伟造成威胁。梁群峰也因年龄问题,
逐渐退居二线,失去了往日的权势。第四章 坚守成为省检察院检察长后,
祁同伟并没有迷失在权力中。他始终记得自己进入政法系统的初心,坚守着公平正义的底线。
他在检察院内部推行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赢得了下属的尊重和信任。
侯亮平从北京回到汉东,担任省反贪局局长,两人再次并肩作战。
虽然在工作中偶尔会有分歧,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维护汉东的法治秩序。一次,
有人举报汉东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山水集团存在违法占地、偷税漏税等问题。
山水集团的董事长高小琴背景复杂,与不少官员都有牵连,办案难度极大。
祁同伟和侯亮平联手,顶住各方压力,深入调查。在调查过程中,
他们发现高小琴不仅涉及***,还与一起命案有关。面对高小琴的威胁和利诱,
祁同伟毫不动摇,始终坚持依法办案。最终,高小琴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被彻底摧毁,
相关涉案官员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此案的办理,让汉东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祁同伟也成为了汉东百姓心中的 “正义使者”。站在省检察院的办公楼前,
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祁同伟心中感慨万千。他从一个被打压的基层检察官,
逆袭成为省检察院检察长,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知道,这不是终点,
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还有更多的公平正义等着他去守护。他的官场人生,
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第五章 暗流**汉东省 “沿江高速” 项目启动的消息,
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官场湖面。这个投资超千亿的工程,不仅关乎地方经济,
更牵动着省、市多层级的利益神经。祁同伟刚在省检察院检察长的位置上坐满半年,
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 —— 信中直指 “沿江高速” 项目招标存在暗箱操作,
背后牵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峰。办公室的百叶窗只拉开一条缝,
阳光斜斜地落在举报信上,祁同伟指尖摩挲着信纸边缘,眉头紧锁。
秦峰是汉东官场的 “老人”,从地级市市长一路升至常务副省长,人脉盘根错节,
连省委书记沙瑞金都要让他三分。更棘手的是,秦峰曾在祁同伟调回省检察院时出过力,
虽未明说要 “报答”,但这份人情像根无形的线,牵着祁同伟的手脚。“检察长,
反贪局那边传来消息,‘沿江高速’中标企业华筑集团,近三年来在汉东承接的项目,
有七个都存在工程质量问题,但每次都能顺利验收。” 侯亮平推门进来,
手里攥着一叠材料,语气里满是急切,“这明显是有人在背后罩着,再查下去,
肯定要触到秦副省长的线。”祁同伟抬眼看向侯亮平,这位昔日同窗眼里的锐气,
让他想起年轻时的自己。但他比侯亮平更清楚,跟秦峰这样的对手过招,不能仅凭一腔热血。
“先别声张,” 祁同伟把举报信推给侯亮平,“从华筑集团的下游供应商查起,
避开项目招标直接关联人,把证据链做扎实了再动。”可调查刚推进一周,
阻力就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了出来。省委办公厅突然下文,
要求省检察院 “配合全省经济发展大局,
避免过度干预重大项目”;祁同伟的老母亲在老家看病时,
医院突然以 “床位紧张” 为由要求转院,他派人去协调,
才发现是县卫健委接到了 “上面的招呼”。“秦峰这是在敲山震虎。
” 陈阳深夜打来电话,声音压得很低,“我从省纪委那边听到消息,
秦峰已经在沙书记面前吹风,说你‘为了政绩,不顾地方发展稳定’,
还提到你当年在临城县办的案子,暗示你‘爱钻牛角尖,容易引发矛盾’。
”祁同伟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夜色。他知道,这场博弈早已不是简单的查案,
而是权力与原则的较量。秦峰要的不是让他停手,而是逼他站队 —— 要么加入利益集团,
要么被彻底边缘化。第六章 周旋祁同伟没有停手,但改变了策略。
他让侯亮平暂停对华筑集团的直接调查,转而成立 “工程质量专项督查组”,
以 “保障民生工程安全” 的名义,联合省住建厅、审计厅开展跨部门检查。这样一来,
既避开了 “干预项目” 的指责,又能名正言顺地接触到 “沿江高速” 的工程资料。
督查组进驻华筑集团的第一天,秦峰的秘书就找上门,
送来一张 “全省优秀政法干部” 的推荐表,暗示只要祁同伟 “把握好分寸”,
这个荣誉就是他的。祁同伟接过推荐表,笑着说了句 “谢谢秦副省长关心”,
转头就把表锁进了抽屉。他心里清楚,秦峰的软肋不在项目本身,
而在他的小舅子 —— 华筑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李伟。祁同伟派了两名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
伪装成企业咨询顾问,潜入李伟常去的私人会所。半个月后,
终于拿到了李伟向秦峰输送利益的关键证据:一张存有 500 万的银行卡,
以及一份记录着秦峰干预招标的手写笔记。就在祁同伟准备将证据提交给省纪委时,
沙瑞金的办公室突然打来电话,让他去省委谈话。走进沙瑞金的办公室,
祁同伟看到秦峰也在,两人分坐在沙瑞金两侧,气氛格外凝重。“同伟,
‘沿江高速’是全省的重点项目,不能出乱子。” 沙瑞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秦峰同志已经向我做了说明,有些情况可能是误会,你看能不能先把案子压一压,
等项目建成了再说?”祁同伟心里一沉,沙瑞金的话看似是 “协调”,
实则是在给秦峰站台。但他没有退缩,从公文包里拿出证据,放在沙瑞金面前:“沙书记,
这不是误会。秦副省长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如果我们现在压下来,不仅会让老百姓失望,
更会毁了汉东的法治根基。”秦峰脸色骤变,拍着桌子怒斥祁同伟 “血口喷人”。
祁同伟却异常平静,一一列举证据的来源和真实性,语气坚定:“沙书记,
我知道这个案子会影响省里的形象,但比起形象,公平正义更重要。如果您觉得我做得不对,
我可以辞职,但证据必须交给纪委。”办公室里陷入沉默,沙瑞金看着祁同伟,
又看了看秦峰,最终拿起证据,对门口喊了一声:“让省纪委的同志过来。
”第七章 余波秦峰被***的消息,在汉东官场引起轩然***。
有人说祁同伟 “不识时务”,得罪了整个 “秦系” 官员;也有人佩服他的勇气,
说他 “守住了政法干部的底线”。祁同伟却没心思理会这些议论,
因为秦峰的残余势力已经开始反扑。先是省检察院的一名副检察长突然 “***”,经查实,
他收受过李伟的贿赂,却在审查时把责任都推到祁同伟身上,
说 “是检察长暗示我放水”;接着,
网上开始流传祁同伟 “利用职权为亲戚安排工作” 的谣言,虽然很快被辟谣,
但还是对他的声誉造成了影响。侯亮平看不下去,想帮祁同伟反击,
却被祁同伟拦住:“不用急,清者自清。秦峰的人越是反扑,越说明他们心虚。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沿江高速’的后续问题解决好,不能让项目烂尾。
”祁同伟主动牵头,联合省发改委、交通厅成立 “沿江高速项目整改小组”,
重新组织招标,严格审查企业资质,确保工程质量。同时,
他在检察院内部开展 “纪律整顿”,清除了两名被秦峰收买的中层干部,稳定了队伍。
沙瑞金在省委常委会上,特意提到了祁同伟:“同伟同志在关键时刻敢于坚持原则,
这才是汉东需要的干部。有些同志担心得罪人,但如果我们都怕得罪人,那老百姓该得罪谁?
” 这番话,算是给祁同伟定了性,也让那些想找他麻烦的人收敛了气焰。
年底的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祁同伟作为代表发言。站在台上,他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
想起了在临城县的日子,想起了恒通集团案、赵刚案,还有这次的秦峰案。他知道,
官场这条路没有尽头,更高层级的博弈还在后面,但他心里的那份初心,从未改变。
“法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靠我们每一个政法干部,在每一个案子里守住底线,
在每一次博弈中坚持正义。” 祁同伟的声音回荡在会场,“只要我们不退缩,
汉东的官场风气,就一定能越来越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侯亮平和陈阳坐在第一排,
笑着向他点头。祁同伟也笑了,他知道,这场博弈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第八章 巡视惊雷汉东省府大楼前的梧桐叶刚染上秋黄,
三辆挂着中央牌照的黑色轿车就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中央巡视组进驻的消息,
比预期早了整整一个月 —— 没人料到,秦峰案的余波会惊动北京,更没人想到,
巡视组组长竟是曾在最高检任职、与祁同伟有过三面之缘的老领导张延平。
祁同伟接到列席巡视组首次工作会议的通知时,
正在审阅 “沿江高速” 新招标企业的资质报告。侯亮平拿着会议通知闯进来,
语气里带着担忧:“张延平组长当年在最高检管反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而且我听说,
他跟秦峰的老上级、前副省长赵立东是老对手 —— 这次怕是要往深了查。
”祁同伟指尖顿了顿,想起三年前在最高检培训时,
张延平曾拍着他的肩膀说 “汉东政法系统需要敢啃硬骨头的人”。可这份 “旧识”,
此刻却像柄双刃剑 —— 既是他向巡视组如实反映情况的契机,
也可能被人曲解为 “拉关系” 的把柄。会议室内,气氛比秦峰案时还要压抑。
张延平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在场的汉东省领导,最后落在祁同伟身上:“祁检察长,
秦峰案你们办得很扎实,但根据我们掌握的线索,秦峰背后还有人在操纵工程利益,
甚至涉及前几年的省管干部任免 —— 你在汉东政法系统多年,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话音刚落,沙瑞金的目光就递了过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示。
祁同伟心里一沉 —— 他当然知道 “异常”:秦峰当年能快速提拔,
离不开前副省长赵立东的提携,而赵立东,正是十年前在临城县帮过他调岗的 “老恩人”。
更棘手的是,去年省检察院一名处长的提拔,赵立东曾托人给祁同伟递过话,虽未违规,
但这份人情此刻成了烫手山芋。“张组长,秦峰案的涉案人员我们已全部移交纪委,
但关于您提到的‘背后之人’,目前没有直接证据。” 祁同伟避开了赵立东的名字,
只客观陈述案情,“我们会配合巡视组,重新梳理秦峰任职期间的所有项目审批记录。
”散会后,沙瑞金单独留下祁同伟,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同伟,赵立东虽已退休,
但在汉东还有不少人脉,” 沙瑞金呷了口茶,语气隐晦,“巡视组要查,我们不能拦,
但也要注意‘稳定’,别让老领导寒了心 ——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祁同伟点头,
却没接话。他清楚沙瑞金的考量:赵立东是汉东 “本土派” 的代表,贸然牵扯出他,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省里的换届布局。可若隐瞒不报,就是对巡视组的不坦诚,
更是对法治的背叛。第九章 人情陷阱巡视组进驻的第三天,祁同伟就收到了赵立东的电话,
约他在城郊的 “静园茶馆” 见面。推开包厢门,赵立东正坐在窗边喝茶,头发已花白,
却依旧带着当年的威严。“同伟,当年你在临城受委屈,我没帮上太多忙,
” 赵立东递过一杯茶,语气带着感慨,“没想到你现在成了汉东政法系统的顶梁柱,
不容易啊。”祁同伟握着茶杯,指尖发凉。赵立东没绕弯子,
直接拿出一份文件 —— 是十年前他帮祁同伟调岗的申请记录,
上面还有祁同伟当年写的感谢信。“巡视组的人找过我了,问起秦峰的事,
” 赵立东放下茶杯,目光灼灼,“我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但有些事‘水太深’,
没必要揪着不放。这份记录,你收着,就当是我们当年的一段情谊。
”祁同伟看着那份泛黄的申请记录,心里像被重锤砸了一下。
赵立东这是在 “提醒” 他 —— 两人有过人情往来,若他揭发赵立东与秦峰的关联,
这份记录就可能被翻出来,变成 “利益输送” 的 “证据”。更糟的是,当天下午,
巡视组副组长李建明就找祁同伟谈话,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祁检察长,
我们了解到你当年调岗时,赵立东同志帮过你。现在有人反映,你在秦峰案中‘避重就轻’,
是不是有什么顾虑?”祁同伟瞬间明白,
这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 要么是赵立东的人想逼他站队,
要么是巡视组内部有人想借他敲打 “本土派”。他深吸一口气,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材料,
放在李建明面前:“李副组长,这是我当年调岗的所有正规手续,
还有赵立东同志当年的批示,都是按程序办理,没有任何违规。至于秦峰案,
我这里有一份补充线索,是秦峰的秘书交代的 —— 赵立东同志曾在‘沿江高速’招标前,
给秦峰打过三次电话,内容涉及华筑集团的资质审核。”李建明看着材料,眼神变了变。
祁同伟继续说:“我知道人情难却,但法治更重要。赵立东同志是我的老领导,
我希望他能主动向巡视组说明情况,而不是让这份人情变成污点。”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晚,陈阳就打来电话,声音急促:“同伟,不好了!
有人把你和赵立东在茶馆见面的照片发到了网上,还配文说‘祁同伟与退休官员密谈,
涉嫌串供’—— 现在省纪委已经收到了举报信!”祁同伟挂了电话,走到窗边。夜色深沉,
楼下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他知道,
这场博弈已经从 “查案” 变成了 “站队”—— 站赵立东,就是站 “本土派”,
可能保住眼前的职位,却丢了初心;站巡视组,就要彻底撕破人情脸,
甚至可能被 “本土派” 联手打压;而保持中立,只会两边不讨好,
最终被当成 “牺牲品”。第十章 破局之选祁同伟没有慌乱。
他连夜让办公室整理了与赵立东见面的完整监控录像 —— 茶馆的包厢里有监控,
能清晰看到两人只是喝茶、交谈,没有传递任何可疑物品。同时,
他让侯亮平加快对 “沿江高速” 招标电话记录的核查,
务必找到赵立东干预招标的直接证据。第二天一早,祁同伟主动找到张延平,
将监控录像、电话记录核查进展,以及自己与赵立东的过往人情,一五一十地全盘托出。
“张组长,我知道现在说这些,可能会让人觉得我在‘卖恩人情’,” 祁同伟语气诚恳,
“但我是一名检察官,我的职责是维护法律尊严,不是维护某个人的人情。
如果赵立东同志确实有问题,我希望他能主动交代;如果我有任何违规,
也愿意接受组织调查。”张延平看着祁同伟,沉默了许久,突然笑了:“祁同伟,
当年我没看错你。在官场里,最难的不是查案,是在人情和原则之间守住底线。
你敢把所有事摆到台面上,就说明你没跑偏。”让祁同伟没想到的是,
张延平当天就召开了会议,当着沙瑞金和省纪委领导的面,播放了茶馆的监控录像,
还通报了赵立东干预招标的初步线索。“有些同志担心‘伤和气’,
但巡视组的职责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张延平的声音掷地有声,
“祁检察长主动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这种态度值得肯定。至于网上的谣言,
我们会联合网信部门彻查,还干部一个清白。”沙瑞金坐在一旁,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他之前的 “提醒”,既是出于政治考量,也是对祁同伟的试探 —— 他想看看,
这个在汉东政法系统崛起的干部,是否有足够的定力和担当。几天后,
赵立东主动向巡视组提交了书面说明,
承认曾在 “沿江高速” 招标中给秦峰 “提过建议”,但否认存在利益输送。
巡视组虽未对赵立东立案,但也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
并重申了 “退休不是免责符” 的纪律要求。而那些散布谣言的人,
经查实是秦峰的残余势力,被省纪委立案调查。风波平息后,侯亮平找到祁同伟,
笑着说:“你这次可是把‘本土派’和‘巡视组’都得罪了,又都没得罪 —— 这平衡术,
我得好好学学。”祁同伟却摇了摇头:“不是平衡术,是原则问题。只要守住法律底线,
不管站在哪一边,都不会错。” 他走到办公室的窗边,
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街道 —— 汉东的秋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他知道,
巡视组的介入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博弈和选择,但他心里的那杆秤,
永远会偏向 “正义” 的一边。当晚,祁同伟在日记里写下:“官场如棋局,
落子无悔;人心如明镜,坚守自明。所谓站队,
不过是选择做一个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法律的人。
”第十一章 候选漩涡汉东省人大会议召开前一个月,
部的公示名单贴在了省府大楼一楼大厅 —— 祁同伟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副省长候选人之列。
消息传开时,他正在检察院主持反贪工作会议,侯亮平悄悄递来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 “省府群里炸锅了,本土派说你‘总算归队’,外来派猜你要‘转向行政线’”。
祁同伟捏着纸条,指尖的力道让纸角发皱。他清楚这张候选名单背后的分量:巡视组撤离后,
本土派” 与 “外来派” 矛盾逐渐公开化 —— 本土派以退休官员赵立东为精神核心,
掌控着市县两级的人事脉络;外来派则以省委书记沙瑞金为代表,
试图通过新鲜血液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而他,
这个从基层检察官一步步上来、既受本土派 “恩惠” 又获外来派认可的人,
成了双方都想争取的 “关键票”。公示当天下午,
本土派的核心人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国梁就找上门。办公室里,
马国梁把一杯普洱茶推到祁同伟面前,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熟稔:“同伟,你能进候选名单,
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在省里据理力争的结果。副省长管交通、基建,都是实权岗位,
比在检察院抓案子实在多了 —— 只要你点个头,我们帮你搞定剩下的程序,
以后汉东的政法口、行政口,你都能说上话。”祁同伟端着茶杯没喝。
他知道马国梁的 “条件”—— 放弃检察院的领导权,彻底倒向本土派,
未来在副省长任上 “照顾” 本土企业的利益,
包括那些曾卷入秦峰案却未被深究的工程公司。“马主任,副省长的职责是为全省百姓服务,
不是为某个阵营谋利。” 祁同伟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却坚定,“我在检察院待了十几年,
法治这条线不能断。”马国梁的脸色沉了下来:“你这话就见外了。当年你在临城调岗,
是谁帮的你?现在你想两边讨好?告诉你,没有本土派的支持,你这个候选人就是个摆设。
” 说完,他摔门而去,留下满室的茶腥味。没等祁同伟理清思绪,
沙瑞金的秘书又打来电话,让他晚上去省委宿舍谈话。暮色中的省委宿舍灯火通明,
沙瑞金正在院子里浇花,见他来,直截了当地说:“同伟,省里推荐你当副省长,
是看重你在巡视组期间的担当。但有个情况要跟你说明 —— 按照规定,
副省长不能兼任检察院检察长,你得做个选择。”祁同伟的心猛地一沉。
他早知道 “党政***不得超过两个” 的规定,却没想到这个抉择来得这么快。
检察院是他的 “根”—— 从临城县的副检察长到省检察院一把手,
他在这里办了恒通集团案、秦峰案,守住了无数次法治底线;而副省长,是更高的平台,
能推动全省的法治建设,却要远离办案一线,甚至可能被行政事务裹挟,偏离初心。
“沙书记,我能不能……” 祁同伟想提出 “兼任过渡” 的想法,
却被沙瑞金打断:“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本土派想让你放弃检察院,
是怕你继续查他们的老底;我让你自己选,是想看看你到底想要什么 —— 是权力,
还是你一直挂在嘴边的‘正义’?”第十二章 暗战升级候选名单公示的第七天,
麻烦就找上门了。省纪委收到匿名举报信,称祁同伟在 “沿江高速” 整改期间,
为某中标企业 “开绿灯”,收受了价值五十万的字画。
举报信附带了一张模糊的照片 —— 祁同伟在项目工地上与企业负责人握手,
背景里似乎有个礼盒。侯亮平拿着举报信冲进祁同伟的办公室,
气得拍桌子:“这明显是本土派干的!他们没拉拢到你,就想搞臭你!
我现在就去查照片的来源,肯定能找到破绽!”祁同伟却按住了他的手。他看着照片,
想起那天去工地是为了检查安全隐患,那个礼盒是企业送的 “纪念章”,
他当场就让秘书交给了纪委备案。“不用急,” 祁同伟拿出手机,
翻出秘书当时拍摄的备案视频,“他们想让我自乱阵脚,我偏不。你去把备案记录调出来,
再让审计厅公布‘沿江高速’的招标审计报告,用事实说话。”可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几天后,省人大常委会的一次分组讨论上,
马国梁公开提出:“祁同伟同志长期从事政法工作,缺乏行政经验,
副省长分管的交通、基建都是复杂领域,怕他难以胜任。不如让他继续留在检察院,
为汉东的法治建设多做贡献。”这番话看似 “为祁同伟着想”,
实则是在暗示他 “不适合行政岗位”,动摇代表们的投票意向。更让祁同伟揪心的是,
他收到了赵立东的短信:“同伟,别跟自己过不去。检察院是你的舒适区,
副省长的位子看着风光,实则是个火坑 —— 本土派不会容你,外来派也不会信你。
”就在他陷入两难时,陈阳带来了一个意外消息:“沙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上明确表态,
支持你当选副省长,还说你‘既有法治思维,又懂基层情况’,是合适的人选。但他也提到,
希望你能‘顾全大局’,如果当选,就把检察院的工作交接好,专心搞行政。
”祁同伟一夜没睡。他翻出自己当年在临城县写的入党申请书,上面 “为人民服务,
为法治献身” 的字迹早已泛黄。他想起办恒通集团案时,
百姓送的那面 “公正执法” 的锦旗;想起秦峰案破获后,
沙瑞金说的 “汉东需要你这样的干部”。他突然明白,岗位的性质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否在这个岗位上守住初心。第二天,祁同伟主动找到沙瑞金,
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请求:“沙书记,我愿意接受副省长的提名,
但我有个条件 —— 希望能分管政法、法治建设工作,同时在检察院交接期间,
继续指导反贪局的重大案件办理。我知道这不符合常规,但汉东的法治建设还没完成,
我不能就这么放手。”沙瑞金盯着他看了很久,突然笑了:“你倒是敢提。不过,
我可以帮你向上级申请 —— 但丑话说在前面,副省长的工作比检察院复杂得多,
既要应对本土派的阻力,又要推动政策落地,你可能会比以前更难。
”第十三章 抉择终章省人大会议投票前三天,
祁同伟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 —— 最高检的老领导张延平打来的。“同伟,
我听说你在纠结要不要放弃检察院,” 张延平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熟悉的严肃,
“当年我跟你说,政法干部要敢啃硬骨头,现在这句话依然管用。
副省长的岗位不是‘放弃’,而是‘拓展’—— 你在行政线推动法治建设,
比在检察院抓个案子影响更大。但记住,无论到哪个岗位,都不能丢了‘依法办事’的根。
”张延平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祁同伟彻底下定了决心。他在检察院召开中层干部会议,
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如果当选副省长,我会立即交接检察院的工作,
但会保留对重大案件的‘指导权’—— 不是干预办案,而是确保法治方向不偏。
我希望大家记住,检察院的初心不是某个人的初心,而是我们所有人的初心。”会议结束后,
侯亮平拉着他的胳膊,眼眶有些红:“你真要走?以后没人跟我一起查案子了。
”祁同伟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没走,只是换了个地方跟你并肩作战。
你在检察院守住办案一线,
我在行政线为你扫清障碍 —— 咱们一起让汉东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好。”投票当天,
省人民会堂里气氛紧张。马国梁在投票前还试图游说代表:“祁同伟同志虽然优秀,
但行政经验不足,大家要慎重考虑。” 可他的话音刚落,沙瑞金就走上台,
公开提到了祁同伟在巡视组期间的表现,
以及他提出的 “分管政法工作” 的请求:“祁同伟同志愿意放弃熟悉的检察岗位,
到更复杂的行政线服务,这种担当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投票结果公布时,
祁同伟以高票当选汉东省副省长。当他走上台接受任命书时,看到台下的马国梁脸色铁青,
而沙瑞金、侯亮平、陈阳都在向他微笑。
他突然想起自己在日记里写的那句话 ——“所谓站队,
不过是选择做一个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法律的人”。任命仪式结束后,
祁同伟没有立刻去省政府报到,而是先回了一趟省检察院。他走进自己的办公室,
看着墙上挂的 “公正执法” 锦旗,又摸了摸桌上的案卷,心里满是不舍。但他知道,
新的挑战还在等着他 —— 本土派不会善罢甘休,行政工作中的阻力还会很多,
甚至可能面临 “要不要为了推动政策而妥协” 的新抉择。他拿起手机,
给侯亮平发了一条消息:“明天上午九点,反贪局的案子汇报会,
我来参加 —— 就当是我在检察院的‘最后一课’,也是在副省长岗位的‘第一课’。
”走出检察院大楼时,阳光正好。祁同伟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
想起了临城县的那个夜晚 —— 那时的他被困在基层,看不到希望,却依然没有放弃。
而现在,他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面前的路虽然更难,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当晚,
他在日记里写下新的一页:“从检察官到副省长,岗位变了,责任没变;权力大了,
初心不能丢。汉东的法治之路还很长,我会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辜负百姓的期待,
不辜负自己的信仰。”第十四章 上任首火祁同伟到省政府报到的第一天,
办公室的文件就堆成了小山。秘书小陈递来的日程表上,上午是分管部门见面会,
下午要去省公安厅调研,
晚上还要参加省政法工作座谈会 —— 比在检察院时的节奏快了不止一倍。“祁省长,
这是省政法委整理的‘全省政法系统突出问题清单’,
您之前要求的‘执法规范化’‘积案清理’两项工作,下面市县反馈难度很大。
” 小陈指着清单上标红的部分,“尤其是吕州市,有三起超过五年的***积案,
都涉及当年的执法程序问题,当地政法委书记是马国梁同志的老部下,一直拖着没处理。
”祁同伟指尖划过 “吕州市” 三个字,想起去年查秦峰案时,
吕州市公安局曾多次推诿配合。他拿起笔,在清单上批下:“下周带队去吕州调研,
现场督办积案。”下午的公安厅调研会上,气氛格外微妙。厅长周志国是本土派出身,
面对祁同伟提出的 “三个月内完成全省执法记录仪全覆盖” 要求,
支支吾吾地说:“祁省长,基层警力紧张,经费也有限,
三个月怕是……”“经费问题我来协调省财政厅,警力紧张可以从省厅抽调支援。
” 祁同伟打断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我上周去临城县调研,
看到一个老农因为宅基地纠纷被误拘,执法记录只记了‘配合调查’四个字,
连问话时间都没写 —— 这种不规范的执法,老百姓怎么会信服?
”他把笔记本推到周志国面前,
里面贴着老农的***材料和执法记录复印件:“下周吕州调研,
我要看到每个县的执法整改方案,不是应付了事的空话,是能落地的具体措施。
”周志国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额角渗出细汗。散会后,
他立刻给马国梁打了电话:“马主任,祁同伟这是要动真格的,吕州那几个积案要是翻出来,
怕是要牵扯到咱们的人。”马国梁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冷声道:“让下面的人‘慢慢办’,
他要调研就陪着,要方案就写,但别真推进 —— 等他碰几次壁,
就知道行政工作不是靠‘查案子’就能搞定的。”祁同伟很快就感受到了阻力。
去吕州调研的前一天,省财政厅突然传来消息,
“执法记录仪采购经费” 要等下季度才能拨付;吕州市政法委书记张建军提前打来电话,
说 “分管***的副市长生病住院,积案材料暂时整理不全”。“这是在给我摆擂台啊。
” 祁同伟放下电话,反而笑了。他让小陈联系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