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农村,当时东北的房子大多数都是茅草屋。
根本就没有围墙都是用木头夹成的,透着质朴的味道。
院子外头有个河沟,河沟上面那块黄沙地,更是我和小伙伴们的 “宝藏乐园”。
那时候,黄沙地用处可大了去了。
没去过东北的或者年龄小的都不信,黄泥和稻草掺活在一起就是绝配,可以做成泥砖盖房子,我家的房子就是这么盖起来的,屋顶都是用的稻草主要就是为了防雨,这样的房子真的是冬暖夏凉。
东北吉林的冬天都在零下三十多度,我就是在这种土坯房子里过来的,哈哈哈。
说来也神奇,这黄沙地就像被施了魔法,要粗沙有粗沙的地方,要细沙有细沙的地方。
粗沙自然被大人们 “征用”,而细沙呢?
细的就像我儿子小时候的橡皮泥,里头自带水分非常软,干了以后还不会裂开,最主要的还是不用花一分钱。
哈哈不是花不起钱,是根本就没有,我那时候应该没见过钱所以不知道他有现在这么好。
一到有空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像一群小泥鳅,每天都要奔向黄沙地。
我们最爱玩的,就是用黄泥做各种玩意儿。
先来说说做坦克,那工艺,可相当复杂了。
得精心挑选黄泥,太软了不行,成型后容易塌;太硬了也不好,捏起来费劲。
把黄泥和好,先搓出一个长方体当车身,再用小木棍仔细地刻出一道道纹路,当作坦克的装甲。
接着,开始做关键的轱辘。
这轱辘可不能随便捏,得大小均匀,还得圆溜溜的。
为了让轱辘转起来,我们想尽办法,用树枝当轴,把轱辘穿起来。
要是做好的坦克,轱辘能灵活转动,那可就是人人羡慕的 “精品” 了,走在路上,感觉自己都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有的晒干了我存了好几年,制作了一台又一台,怎么捣鼓也整不够,每天让他们按我的战略进行操练,毕竟这是男孩子的天性。
团泥球也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泥球的作用可大了,能打家雀,还能弹溜溜。
那时候可没有玻璃球,我们就用自己团的泥球代替。
在黄沙地上,我们蹲成一圈,比谁的泥球弹得远、弹得准。
一个个泥球在阳光下飞舞,就像我们五彩斑斓的梦想。
有时候,为了一个泥球的归属,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可没过一会儿,又和好如初,继续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
在黄沙地和黄泥的世界里玩耍,我们可没人嫌脏。
大家的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泥点子,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整个村子的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也没人说不让这不让那。
在这片充满泥土芬芳的乡野间,我们尽情地释放着童真,享受着最简单、最纯粹的快乐。
那些用黄泥和黄沙创造的欢乐时光,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了我童年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