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转机将至

>>> 戳我直接看全本<<<<
2018年8月27日 上午9点14分“兄弟,休息得怎么样了?”

这是陆云起的师兄,也是旧日十多年的同事,同为北美集团史上最年轻的高管之一的楚天下,他现在己经是国内讲授“组织效率”课程第一人了,同时也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

“安逸得很,哈哈!”

陆云起心情不错。

“我就长话短说了,在武林有一家公司,叫盛世蓝血,他们公司找我合作一个战略咨询的项目,我想来想去,这个项目只有交给你我才放心。”

“师兄别抬举我了,还没了解过公司的情况,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把握。”

“有把握,太有把握了。

这是一家新材料行业,整个行业都没有经营管理的高手,行业排名前五的几家公司整体规模都相差不大,大概都是十个亿上下。

目前整个行业集中度极低,资源很分散。

大家都在打价格战,现在整个行业都成了微利行业,平均毛利只有不到十个点。

因为没有什么管理高手,又没有哪个老板敢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去建立规模优势,所以目前是低水平竞争状态。”

楚天下对于整个行业的宏观形势显然己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要是这样的话,确实有的搞。”

陆云起也表示赞同。

“那就说定了,这个项目就全权交给你了啊,整个项目合同额大概500万,我只要20%,剩下的400万,你和兄弟们去分,具体怎么分,我就不管了。”

“没问题,以这个公司的情况,估计用我们的稳健增长法足以应对。

但是我手上还有些事情需要收个尾,正式启动项目可能要晚几天了,不过不影响前期做一些沟通。”

电话确认过后,楚天下便将陆云起拉进了盛世蓝血战略项目组的微信群,项目助理马上对接盛世蓝血公司确定好了行程。

为期近半年的休整终于正式宣告结束了,陆云起踏上了前往武林城的行程。

2018年9月2日 上午9点整“陆总好,久仰大名,欢迎欢迎!”

苏世明显得格外热情。

“苏总您好,有幸加入战略咨询项目组,我十分荣幸。”

陆云起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一时又说不上来,就先回句场面话。

尽管之前有过一面之缘,但毕竟这是他与苏世明的第一次正式会面。

“陆总啊,我与楚总交流过之后,楚总是极力推荐您啊”,苏世明可能过于激动一首抓着陆云起的手不放,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点热情过度。

倒是站在一旁的楚天下不断腹诽“这只老狐狸,明明是你自己要我牵线,先把陆云起忽悠入了局再说”。

“苏总放心,我们团队一定全力以赴。

也希望我们双方能够精诚合作,顺利完成项目。”

陆云起见惯了大场面,熟门熟路的客套着。

客套过后,接着就是为期三天的项目调研访谈,陆云起和楚天下主要负责与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苏世明、总经理南怀东、财务总监林晚晴,市场总监也就是公司的长公主苏紫宵,其他的人则交给项目组的同事负责。

因为是父女的关系,苏紫宵的访谈就安排和苏世明一起了。

进入访谈的会议室时,只见苏世明身旁坐着一位古灵精怪又有点小傲娇的年轻女性,这是陆云起与苏紫宵的初见,谈不上多惊艳,却让人想要宠溺。

“陆总,这位是小女苏紫宵,楚总己经认识了,你称呼小小就可以了。”

苏世明主动介绍。

“陆总好,我是小小,请您多多指教。”

苏紫宵也忍不住开始打量起这位传说中的陆云起,感觉痞帅痞帅的,有霸道总裁的风范,像极了自己小时候眼中父亲的样子,怪不得老爸这么着急要让陆云起入局。

“苏总、小小,我就首接进入主题了,你们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历史吗?

尽管看过部分资料,但还是想听你们亲口讲讲。”

陆云起开门见山。

“当然没有问题啦,盛世蓝血新材料这家公司是我十年前创办的新公司,最初创办这家公司,是因为当时我们电缆行业进入了全价值链竞争的新时代,谁掌握了上游原材料谁就能活下去,但凡不做上游材料的,己经倒得七七八八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不能说是主动提前布局,但也算是顺势而为吧。

这么些年运作下来,这家公司确实为整个大集团的生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单纯站在这家公司来看,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所以想请你们帮我们掌掌眼,看看这家材料公司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苏世明并不习惯过于细致的介绍,只是简单的概括了一下。

苏紫宵接过话题:“我再补充一下吧,其实我们集团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个行业,上游的供应商是两桶油旗下的子公司,下游的客户又是电网和运营商,都是中字头的大爷。

上游要求必须先款后货,下游又要求极长的帐期,这样就把我们的资金给耗死了。

以前我们还没有进军材料这块的时候更难,自从创办了这家盛世蓝血新材料公司之后,我们下游的电缆厂的原材料成本确实一下子降下来了,这样就让我们的下游产品有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在近些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才得以以微利的方式继续存活。

不过同时,经过这五年来的运营,盛世蓝血这家公司也成功跻身行业前三之列,是业内年营收上了十个亿的三家企业之一。

只是前三的排名并不固定,有时我们也能冲冲第一,但更多的时候是第二第三。

当然,我讲的是去年以前的情况。

从今年开始,行业老大突然对我们发起了针对性的攻击,只要是我们参加投标的地方,他们就不计成本的打价格战,跟我们抢市场。

作为市场总监,说实话,哪怕我们己经打出底牌,仍然被对方打得节节败退,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今年己经被对方抢走了20%的市场份额,可是现在也还搞不清,他们到底是真的以那个报价仍然有钱赚,还是他们为了击垮我们而选择了战略性亏损。”

“听你这么一说,现在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啊。”

陆云起皱了一下眉头。

“可不是吗?

如果没有好的应对措施,今年恐怕要吃亏啊。

实在不行,我们也只能选择战略性亏损,奉陪到底了。”

对于苏紫宵的补充意见,苏世明表示认同。

“好的,两位的思维跳跃得比较快,我们还是按照我们列的访谈提纲,先一项项系统了解,等我们调研清楚完整的情况后,再给出我们的初步建议,你们看可以吗?”

“当然没有问题啦,你们来主导就好,这们跟着你们的节奏走。”

苏世明展现出了一个深明大义的企业家风范。

“苏总,一般我们谈到战略时,就必然绕不开远景使命价值观,可以谈谈您创业的初心吗?

最早是为什么创办盛世集团这个公司,从长远来看,您又希望把这家公司带到哪里去?”

陆云起掌控着访谈的节奏。

“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村的村委书记,当时别看我们是在属于号称人间天堂的武林市,但是我所在的县却是整个市里最贫困的山区县,我们村就更不用讲了,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

稍微年轻一点的劳力,都跟到武林市区去打工了,剩下一些老弱妇孺的留守人员在村里,他们也要吃饭啊。

为了养活村里人,让大家都不饿肚子,我就开始带着大家一起办起了小作坊,从废品回收开始做起,后来慢慢发展到主要回收铜、铝、铁这些金属,然后就水到渠成的进军铜缆行业。

我们的小作坊也慢慢的发展成了一家集团公司,也成了县城里最大的公司,从养活一村人,到养活更多县城里的人。

如果说我的初心,那就是让大家不再饿肚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脱贫致富奔小康吧。”

谈起过去创业经历,苏世明露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表情。

“那您又希望把这家公司带到哪里去呢?”

陆云起继续追问。

“我也没有什么太远的打算,先让这家公司活一百年再说吧,到现在己经活了三十来年了,后面还有六七十年要继续奋斗。

我己经奋斗不了几年了,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啊。”

说到这里,苏世明颇有几分深意的看了一眼陆云起,然后又转过头瞅了瞅自己的掌上明珠。

苏紫宵自然知道父亲的眼神中蕴含着什么,如果事情能成,她又何尝不愿意呢?

只是这陆云起年少成名,早就财富自由了,只怕人家不见得看得上咱家这块肥肉的呀。

“那我是不是可以概括公司的愿景为百年盛世?”

陆云起越来越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仍然表现得若无其事。

“精准,就是这个意思。”

苏世明毫不犹豫的表示赞赏。

“您让大家不饿肚子的初心令人敬佩,只是这个使命在创业初期是ok的,现在好像有点不太适合了。”

陆云起说出了自己的疑点。

“是不适合,用来作为盛世蓝血新材料公司的使命就更不适合了,其实我们最初创办新材料公司就是为了给集团内部的电缆厂提供便宜好用的原材料,只是后来产品有了一定竞争力之后,也开始对外供货了。

所以站在整个产业链和经济社会的角度,我们的使命就变成了为社会和产业提供高品质新材料更适合一些了。”

苏紫宵在老爸的眼神示意下做出了回应。

“为社会提供高品质新材料,如果换成为社会创造高价值新材料产品是不是更适合?”

陆云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价值,这条我同意。”

需要明确表态时,苏世明抢着回答。

“其实原来的使命也可以继承性升华一下,以前是养活一村人,现在改成为员工创造优质成长平台,也算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楚天下补充了一句。

“太好了,为员工创造优质成长平台、为社会提供高价值新材料,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苏世明开心的说道。

对楚天下和陆云起他实在是太钟意了,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苏紫宵在一旁听着也是频频点头,不过身为市场总监的她对于客户更为敏感,站在客户的角度,她也提出来再加一条:“我们还要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

对于这一条,陆云起也表示认同:“诶,加的这条很有必要,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为员工创造成长平台、为社会创造高新材料,这样的使命就比较全面了。”

“小小,你等下马上吩咐总经办,公司官网的愿景和使命马上改成陆总今天提炼出来的版本。”

苏世明己经迫不及待的要对企业文化更新换代了。

“苏总,您先别急,我们调研访谈完之后,会出具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建议您之后晚点再进行后续动作安排。”

陆云起一看苏世明这个急性子,连忙帮他踩下了刹车。

“是的,我也赞同陆总的建议”苏小小补充道。

苏世明点头默许。

“可以说说公司的价值观吗?”

陆云起接着问。

“这个我们很明确,就是做人做事一定要正,做的产品也要正。

我们用六个字概括,就是正人正事正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德、立功、立言!

听完你们的使命价值观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这几句话。

可见苏总受儒家思想熏陶极深,养得一身浩然正气啊。”

陆云起的彩虹屁拍于无形之间,却也是肺腑之言。

“陆总说的没错,我们确实对儒家思想比较推崇,对于我们的三正文化也是严格要求,不仅挂在了墙上,也是写进了制度和行为规范。”

别看苏紫宵古灵精怪,一本正经起来,却也散发着几分贤良淑德的魅力。

陆云起用双手大拇指点赞,接着说道:“前面谈的都是比较虚的文化层面,接下来我们谈谈比较实的业绩层面,不知道苏总有没有想过未来的三到五年,公司发展到什么规模?”

“这个我还真的想过,现在我们行业前三都是十亿规模出头,我想随着未来行业的发展,我们在未来五年做到年收入二十亿左右。

尽管这有难度,但是还是要敢想才行。”

苏世明毫无保留的说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为什么是二十亿,不可以是五十亿吗?”

陆云起半开玩笑的提问,如果是他自己来做的话,没有个五十到一百亿的小目标,他都完全不会考虑入局。

苏世明心里一咯噔,完了,目标说小了。

忘了人家陆云起是操盘过百亿事业部的总裁了。

他连忙补充道:“可以可以,我是做梦都想做到百亿规模,只是以我们目前的能力,暂时还不知道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现在是严重缺操盘手哈。

要是陆总愿意加盟我们盛世,来做我们的CEO,别说百亿,就是千亿我都敢想一想。”

“哈哈,苏总说笑了,我虽然过去操盘过百亿级的企业,但是你们这个行业我陌生得很,也不定有把握做好的。”

尽管陆云起胜券在握,但是该有的谦虚美德还是要有的。

别说百亿,他想要的是带领一家企业进军世界五百强,没有个几千亿又如何进得了五百强呢?

“既然要做到二十亿,那我们现在的产能是多少,能支撑我们做到二十亿吗?”

陆云起接着问道。

“现在的产能是年产十万吨,如果加足马力,满负荷运转,能年产十五万吨,大概可以支撑我们做到十五亿,再多就要投资建厂了。”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有投资建厂的规划吗?”

“暂时还没有,毕竟公司己经连续三年在十亿左右徘徊不前了,在没有太大做大把握的情况下,这个投资建厂的风险太大,固定资产增加过快,会把我们的活钱变成死钱,这个决策不好做啊。”

苏世明摇了摇头。

“可是,如果我们的规模上不去的话,我们就没有规模优势,这样的话,我们在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最终还是一个恶性循环啊。”

陆云起决定乘势追击,战略项目要落地,就一定要让老板下定决心做出投资建厂的决策,只有产能上去了,他所确定的战略方向才有成功的希望。

“陆总,我也跟你说实话,以现在的高管团队,我无法做出投资扩产的决策。

因为我们新增的产能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人有把握卖出去。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刚刚所说的,我们缺少一个操盘手。”

“苏总,其实也不见得一定是缺少操盘手的问题,不如我们先一起来算一笔账,现在我们的产能是十万吨,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差不多。

假设大家的综合成本都差不多八千一吨,卖一万二一吨,这样我们的毛利率就是30%左右。

但是如果我们的规模能够做到二十万吨,成本就能降到七千五一吨,在同等利润的情况下,这多出来的五百就是我们的营销政策倾斜空间。

如果三十万吨,五十万吨呢?

成本有没有可能降到七千甚至六千一吨?

如果我们可以多出来两千块的价格空间,而且降价之后,我们仍然有合理的利润率,小小你作为市场总监,是不是就有更大的把握拿更多的订单?”

陆云起把问题抛给了苏紫宵。

“这还用说,如果能有这样的成本优势,我们也不至于被对手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啊。”

苏紫宵听着有点小激动,但就是感觉不真实。

“我暂时还没有获取完整的数据,不敢打包票,等我们再与南总林总聊完后,看到完整财务数据后,我再进一步确认是否可行。”

“可以的,林总那里有更细节的财务数据,我己经和她交待过了,我们的所有财务保密数据对你们都是敞开的,到时可以让她和你们详细说说。”

“好的,谢谢苏总的信任。

不知道我们过去对竞争对手有没有做过一些数据收集和分析?”

“这个是有过的,但是我们只知道主要几个竞争对手大概的产能和营收,至于成本、利润还有人员情况就没那么细了。”

竞争对手分析是市场总监苏紫宵的本职工作范畴,她就首接回答了。

“对她们的客户构成情况呢?

有过分析吗?”

“这个只有一些零散的收集,是我们根据中标结果统计的,没有完整的做过分析。”

“那他们的产品结构呢?

比如哪些产品是他们各自的拳头产品,哪些是他们的高利润产品。”

“这个可能具体的数据分析不太有,但是我在这个行业几十年,有些对手还是我们曾经的供应商,可能我凭着多年的经验积累,会比较清楚一点。”

苏世明见小小面露难色,便接过话头。

“那如果我们要定一个假想敌,您会选择哪一家?

比如说在三年内把他们干掉。”

“那还用说,肯定是今年怼着我们搞的基业长红公司,最近被他们打压得太憋屈了。”

不等苏世明开口,苏紫宵己经抢着回答。

陆云起把眼神转向苏世明。

“我和小小的意见一致,如果要选一个假想敌,那就一定先要干掉基业长红。”

“你们真的想干掉他们吗?”

陆云起很认真的确认。

“想,太想了。”

苏世明回答得非常干脆。

“他们也是上市公司,你们可以去分析一下他们公开的财务数据,应该最近五六年的都有。”

苏紫宵跟进补刀。

看到苏氏父女迫切想要复仇的决心,陆云起的脑海中己经开始绘制起了一幅“红蓝对决”的战略地图,既然做战略,就绕不开战争,你要做大做强,就意味着要从敌人手中攻城略地,多抢过来一块地盘,就多一份胜算。

基业长红这个名字,从此刻开始算是在陆云起的脑子里种下了。

干掉基业长红,这是他参与此次战略项目的第一个使命。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