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我叫小美,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就读于一所民办本科。你可能觉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数学肯定好得不得了,可我偏偏是个例外。我高中时学的文科,数学一直是我的“老大难”,

本以为上了大学能轻松点,谁能想到,“高等数学”这四个字,

成了我大学生活里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儿,而且一坎就是三次。大一刚接触高数课的时候,

我天真地以为这和高中数学差不多,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应付过去。第一堂课,

我满怀期待地走进教室,

找了个前排的位置坐下其实是来晚了只有前排了想着要好好表现,给老师留个好印象。

上课铃响了,进来一个小老头,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教材。初见他,

最惹眼的便是那“地中海”发型,头顶光秃秃的,周边的头发倔强地环绕着,

像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周围顽强生长的一圈野草 ,让人过目难忘。他就是我们的高数老师,

外号刚哥。我们有时候亲切地称呼他为“阿刚”。杠哥堪称数学界的“文艺青年”。

每次上课前,他总是不慌不忙地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

龙飞凤舞地写下一句名言警句或者古诗词,仿佛在开一场“数学与文化的跨界沙龙”。

有时候,他会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后转过身,推了推眼镜,

笑眯眯地问我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问完之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解释,

从孔子的教育思想讲到如何学好高数,最后还不忘补一句:“所以啊,做题要多思考,

光抄答案是不行的!”有时候,他又会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然后意味深长地看着我们说:“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数学就像天体的运行一样,

需要持之以恒。等他解释完诗词,就开始让我们自己看书。然后他就坐在讲台边,

捧着一本《论语》或者《道德经》,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时不时还摇头晃脑地念几句“道可道,非常道”,

仿佛我们这群在黑板前抓耳挠腮的学生与他毫无关系。

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不仅上课时不时蹦出几句古文,

还建了十几个QQ群,

个比一个文艺:“高数与易经的奇妙碰撞”“数学之美与诗词之韵”“微积分与太极八卦”。

每次群里有人发消息,他都会第一时间回复,

内容却往往是:“这道题可以用《周易》的阴阳思想来解释……”或者“你们看,

这个函数图像像不像一条龙?”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他在群里发了个红包,

标题是“数学与缘分”。大家抢完后,他慢悠悠地补了一句:“抢到最多的人,

明天上黑板讲题。”结果那个幸运儿第二天战战兢兢地站在黑板前,

他却笑眯眯地说:“别紧张,这是天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半个小时之后,

刚哥开始在黑板上写题目,抽人上来写题。刚哥每次抽人上黑板写题的时候我都很紧张,

我心里祈祷着千万不要抽到我,因为我完全不会。刚开始上课我还努力睁大眼睛,

竖起耳朵听着。可没过一会儿,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复杂的推导,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蚊子,

在我耳边绕来绕去,我的眼皮越来越沉。我强忍着困意,心里想着:高中上课可不敢玩手机,

被老师抓到那可不得了,大学说不定也一样,可不能开这个头。

我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忍者”,手机揣在兜里,愣是不敢碰一下。结果呢?

问题来了——不玩手机,上课是真的困啊!尤其是高数课,老师讲得天花乱坠,

我却听得云里雾里,眼皮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抬不起来。每次困意袭来,

我就开始疯狂掐自己大腿,心里默念:“不能睡!不能睡!这可是大学,学费很贵的!

”但身体却很诚实,脑袋一点一点的,像极了小鸡啄米。于是,我就这么硬撑着,

可最后还是没扛住,脑袋一点一点的,进入了梦乡。等我迷迷糊糊醒来,

发现老师已经在讲下一个知识点了。我赶紧翻开书,看着那些天书般的内容,一脸茫然。

后来我才发现,周围的同学早就“进化”了——他们一边玩手机,

一边还能时不时抬头听两句课,甚至还能在老师提问时精准回答。而我呢?

像个“原始人”一样,硬扛着困意,最后啥也没听进去。这堂课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我啥也没听懂。直到某天,我终于“开窍”了,心想:“大学不就是用来‘自由探索’的吗?

玩手机也是探索的一部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掏出手机,

结果发现——玩手机是真的香啊!不仅不困了,还能顺便刷个朋友圈、回个消息,

甚至还能偷偷看个小说。当然,代价是期末复习时,

我对着课本一脸茫然:“这玩意儿老师讲过吗?”课后,我也尝试着自己看书、做习题,

可那些题目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怎么解都解不出来。我心想,第一次考试嘛,

说不定老师会手下留情,结果成绩出来,58分,我成功挂科。看着那刺眼的分数,

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可也只能接受重修的现实。第二次重修,我决定拉上室友小音一起,

想着两个人有个伴,互相督促,总能好一点。这次选老师的时候,

我们特意避开了那个“地中海”小老头,选了一个看起来很干练的短发女老师。第一堂课,

女老师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她拿着花名册,开始随机提问,吓得我大气都不敢出。

幸运的是,第一轮我没被点到。可这才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每堂课,她都像个“提问狂魔”,

只要她眼神扫到谁,谁就得站起来回答问题。我每天上课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被老师叫到。

我们的高数女老师,堪称“行走的凡尔赛大师”。每次上课,

她总是能巧妙地把数学题和她的人生事迹无缝衔接,

最后还不忘花式炫耀一下她那“别人家的女儿”。一上课,她先是板着脸讲两道题,

然后突然话锋一转:“说到这个函数的连续性啊,

我就想起我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接着,

她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如何熬夜做实验、如何攻克难题、如何在学术界“叱咤风云”。

我们一边听,一边默默翻白眼,心想:“老师,我们是来学高数的,

不是来听您的人生传记的!”讲到一半,她又会突然停下来,笑眯眯地说:“哎呀,

说到这个,我女儿最近又拿了个奖……”然后,

她就开始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她女儿的“辉煌战绩”。有一次,她讲到微积分的应用,

突然感慨道:“我女儿小时候就特别聪明,三岁就会背乘法口诀,

五岁就能解方程……”我们听了差点没吐血,心里怒吼:“老师,我们是来学微积分的,

不是来听您女儿的天才史的!”为了不被提问难住,我不得不强迫自己认真听讲,

可这高数学起来实在太费劲了,我还是听得一知半解。

每次看到小音自信满满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心里那个羡慕啊,

恨不得自己也能像她一样聪明。跟小老头不同的是,女老师喜欢布置很多作业。

她布置的作业又多又难,每次我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还经常出错。

她还设定了一个举报机制,就是同学之间可以匿名向她举报那些作业做的不认真的,

或者是答题的帖子回答的不到位的,都会进行扣分,而举报者将会加分。

我跟小音偷偷讲谁会这么无聊去举报别人啊,做好自己的事不就好了,

应该没有人是家里住海边的吧管这么宽。结果第二天我就被举报了。

老师私聊我发来一个对面头像被码掉的聊天记录截图,内容是说我某个帖子的回答不合格,

给我扣了三分。好好好这么玩儿是吧,气得我是欲哭无泪。

过了几天我又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告诉我我又被举报了。一共被举报了两次,扣了我六分。

相比之下,“地中海”小老头布置的作业虽然也不少,但不会弄这些事情,

甚至还会偷偷给我们加平时分。渐渐地,我开始怀念起那个“地中海”小老头了,

要是还是他教,说不定我还能平时分更高一点。不过话又说回来,女老师虽然严格,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