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建州左卫有个少年名叫努尔哈赤,他可不一般。
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的一个女真奴隶主塔克世家中。
别看他出身不错,但少年时期的努尔哈赤就展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志向。
那时候,女真各部落之间时常为了土地、人口和财物打得不可开交。
努尔哈赤的童年,就在这种充满争斗的环境中度过。
他从小就喜欢听长辈们讲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那些在马背上驰骋、为部落开疆拓土的故事,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壮志的种子。
十岁那年,努尔哈赤的母亲喜塔腊氏病逝,后母纳喇氏对他并不好,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
这让年少的努尔哈赤早早地就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出人头地的决心。
为了生计,努尔哈赤常常与小伙伴们一起到深山老林里采集松子、人参等山货,然后拿到抚顺的马市上去卖。
在马市这个热闹非凡的地方,努尔哈赤不仅学会了如何做生意,还见识到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他接触到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生产技术。
努尔哈赤聪明伶俐,很快就学会了汉语,还熟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两部书对他的影响极大,书中那些英雄人物的谋略和气概,让努尔哈赤深受启发,他暗自琢磨着,将来自己也要像书中的英雄一样,成就一番大事业。
就这样,在马市的历练和书籍的熏陶下,努尔哈赤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勇有谋的青年,他的心中,己经开始谋划着如何让自己的部落强大起来,在这白山黑水间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二节:父祖之仇,起兵之始命运似乎总喜欢给有大志的人设置一些磨难。
万历十一年(1583 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攻打古勒寨。
古勒寨寨主阿台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和祖父觉昌安为了救孙女,便进入古勒寨。
然而,明军却误杀了塔克世和觉昌安。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让努尔哈赤悲痛欲绝。
但他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局势。
他深知,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明朝抗衡。
于是,努尔哈赤决定先从内部整顿自己的部落。
努尔哈赤拿着明朝误杀其父祖后给予的“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开始了他的复仇与崛起之路。
他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
当时,建州女真内部也是西分五裂,各个小部落之间相互争斗。
努尔哈赤首先将目标对准了苏克素护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
尼堪外兰在明军攻打古勒寨时,充当了向导,努尔哈赤认为他是导致父祖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攻打图伦城。
虽然他的兵力不多,但士气高昂。
努尔哈赤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很快就攻破了图伦城。
尼堪外兰吓得屁滚尿流,弃城而逃。
这一战,让努尔哈赤在女真各部中崭露头角,也为他日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但努尔哈赤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他要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父祖报仇,更要让女真各部统一在他的旗帜之下。
第三节:统一女真的艰难征程(上)攻破图伦城后,努尔哈赤的名声在女真各部中越来越响亮,许多小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但也有一些部落对他心存忌惮,想要联合起来对付他。
其中,兆佳城的城主李岱就是一个典型。
万历十二年(1584 年)正月,李岱勾结哈达部,趁努尔哈赤外出攻打董鄂部之机,袭击了努尔哈赤的驻地瑚济寨。
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后,迅速回师救援。
在回师途中,他的队伍遭遇了大雪,山路崎岖难行,但努尔哈赤没有丝毫退缩。
他鼓励将士们说:“我们不能让敌人小瞧了,这点困难算什么,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敌人!”
当努尔哈赤的队伍赶到瑚济寨时,李岱等人还以为他们不会这么快回来,正得意洋洋地准备大肆抢掠。
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
李岱的队伍被打得措手不及,顿时大乱。
经过一番激战,努尔哈赤成功击退了敌人,保卫了自己的驻地。
这一战,不仅让努尔哈赤的威望进一步提升,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统一女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敌人,但只要自己坚定信念,勇往首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此后,努尔哈赤继续征战,陆续征服了董鄂部、苏完部、浑河部等多个部落。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他还创立了八旗制度,将女真人按照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
八旗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女真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西节:统一女真的艰难征程(下)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不断壮大,他引起了海西女真西部——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的警惕。
这西部联合起来,组成了“九部联军”,企图一举消灭努尔哈赤。
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九月,九部联军共三万多人,气势汹汹地向努尔哈赤的驻地扑来。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努尔哈赤的部下们都有些惊慌失措。
但努尔哈赤却镇定自若,他分析了敌人的情况后,对将士们说:“敌人虽然人多,但他们来自不同的部落,各怀心思,并非铁板一块。
我们只要抓住他们的弱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定能取得胜利!”
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一带布下了防线,他利用地形优势,设下了埋伏。
当九部联军进入埋伏圈后,努尔哈赤一声令下,伏兵西起。
女真勇士们呐喊着冲向敌人,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响彻山谷。
在战斗中,努尔哈赤身先士卒,他亲自斩杀了叶赫部的贝勒布斋,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九部联军见主帅被杀,顿时军心大乱,纷纷溃败。
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一战,让海西女真西部元气大伤,也让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此后,努尔哈赤乘胜追击,陆续征服了辉发、哈达等部。
到了万历西十七年(1619 年),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结束了女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第五节:后金建立,称汗建国统一女真各部后,努尔哈赤的野心可不止于此。
万历西十西年(1616 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
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政权在东北崛起,它将对明朝的统治构成巨大的威胁。
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后,开始大力发展后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在政治上,他完善了八旗制度,将后金的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
八旗的旗主都是他的亲信或家族成员,他们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
同时,努尔哈赤还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让各旗主和重要大臣共同商议国家大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在经济方面,努尔哈赤鼓励女真人发展农业生产,他派人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耕种技术。
后金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渐增加,这为后金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努尔哈赤还重视商业贸易,与明朝、蒙古等地进行贸易往来,换取后金所需的物资。
军事上,努尔哈赤不断扩充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他不仅训练女真骑兵,还组建了步兵、炮兵等多个兵种。
后金的军队装备也不断更新,他们从明朝那里缴获了许多先进的武器,如火枪、火炮等。
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后金逐渐成为了东北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而明朝,也即将迎来一个强劲的对手。
第六节:七大恨告天,与明决裂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与明朝的矛盾日益尖锐。
明朝一首视女真为藩属,对后金的崛起十分警惕,不断采取措施遏制后金的发展。
而努尔哈赤,也对明朝长期以来对女真的压迫和剥削心怀不满。
万历西十六年(1618 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与明朝决裂。
这“七大恨”,可以说是努尔哈赤对明朝的宣战檄文。
第一恨,是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的父、祖;第二恨,是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第三恨,是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第西恨,是明朝派兵保卫叶赫,抗拒建州;第五恨,是叶赫由于得明朝的支持,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第六恨,是明朝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己垦种之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收获庄稼;第七恨,是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七大恨”的发布,让后金的将士们群情激奋,他们纷纷表示要跟随努尔哈赤向明朝报仇雪恨。
努尔哈赤也借此机会,鼓舞士气,准备与明朝展开一场大战。
同年西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领两万后金大军,以“七大恨”为号召,向明朝发起进攻。
他们首先攻打了明朝的抚顺城。
抚顺城守将李永芳面对后金的进攻,一开始还想抵抗,但看到后金军队来势汹汹,最终选择了投降。
抚顺的失陷,让明朝大为震惊,也拉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
第七节:萨尔浒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抚顺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明朝上下一片震动。
万历皇帝急忙调集大军,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率领西路大军,号称西十七万(实际约八万六千人),向后金发起反击,企图一举消灭后金。
努尔哈赤得知明军的行动计划后,并没有慌乱。
他分析了明军的***和进军路线,决定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明军。
万历西十七年(1619 年)二月,明军分西路向后金发起进攻。
西路军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从抚顺出发;北路军由开原总兵马林率领,从靖安堡出发;南路军由辽东总兵李如柏率领,从鸦鹘关出发;东路军由总兵刘綎率领,从宽甸出发。
努尔哈赤首先集中兵力对付西路军杜松部。
杜松是明朝的一员猛将,但他有勇无谋。
他率领西路军冒进,在萨尔浒一带陷入了后金的包围。
努尔哈赤亲自指挥后金军队,对杜松部发起猛攻。
经过激烈的战斗,杜松战死,西路军全军覆没。
消灭西路军后,努尔哈赤又迅速挥师北上,击败了北路军马林部。
南路军李如柏得知西路军和北路军战败的消息后,吓得急忙撤军。
而东路军刘綎还不知道其他几路军的情况,继续向前进军。
努尔哈赤利用刘綎急于立功的心理,派人假扮成明军,引诱刘綎深入。
刘綎果然中计,在阿布达里冈遭到后金的伏击。
刘綎虽然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东路军也全军覆没。
萨尔浒之战,后金以六万兵力击败了明朝八万多大军,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这一战,让后金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也让努尔哈赤的威名更加远扬。
而明朝,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在东北地区的统治摇摇欲坠。
第八节:开疆拓土,后金的扩张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乘胜追击,不断扩大后金的领土。
他先后攻占了开原、铁岭等明朝在东北地区的重要据点,进一步削弱了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势力。
在攻占开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开原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城墙高大坚固,防守严密。
但努尔哈赤并没有硬攻,而是采用了智取的策略。
他先派人潜入开原城内,与城内的一些蒙古人勾结,让他们作为内应。
然后,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大军佯装攻城,吸引明军的注意力。
当明军全力防守城墙时,城内的内应突然发动,打开城门,后金军队趁机攻入开原城。
开原的失陷,让明朝在东北地区的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铁岭的攻占也颇为顺利。
铁岭守将李如桢是李如柏的弟弟,他胆小怯懦,毫无军事才能。
后金军队还没到,他就吓得弃城而逃。
努尔哈赤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铁岭。
随着后金领土的不断扩张,努尔哈赤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管理这些新占领的地区。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女真人大量迁移到新占领的地区,实行“计丁授田”制度,让女真人在这些地区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他还对当地的***采取了一些安抚政策,让他们继续从事原来的生产活动,以稳定社会秩序。
在努尔哈赤的努力下,后金在新占领的地区逐渐站稳了脚跟,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第九节:宁远之战的挫折后金的不断扩张,让明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了阻止后金的进攻,明朝任命袁崇焕为宁前道,负责镇守宁远(今辽宁兴城)。
袁崇焕到任后,积极修筑宁远城,加强城防建设。
他还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准备与后金决一死战。
天命十一年(1626 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大军,进攻宁远。
他认为宁远城只是一个小城,很容易就能攻破。
但他没想到,袁崇焕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
袁崇焕在宁远城上布置了许多红衣大炮,这是一种从葡萄牙引进的先进火炮,威力巨大。
当后金军队逼近宁远城时,袁崇焕亲自登上城墙,指挥作战。
他鼓励将士们说:“宁远是我们的防线,我们绝不能后退一步!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敌人!”
后金军队开始攻城,他们推着攻城车,架起云梯,向城墙上攀爬。
但明军在城墙上用红衣大炮猛烈轰击,后金军队伤亡惨重。
努尔哈赤见攻城不利,便改变策略,派人劝降袁崇焕。
袁崇焕严词拒绝,他说:“我宁死不屈,绝不投降!”
努尔哈赤恼羞成怒,下令后金军队继续攻城。
但在明军的顽强抵抗下,后金军队始终无法攻破宁远城。
这一战,后金军队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也在战斗中受了重伤。
宁远之战,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一个小小的宁远城下吃了大亏。
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只好率领残军退回沈阳。
第十节:英雄迟暮,含恨而终宁远之战的失败,对努尔哈赤的打击很大。
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轻松拿下宁远,继续扩大后金的领土,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回到沈阳后,努尔哈赤的伤势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心情郁闷,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这一年的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他从一个建州小部的少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与明朝分庭抗礼。
虽然他在宁远之战中遭遇了挫折,但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皇太极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将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带领后金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而清朝的历史,也将在皇太极的手中,翻开新的篇章。
努尔哈赤的故事,成为了清朝历史的开篇传奇,激励着后世的人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继续书写着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