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七日的呼吸》章节提要1.现实线:陈汐在医院苏醒,通过消毒水味与手背刺痛,

串联起“海面之下”的回忆——黄蓝太阳、会冒甜泡的金属管,

以及民警提及的“坠海事故金属碎片”;2.科幻线:众人初入“海面之下”,

被珊瑚丛、自动补给吸引,却突遇电子音警告“太阳剩余续航七日”,

埋下生存倒计时;3.冲突爆发:李老师尸体在珊瑚丛被发现,潜水服破损暴露逃生陷阱,

陈汐因窒息恐惧选择留下,

首次触碰“新出路”线索金属管符号;4.抉择时刻:第七日前夜,

陈汐被“新来者”点醒,放弃集体突围,攥着餐刀吟诗“与其死去,不如活着”,

最终选择跟随“新出路”;5.双线收束:金属工厂的眩晕后回到现实,

民警以“事故”结案,陈汐在家人的阳光中释然——海底七日的呼吸,

成为只属于她的生存印记。第一章抬起头可以看见一层蓝色过滤的光芒,

这是海面之下的太阳。许多人疯狂地向着那片光游去,想要冲出海面,不知不觉地,

我也跟着这样做了。海水涌进鼻腔,咸涩感刺得喉咙发紧,胸腔像被无形的手攥住,

每一次挣扎都让海底的压强更狠地挤压肋骨 —— 肝肺像要顺着喉咙咳出来,无法呼吸!

突然,一股浮力托着我的背向上,意识像沉在水里的棉花,忽明忽暗间,

手背的刺痛变得尖锐起来,不是海水里的钝痛,

更像针在扎;耳边还飘着有节奏的 “滴滴” 声,混着一股陌生的气味…… 是消毒水。

这些不属于海水的触感、声音和气味,像一道细缝,把混沌的意识从窒息的梦境里拽了出来。

她缓慢地睁开眼,眼皮重得像粘了水,视线里的一切都在晃:监护仪的绿光在闪,

床单的折痕歪歪扭扭,护士的白大褂影子飘过来,

还有身上那件硬挺的病号服 —— 直到消毒水味猛地钻进鼻腔,她才反应过来:这是医院。

她动了动手指,手背的输液针头跟着刺了一下,透明的液体顺着软管一滴滴往血管里落。

护士注意到她醒了,快步走过来拧动床头的摇杆:“醒了?感觉怎么样?头会不会晕?

”陈汐被护士扶着坐起身,后背的酸胀顺着脊椎 “嗡” 地漫开来——躺太久了。

喉咙里又干又疼,像被砂纸磨过,她张了张嘴,

半天才嘶哑地挤出来一个字:“水……”护士连忙倒了杯温水,

用吸管递到她嘴边:“慢点喝,刚醒别呛着。”温水滑过喉咙时,

那股干涩的刺痛才稍稍缓解,陈汐贪婪地吸着,连护士小姐的话都没有听见,

她只看见对方的嘴一张一合的,什么都听不进去。她含糊地对答了几句,

道过谢之后又重新躺了回去。不久,陈汐的视线落在窗外——天很蓝,云絮被风吹得很慢,

树枝在玻璃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最吸引人的,是那一缕缕的阳光。

无论是护士来拔针还是吃午饭,她的目光都没有离开太久,从上午到黄昏,

好像怎样都看不够。第二天,她醒了之后仍像昨天一样。

“咚~咚~”两声敲门声将她的注意力拽了过来,紧接着,门被缓缓地推开,

一位大约三十左右的女人站在了门口,穿浅灰色风衣,头发束成利落的马尾,

比问候先到的是温和的微笑。“你好,是陈汐女士吗?” 女人的声音很轻,

边说边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个年轻些的男人,穿深蓝色夹克,手里拎着个黑色公文包。

“我是XX公安局的民警林威,这位是我的同事张明明。昨天联系过医院,

今天来是想了解些情况,希望您能配合我们的工作”被称为张明明的男人点点头,没多说话,

拉开靠墙的椅子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笔录本和钢笔,翻开本子时,纸页摩擦的声音很轻。

林威则走到病床边,手里拿着个牛皮纸文件夹,文件夹边缘隐约露出半张照片,

像是某种金属装置的特写。“你的身体现在感觉怎么样?你不用紧张,

我们只是想了解事情的细节,以便更好地处理这起案子。”“什么案子?”“陈女士,

你先别急,身体要紧。” 林威把水杯往她手边推了推,语速放得很慢,

“我们简单说下情况,你要是觉得不舒服,随时可以停。”她翻开文件夹,

指尖在一张标注 “证物 - 李 XX 笔记本残页” 的照片上顿了顿,

才抬眼看向陈汐:“事故发生在一周前,你们乘车去海边的时候,路上出了意外,

车不小心冲进了海里。”张明明在旁边轻轻点头,笔尖在笔录本上顿了顿,

抬眼飞快扫了陈汐一眼,补充了句:“我们当天就组织了打捞队,一直在全力搜救,

现场还发现了一些…… 不寻常的金属碎片。”林威接过话头,

语气尽量轻松:“前几天在附近海域,已经救起了两名和你一起的同学,

他们现在恢复得挺好。不过他们提到的一些细节,和现场勘查结果不太对得上。

”“剩下的人呢?”林威的目光软了些,抬手轻轻按了按她的胳膊:“海上风浪大,

洋流也复杂,有些人可能被卷到了远一点的地方,打捞队还在扩大范围找,没放弃。

后来民间救援队在更远的礁石缝里发现了你,能被找到已经很不容易了,能撑到第七天,

医生都说这是奇迹。”像是避免加重她的心理负担,林威再次开口道:“现在不用想那么多,

先养好身体。等你精神好点,我们再慢慢回忆——当时车上人多,坠海前几秒钟,

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比如奇怪的嗡鸣声,或者看到司机突然盯着仪表盘发呆?

车当时有没有突然晃一下?不急,你慢慢想。”陈汐有些疑惑地摇摇头,

几乎没有犹豫道:“没有,实际上我们那天很顺利的就到达了目的地。

”“你们到达的地方是XX吗?”“是……不、不是。

”陈汐这才感觉到不对劲:“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叫……海……面?

那是个在海底可以看得见太阳又可以呼吸的地方。”“海面之下?”听到这个名字,

陈汐才显得有些激动:“对,‘海面之下’,我们是这样叫的。你们知道这个地方?

”林威的指尖在文件夹上顿了半秒,

明明飞快碰了一下 —— 张明明的笔录本上正写着 “三名幸存者均提及‘海面之下’”,

才轻声说:“你的同学也是这么说的。” 林威抬手轻轻按了按陈汐的胳膊,

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见她呼吸稍稳,

才温和开口:“你可以具体说一下那个地方以及你在那里的经历吗?没关系,

想到什么说什么。比如…… 有没有看到带花纹的金属管?”“那一天,

我们很顺利的到达了那个地方,我们拉着各自的行李箱下车,看见周围的景色我们都惊呆了,

周围都是些美丽的海洋生物,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太阳。”“什么样的太阳?

”“就是有点蓝色的太阳,类似于用手机给太阳添了一层蓝色滤镜,

又黄又蓝的”张明明在旁边安静记录,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均匀轻缓,没有多余动作,

只有在陈汐提到关键信息时,才微微调整坐姿,确保记录清晰:“这太阳是黄和蓝混着的?

那你之前说的可以呼吸是什么意思?”“就跟在地上呼吸是一样的,不过那里的天空是海洋,

能看见鱼在上面游,就好像……” 她抬手无意识地比划了一下,

“有一层看不见的东西把海水挡在了外面。”林威在旁边轻轻点头,

目光跟着她的手势顿了顿,指尖在文件夹边缘蹭了蹭才开口:“明白,请继续。

想到什么都可以说。”第二章客车停在青灰色地面上时,没人觉得不对劲。车门滑开的瞬间,

暖湿的风裹着草木香涌进来,头顶的海穹里,鱼群像碎银似的游过;透明的屏障外,

珊瑚丛随着水流轻轻晃,根茎处嵌着的银色金属管正往外冒泡泡,大小均匀,

破在空气里散成甜甜的水汽,管身还闪着规律的绿光,管壁上刻着细密的螺旋纹路,

像某种陌生的符号,每亮一次,旁边的餐盒就自动弹出一个。“哇!这地方也太绝了吧!

” 前排的女生已经跳下车,行李箱扔在一边就往珊瑚丛跑。陈汐跟着下车,

脚踩在软乎乎的地面上,像踩在晒过的羊毛毯上,不凉也不潮。远处的岩壁下,

不知何时弹出了一排白色长桌,桌上自动滚出密封的餐盒,

打开就是温热的三明治和果汁;旁边还有铺着软垫的休息区,几个同学已经瘫在上面,

举着手机对着海穹拍,笑着喊 “这照片绝了,发朋友圈肯定爆”。陈汐也跟着瘫在软垫上,

咬了口温热的三明治,甜香混着空气里的草木味,刚才下车时那点怀疑的念头,

早被同学的笑声冲散了。这里的一切都透着 “恰到好处” 的舒服。阳光不刺眼,

温度不冷不热,连空气里的咸腥味都淡得像香水。同学追着发光的鱼跑,

听着金属管嗡嗡的低鸣,大家心里那点 “海底怎么能呼吸” “这是哪里?”的疑惑,

像被水汽泡软的纸,慢慢沉了下去。“哎?我手机怎么黑屏了?

” 一个戴帽子的男生突然喊起来,举着手机使劲按电源键,“刚才还能看时间呢,

现在连开机都开不了!”他的喊声刚落,空间里突然响起一阵机械的电子音,没有源头,

像从空气里钻出来的:“欢迎进入‘海面之下’。生态维持系统运行正常,基础补给已激活。

受试者编号确认中…… 警告:太阳剩余续航时间——七日。七日后续航终止,

系统强制关闭。”电子音消失得干干净净,连回音都没有。

刚才还在打闹的同学瞬间静了下来,举着食物的手停在半空,脸上的笑像被冻住似的,

一点点往下垮。空气里只剩下金属管嗡嗡的低鸣,衬得寂静格外刺耳。

“刚、刚才那话……说‘实验场’?” 有人先开了口,声音发飘,

“说太阳一周后会…… 会灭?”“好像是……” 旁边的人跟着点头,

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餐盒边缘,“‘续航终止,系统关闭’…… 什么意思啊?”“车呢?

” 突然有人拔高声音,又很快压低,像怕惊扰什么,“司机师傅呢?

刚才下车时他还在驾驶室里的!”“早走了。” 一个穿白 T 恤的男生咬着嘴唇,

眼神发直,“我刚才瞟了一眼,车好像往屏障那边开了…… 但、但记不清了,脑子有点晕。

而且我刚才碰了那金属管,指尖有点麻。”“老师!

” 前排的女生转向带队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不是说去海边写生吗?

”老师的脸色比学生还白,手在口袋里攥着手机,指节捏得发白,

张了张嘴才挤出一句:“别慌…… 我、我也不知道,可能是…… 某种沉浸式装置?

” 话没说完自己先摇了头,显然也不信。“太阳灭了会怎么样?” 有人小声嘀咕,

指尖在软垫上蹭来蹭去,陈汐也跟着低头看自己的手,指尖不知何时沾了点三明治的面包屑,

正无意识地在软垫上划着圈,心里乱糟糟的——刚才还觉得暖乎乎的阳光,

现在照在背上竟有点发凉。“会变黑吗?还是……”“别瞎猜了!” 另一个人皱着眉接话,

却没什么底气,“说不定是吓唬人的,哪有太阳说灭就灭的?是不是我们听错了?

”“可手机真的黑屏了啊……” 戴帽子的男生举着黑屏的手机晃了晃,

屏幕反射着头顶的黄蓝光,“刚才还能亮的,怎么突然就……”回忆到这里,

陈汐的指尖在软垫上划圈的动作猛地顿住。病房里监护仪的 “滴滴” 声突然清晰起来,

她抬起头,看见林威正看着她,目光温和却带着询问。“你们在车上的时候,

就没有什么怀疑吗?比如司机有没有说过路线不对?” 林威的声音很轻,

刚好打断她的回忆。陈汐的喉结动了动,低头看着手背上的输液贴,

面包屑在软垫上划圈的触感仿佛还在指尖:“起初…… 大家是有些疑问的。” 她顿了顿,

声音发哑,“但我们一踏进去那个地方,

就像在梦里一样——明明知道海底不能呼吸、鱼不会在头顶游,

可当时就是觉得‘应该这样’,所有不合常理的事,都变得‘合乎常理’了。”她抬起眼,

眼神里带着困惑:“现在醒过来才觉得不对劲,那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太奇怪了,

像是…… 像是有人在脑子里放了个开关,把‘怀疑’给关了,

我怀疑金属管的气味在影响我们,而且上面还有奇怪的符号。”张明明在旁边笔尖不停,

在“金属管符号”“实验场”几个字下划了道线,抬眼时刚好对上林威的目光,

两人都没说话,但监护仪的 “滴滴” 声里,仿佛多了层无声的凝重。“你好,该拔针了。

”见护士来拔针,两位警察不约而同地看了看手机时间。“今天先就到这里吧,你好好休息,

明天我们再来。”“林警官!”临走时陈汐喊住了她“可以告诉我大家的状况吗?

”林威有些为难,顿了顿,避开她的目光:“这些事本来是该告诉你的,

但是……”“没关系,告诉我吧”“到目前为止,这次事故共有3人幸存,14人遇难,

16人失踪。遇难的人里包括送你们的王师傅,遗体已经找到。至于带队的李老师,

目前还没有搜救到任何踪迹,暂时列为失踪。”“好的,谢谢。” 陈汐想开口说些什么,

但最终又低下头,指尖无意识地抠着被单上的褶皱,胃里一阵发紧,

却在听见‘3 人幸存’时,后颈的肌肉莫名松了松,指腹下的被单褶皱却被捻得更紧了。

第三章第三天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陈汐就盯着输液管上的液滴数了半分钟。

护士刚换完药,走廊里熟悉的脚步声就让她连忙坐直—— 这是她醒的第三天,

手背上的输液贴边角有点卷,心里悬了两天的石头却一直没落地。林威推门进来时,

手里的文件夹比昨天厚了些,最上面放着证物袋,

里面是几张照片:李老师笔记本上的螺旋纹路,和她记忆里金属管的图案一模一样。

张明明跟在后面,密封袋里的黑色水笔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感觉怎么样?昨晚睡得好吗?

” 林威拉过椅子坐下,目光先扫过监护仪的曲线,又轻轻落回她脸上。

陈汐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林警官,今天是我醒的第三天了。” 她顿了顿,

手指无意识攥紧被单,“隔离到底要多久?我爸妈…… 他们还不知道我情况吧?

能不能打个电话?就五分钟。”林威翻开文件夹的动作顿了顿,

指尖在 “第三天观察记录” 的标题上轻敲两下:“昨天和医生沟通过,

你的指标比前两天稳了,但还需要最后一次评估。” 她抬眼时语气软了些,

“隔离是所有幸存者都需要的,

主要是观察是否有异常生理反应”“可我爸妈……” 陈汐的喉结动了动,鼻子突然有点酸,

眼眶发热。“我们联系上你家人了。” 张明明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亮些,

“昨天下午通过社区找到电话,你妈妈接的,我们说你在治疗,情况稳定,

她一直问‘缺不缺东西’。”“没错。” 林威补充道,指尖在文件夹边缘蹭了蹭,

“你妈妈特别叮嘱,让一定转告你 ——‘好好吃饭,别瞎琢磨’。

”“好好吃饭……” 陈汐重复着这四个字,突然 “噗嗤” 笑出了声,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