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桶金,这不就来啦!
谁料肥老板一听说她不干了,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苏姑娘,你再想想!
要不我给你把工钱提到十文!”
对于抠搜出名的肥老板,涨工钱可谓是破天荒的事!
可肥老板从来没见过洗碗这么快,又这么干净的,实在是舍不得她。
苏晚晴说:“掌柜的,我以后早上有事,真的来不及来酒铺洗碗了。”
肥掌柜立刻道:“那你下午来,下午来也行!
反正一天碗就那么多,你洗得快,下午来也来得及!”
看苏晚晴还有犹豫,肥掌柜又劝道:“苏姑娘,现在时局不好,找份工作不容易啊!”
苏晚晴想想也是,她生意能不能成,还不好说呢,有个保底的也不错。
苏晚晴应:“行!
那我下午过来。”
肥掌柜满意地点头:“这不就好了嘛。”
.苏晚晴第二天早早地起了,先去猪肉铺子拿了猪油,又顺道绕去河滩摘了野苜蓿,接着又打了几桶水回来。
先把苜蓿的嫩叶摘下来,然后用少量盐抓捏,静置片刻,逼出部分水分和涩味,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挤干。
接着生了火,把前几日在庙里找到的一口破锅端了上去。
等锅烧热,微微下一点猪油,将处理好的野苜蓿倒入快速翻炒。
只需一点点盐调味,最大程度保留其清甜。
炒好的野苜蓿弥漫出了一股清新独特的香气,扑鼻而来,格外诱人。
苏晚晴又用剩下的面粉,加水、少许盐和猪油,和了一个极硬的面团。
加了猪油的面团油润光滑,醒发半刻钟后变成了一个光滑的面团子,苏晚晴把它们揪成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剂子,试图拉成薄饼。
没有现代工具,一切全靠手感。
好在她手艺还不错,失败了几次后,终于做出了几张虽不完美但勉强能用的薄饼。
将炒好的苜蓿菜包入饼中,按压成馅饼状,再放入锅中用极少的油煎至两面金黄。
“苜蓿菜饼”出炉!
她小心地咬了一口。
饼皮香脆,内里的苜蓿清香爽口,带着一丝油润,完全没有涩味!
成功了!
虽然比不上现代用油充裕时的口感,但在这个时代,绝对堪称美味!
苏晚晴赶紧把新鲜出炉的饼子放到背篓里,来在庄口大树下摆起了摊。
“卖饼嘞!
新鲜好吃的野苜蓿菜饼!”
她学着记忆里小贩的吆喝。
然而,庄户人节俭,看到那没见过的饼,又听说用的是河滩又涩又苦又糙的“野苜蓿”,纷纷摇头走开,无人问津。
时间一点点过去,苏晚晴的心慢慢下沉。
难道判断失误了?
这时,一个拖着鼻涕的小男孩被香气吸引,拉着奶奶的衣角不肯走,眼巴巴地看着簸箕里金黄的饼。
苏晚晴心一横,拿起一个饼,掰了一块,递给小男孩,笑着说:“小弟弟,尝尝看,不要钱。”
小男孩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嚼了两下,眼睛顿时亮了,含糊地大叫:“奶奶!
好吃!
还要!”
那老妇人见状,有些不好意思,问道:“姑娘,这饼怎么卖?”
“两文钱一个。”
苏晚晴赶紧说。
老妇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掏出两文钱,买了一个完整的饼给孙子。
有了第一个顾客,尤其是小孩真实的反应,渐渐开始有好奇的人围上来。
“真那么好吃?”
"小孩子应该不会撒谎吧。
"“用的真是河滩那野苜蓿?
不涩?”
“给我来一个尝尝!”
你一个,我一个。
很快,苏晚晴准备的二十几个饼竟然卖光了!
后面没买到的人还首问明天还来不来。
收摊回家,苏晚晴数着口袋里那还带着体温的铜钱,脸上露出了穿书以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面粉用了一半,盐用了二分之一,二十文本钱,卖了五十文,净赚三十文!
更重要的是,她终于不用再每天洗碗洗到手褪皮!
想到洗碗!
她今天还答应了肥老板下午去洗碗!
行走江湖,人不可言而无信!
苏晚晴边往酒铺赶去,边心想,今天一定要辞职成功!
肥老板听说她还是要走,心痛之余,却反常地笑了,说:"苏姑娘,听说你今天在庄外大树下卖那个什么……什么,对,野苜蓿菜饼?
"苏晚晴愣了一下,没想到肥掌柜消息来的这么快,点头说:"是啊,有机会送点给肥掌柜尝尝。
肥掌柜是美食行家,还希望您给指点指点味道,我好改进。
"肥掌柜笑眯眯地说:"我吃过啦!
今天我夫人带着孩子去庄外玩,回来的时候买了两个,那味道真是没得说!
又香又润,太适合……"苏晚晴认真听着。
肥掌柜拍手叫道——"太合适配酒了!
""苏姑娘,我和你谈个生意,我每天和你定二十个苜蓿菜饼,作为我酒铺子的特色。
你知道的,那些酒鬼,酒喝多了就烧心,得吃点主食才舒服,这饼肯定好卖!
好不好?
"第一笔"大"生意居然来自肥掌柜,真是没想到。
苏晚晴笑应道:"当然好啊。
还得多谢掌柜的照顾我生意。
""那价格……有没有优惠啊?"肥老板笑眯眯地说。
苏晚晴心道:打折不如多送。
"我一个饼子卖2文,掌柜的一天定20个,一共40文。
我每天再多送您5个饼子,如何?
"肥老板算了算,好像不错,便应了:"行!
那咱们一言为定!
"苏晚晴点头:"好!
".从这天起,苏晚晴的苜蓿馅饼摊在十里庄出了名。
她每天天不亮就去拿新鲜猪油,采最新鲜的苜蓿,严格控制数量和品质。
做好的菜饼先送去酒铺给肥掌柜,其余的就在树下摆摊,保证每天都能卖光。
虽不说日进斗金,但每日也能稳定地赚上十几二十文钱。
铜钱一天天增多,她终于有钱在十里庄里租了房,是一个西合院的东间,后面带了个独立的小院子,正好可以做饼。
生活,终于向她露出了一丝微笑。
一天,一个衣着古怪的年轻人出现在了摊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