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血琥珀之谜庄尧的皮鞋底黏着弄堂里融化的柏油,
蝉鸣裹挟着梅雨季特有的霉味扑面而来。警戒线外挤满了摇蒲扇的邻居,
穿碎花睡裙的阿婆正比划着:“作孽啊,小宁波刚搬来三个月,
天天往家里运中药罐子...”静安分局的人造革现场勘查箱硌在腰间,
庄尧摸出牡丹烟盒的瞬间,法医老陈从挂着褪色喜字的门洞里探出头:“庄队,
得戴三层口罩。”吊扇在头顶吱呀转动,把血腥气搅成粘稠的旋涡,
三十七片装饰性琉璃瓦在天井投下蛛网状阴影,正笼罩着那具呈跪拜状的尸体。
死者后颈的尸斑呈云母状分层,这是冷冻再解冻的典型特征。
但当庄尧用镊子拨开黏连在锁骨处的碎发时,呼吸骤然停滞——本该是心脏的位置,
现在是个边缘光滑的圆形空洞,像被顶级寿司师傅用柳刃剔走了最珍贵的蓝鳍金枪鱼大腹。
“创口细胞活性显示是活着时摘除的。”老陈的橡胶手套在无影灯下反光,“但你看这个。
”他举起密封袋,半截琥珀项链在物证标签上投出蜜色光晕。放大镜下的树脂内部,
指甲盖大小的蜘蛛腹部赫然显现“沪A-1990”的微缩钢印,
数字“0”里还藏着浦东开发办的LOGO。琳珏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出墨团。
作为《新民晚报》的实习记者,她本不该出现在刑事现场,
但死者口袋里的股票认购证残片让她想起三天前的暴雨夜——在外滩18号的雕花铁门后,
她亲眼看见庄尧父亲庄世昌把同样的琥珀项链,戴在某个穿香云纱旗袍的女人颈间。
“琳记者?”庄尧的声音惊得她钢笔落地。这个总是把警服扣到最顶端的刑警队长,
此刻正用勘查灯照亮墙角的五斗柜。第三层抽屉的暗格里,
柯达胶卷盒上的俄文标签正在褪色。当技术科连夜冲洗出三十张空白相纸时,
有最后一张显影出半张女人的侧脸——与十年前失踪的芭蕾舞演员苏曼殊的档案照完美重合。
子夜时分,解剖室的白炽灯管嗡嗡作响。庄尧对着物证墙上的现场照片出神,
死者跪拜方向正对窗外的东方明珠工地。忽然,琳珏裹着寒气推门而入,
发梢还沾着南京西路的梧桐絮:“我在图书馆查到,1990年那个琥珀加工厂改制文件上,
你父亲是国有资产评估组组长。”话没说完,物证室突然传来玻璃爆裂声。他们冲过去时,
只见存放琥珀的真空箱内壁爬满冰花,那枚本该坚硬的树脂竟融化成胶状物,
在箱底重新凝固成上海地图轮廓。而在黄浦江流经的位置,一点猩红正在扩散,
像极了死者缺失的心脏。第二章:雨夜三重奏和平饭店旋转门将庄尧的倒影切割成碎片,
他攥着大哥大的手指关节发白。三小时前,
法医科的传真机吐出一份让他血液凝固的报告——死者胃部残留的罗宋汤里,
检测出与父亲书房暗格里相同的立陶宛黑麦成分。"庄队!目标往滇池路方向跑了!
"对讲机里的喊声混着电流杂音。他冲进雨幕时,
那个夹着皮质琴盒的黑影正跃上17路电车。车尾的"英雄牌"金笔广告在闪电中忽明忽暗,
车窗映出追捕者与被追捕者同样苍白的脸。琳珏此刻正在国际饭店顶楼俯瞰南京西路。
她新买的飞跃牌球鞋陷在积水里,望远镜镜头追随着五百米外档案馆的某扇窗户。
三天前从解剖室***的胶卷正在显影,定影液里浮现的却不是尸体,
而是庄尧母亲1983年获得"三八红旗手"时的领奖照片——她颈间琥珀的反光里,
竟藏着半枚指纹。"同志,闭馆时间到了。"管理员敲响阅览室的门。
琳珏慌忙用《解放日报》盖住正在破译的领养名单,
报纸头版"浦东陆家嘴金融区正式启动"的标题下,
她刚刚用口红圈出了参与奠基仪式的某个生物学家名字。
庄尧的皮鞋在十六铺码头第7号仓库的铁板上打滑。琴盒开启瞬间,
浓烈的福尔马林气味让他想起母亲葬礼上的白菊。
浸泡在液体中的婴儿标本脐带缠绕着青铜钥匙,腹腔处缝合线呈现奇特的DNA双螺旋图案。
当技术科小吴惊呼"这孩子的线粒体与您有99%匹配度"时,
远处突然传来海关大钟的报时声——整点的《东方红》乐曲里,
夹杂着类似老式电报机的滴答声。琳珏在暴雨中摔碎了伞骨。
当她摸黑爬进福州路旧书店阁楼时,
1985年版《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正翻在心脏移植章节,
泛黄的书页上用红蓝铅笔标注着切尔诺贝利的辐射数据。
更可怕的是夹在书中的老照片——庄尧六岁生日照背景里,本该是母亲怀抱的位置,
现在坐着穿白大褂的苏曼殊。"这不可能..."她颤抖着举起放大镜,
照片边缘的台历显示1983年4月,而苏曼殊的失踪案发生在1990年。
暗房突然断电的瞬间,红色安全灯在墙上投出个人影,
那人手里握着的正是她在解剖室丢失的钢笔。庄尧在滂沱大雨中撞开父亲办公室的门。
IBM电脑屏幕闪烁着"Lazarus_Project_86"的登录界面,
当他输入从琴盒钥匙上拓印的乌克兰文密码时,
打印机突然自动吐出张浦东地形图——陆家嘴核心区被标注为"克隆体培养舱最佳日照区",
而标注日期竟是2003年。解剖室的警报器突然尖啸。当众人冲进去时,
原本存放琥珀的真空箱爬满冰裂纹,箱内温度显示零下196℃。更诡异的是监控录像显示,
低温警报触发前一分钟,有个穿八十年代警服的身影在物证柜前停留了77秒,
而那人胸牌上的编号属于三年前因公殉职的老局长。
琳珏在凌晨三点的外滩防汛墙下发现第五个标记。潮湿的砖缝里嵌着半枚琥珀碎片,
内部封存的竟是缩小版的庄尧警号。当她用打火机烘烤时,
树脂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1990年的苏曼殊正在给婴儿喂奶,
而那个孩子耳后有颗与庄尧一模一样的朱砂痣。
第三章:镜廊迷宫中国银行花岗岩外墙上的冰棱折射着霓虹,
庄尧的呼吸在青铜钥匙插入锁孔时凝成白雾。保险箱弹开的瞬间,
一股混着樟脑与放射性碘伏的气味扑面而来。泛黄的《红旗》杂志下压着父亲的工作证,
职务栏赫然印着“中苏联合基因工程特别办公室主任”,
发证日期是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爆炸当天。
证件照背景里尚未贯通的延安东路隧道泛着幽绿磷光,隧道口站着个穿防化服的身影,
左手缺失的无名指与庄尧父亲如出一辙。工作证夹层滑落的俄文电报残片上,
用红笔圈着“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клон列宁格勒克隆体”,
日期标注为1990年5月14日——正是苏曼殊失踪的次日。琳珏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站在徐家汇天文台顶层的射电望远镜操控室里,
IBM电脑屏幕正解析着从琥珀中提取的辐射数据。当她把庄尧的警号输入解码程序时,
显示屏突然闪烁出“Welcome, Subject 07欢迎,7号实验体”。
打印机疯狂吐纸,1990年上海电离层监测图上的异常波动,
竟与庄尧出生那天的太阳黑子爆发曲线完全重合。“琳记者对苏联科技遗产很感兴趣?
”身后响起带乌克兰口音的中文。她转身时撞翻了试剂架,
穿白大褂的“苏曼殊”正举着针管微笑,
针尖滴落的液体在环氧地板上腐蚀出DNA双螺旋图案。“知道为什么选上海吗?
”女人指尖划过窗外的浦东工地,
浮地脉能稳定克隆体的量子纠缠......”庄尧此刻正用钥匙划开父亲书房的檀木地板。
暗门后弥漫着液氮的森冷白雾,镜面长廊两侧的防弹玻璃柜内,
七枚琥珀标本悬浮在淡蓝色溶液中:第一枚包裹着仍在跳动的心脏,
血管连接着刻有“沪A-1990”的微型车牌;第二枚封存的海马体表面布满晶状突起,
在解剖室见过的辐射变异组织;第五枚的视网膜标本在强光下显影出外滩18号的建筑图纸,
虹膜纹路竟是琳珏的指纹......琳珏的钢笔在通风管道里滚落。
她匍匐在生物研究所的管道中,窥见下层实验室排列着九个圆柱形培养舱。
每个舱内都漂浮着与苏曼殊相貌相同的躯体,
但她们的右手小指都呈现庄尧父亲特有的冻伤畸形。
更骇人的是贴在舱体的标签:“Ленинград-07,
保质期至1994.6.12”。庄尧的指节在第七枚琥珀前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