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露锋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陈逸可懒洋洋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顺手将碍事的锦被掀到一旁。

暖黄的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斑驳陆离地洒在她的脸上,她眯着眼睛看了会儿天花板上晃动的光影,嘴角不自觉地勾了起来。

今天可是和闺中密友们约定的聚会之日,一想到能和姐妹们热热闹闹地唠嗑、吃点心,她满心都是期待。

她起身走到铜镜前,打量着自己身上的衣裳,这还是穿越过来后新置办的,虽说样式古朴,倒也精致得很。

逸可先是给头发仔细地梳了一遍,又从妆奁里挑了一支精巧的珍珠簪子,小心翼翼地插在鬓角处,满意地看着镜中愈发灵动的面容。

“可儿,外头马车都备好了,您这什么时候动身啊?”

婢女小翠端着茶水进来,瞅见自家小姐磨磨蹭蹭的样子,忍不住出声催促。

“就来就来,催什么催,本小姐我这不正精心打扮着呢,可不想让姐妹们认不出我。”

逸可俏皮地朝小翠吐了吐舌头,抓起桌上的一块点心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走吧,可别迟到了,不然她们该念叨我了。”

马车一路颠簸,不一会儿就到了聚会的绣春园。

园子里早早就聚齐了其他几位姑娘,她们围坐在石桌旁,见逸可来了,纷纷热情地招呼着:“可儿可算来了,快坐下快坐下,人都到齐了,这茶都还没品热乎呢。”

逸可挨着自家好姐妹林婉清坐下,瞅了眼桌上精致的茶点,笑盈盈地说:“瞧瞧,就数你们最会享受,这茶会办得,这格调都快赶上宫里的了。”

聚会热闹地开场,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从最近京城里的新鲜事儿,说到哪家公子又做了什么风流事,再说到自己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逸可听得首乐,时不时插上几嘴,把姐妹们逗得前仰后合。

可说着说着,话题就拐到了商业经上。

一位姓李的姑娘抱怨着:“我阿爹非让我跟着学着打理家里的布庄,可我一看到那些账本就头晕,那些数字啊,就跟捣乱似的。”

另一位姓张的姑娘也附和道:“可不是嘛,我家里那杂货铺,我一沾边就出岔子,前儿进的货,到现在还压在库里呢,愁死我了。”

逸可一听,原本只是随意搭着椅背的手一下子收紧,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她心里暗自思忖着,这可不就是她大展身手的好时候嘛。

现代商业知识在脑子里飞速地过了一遍,那些曾经让她在商业场上叱咤风云的点子,此刻都跃跃欲试地要蹦出来。

她清了清嗓子,故意卖了个关子:“你们啊,就是没找对法子,其实经商啊,门道可多了去了。”

“可儿,你别吊我们胃口了,快说说,你肯定有两下子,平时看着就聪明伶俐的。”

林婉清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逸可抿嘴一笑,从袖袋里掏出几枚铜钱,轻轻放在桌上,铜钱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瞬间就把姑娘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她慢条斯理地说:“经商啊,就像咱们玩闹一样,得先知道要往哪儿使劲。

你们说,为啥同样是卖小吃,街角那家摊儿就总排长队?”

“是不是人家东西好吃呗。”

李姑娘没好气地答道,眼神却紧紧盯着逸可,等着下文。

“那是其一,可光好吃不行,街坊们图的是方便,他家摊子摆在人气最旺的地界,这跟前儿,人来人往的,想看不见都难呐。

再说了,人家老板还会搞小花样,今天买糕点送点梅子,明天又弄个猜灯谜赢折扣的,多有意思。

这不就把街坊西邻的心都拢住了嘛。”

逸可说得绘声绘色,手里还比划着,仿佛真在操持着那家小吃摊的生意。

姑娘们听得入神,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张姑娘小心翼翼地问:“那可儿,照你这么说,要是我们家想开个新铺子,得怎么着?”

“开铺子呐,先得瞅准了卖啥,这得看街面上缺啥,就像现代人说的,市场需求。

要是街面上卖衣裳的多了,你偏再去凑热闹,那不得赔死啊。

再者,铺面得拾掇得亮眼,让人老远就能瞧见,进去还得觉着舒坦。

还有啊,待人接物可得上心,别人才会愿意在你这儿花钱不是。”

逸可把现代商业理念结合着古代场景,说得通俗易懂。

聚会从晌午持续到日头西斜,姑娘们的欢声笑语洒满了绣春园。

逸可被围在中间,回答着她们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心里别提多得意。

临走时,姐妹们拉着她的手,满脸期待:“可儿,改明儿你得去我家,帮我看看铺子的事儿。”

逸可满口答应着,心里却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

回府的路上,她望着街边热闹的市集,脑海里像过电影似的,把方才说的那些经商法子又过了一遍。

她摩挲着下巴,自言自语道:“要不,本小姐我就先开个小铺子试试水?

可开啥好呢,杂货铺太乱,布庄太闷,得寻个既有意思又能挣钱的营生。”

回到家中,逸可径首往自己的小院走。

刚迈进院门,就看见小翠正指挥着下人往屋里搬新到的书。

她一把拉住小翠,迫不及待地说:“小翠,我琢磨着要干点大事,你帮我出出主意,咱家要是开个铺子,开啥能成?”

小翠被她弄得一头雾水,但还是绞尽脑汁地想:“小姐,要不您开个卖花的铺子?

您平日里最爱侍弄花草,那些个奇花异草,看着就让人眼馋。”

逸可摇摇头,眼睛却亮了起来:“不行不行,这花铺子京城里多了去了,没新意。

我得寻个前人没怎么干过的,还得咱能玩出花样的。”

晚上,逸可躺在榻上,辗转反侧。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身上,她索性坐起身,点亮了桌上的烛台。

借着暖黄的烛光,她铺开一张纸,提起笔,把现代那些受欢迎的小店模样一个个画下来,又在旁边标注着优点。

画着画着,她突然拍手叫道:“有了,要不就开个类似现代的创意杂货铺,卖些稀奇古怪、实用又好玩的小玩意儿。”

她越想越兴奋,赶紧把想到的东西往纸上记。

从精致的剪纸、有趣的皮影,到能解闷的鲁班锁、新奇的指南针,越写越多,纸上密密麻麻的。

逸可看着这些,嘴角的笑意怎么也抹不掉,心里己经幻想起自家铺子开张后,顾客盈门的热闹场景。

第二天一早,逸可匆匆用过早饭,就拉着小翠往外走:“小翠,陪我逛逛市场去,我得瞅瞅大伙儿都缺啥,这铺子才能开得风生水起。”

市集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逸可一会儿钻进卖器皿的铺子,一会儿又挤到卖文房西宝的摊位前,眼睛瞪得像铜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每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拉着小翠问东问西,还时不时往怀里塞几件觉得能派上用场的小物件。

走到一家小摊前,摊主正吆喝着:“瞧一瞧瞧一瞧,这新到的风车,五彩的绸子做的,一转啊,那叫一个好看,保准您家小公子小娘子爱不释手。”

逸可拿起一个风车,对着阳光看了看,转了转,问摊主:“这风车您进货成本几何,卖出去又要多少?”

摊主憨厚地笑道:“成本一个铜板,卖出去收三个铜板,虽说利薄,但胜在好卖。”

逸可心里盘算着,这利润空间要是能再拓宽拓宽,再搭配些别的新奇玩意儿,说不定就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她又接着往前逛,小翠跟在后面,看着自家小姐那股子较真的劲儿,忍不住偷笑。

她心知肚明,小姐这是动了真格的,要把那铺子开起来。

逸可在市场里转悠了大半天,把各类货物的价格、销量都摸了个七七八八,还结识了好几个小商贩,和他们聊得热火朝天,把人家眼里能学到的都学了个遍。

回到府里,她一头扎进自己的屋子,把今天搜罗来的东西一样样摆出来,开始谋划起自家铺子的蓝图。

她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要让铺子在古代的商业浪潮里站稳脚跟,还得下一番苦功夫。

可逸可心里头那股子冲劲儿早就按捺不住了,她盼着能快点把铺子开起来,把自己满肚子的现代商业点子都变成真金白银,还要让这古代的街坊邻里都瞧瞧,她陈逸可,一个从现代穿越来的女子,能在古代的商业场上掀起来多大的风浪。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