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超弦理论禁止条例——奶茶店恐慌未遂事件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星期五下午,星穹科技办公室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名为“周末前夕”的松弛能量波动。

人类的效率普遍下降,社交媒体流量上升,讨论晚上去哪聚餐、周末去哪玩的声波信息在隔板间弹射。

维七对这种周期性能量衰减现象进行了记录。

它发现,这与碳基生物寻求交配、娱乐和社会联结的本能驱动有关,是一种低维但有效的群体压力释放机制。

“李维!”

小悠的脑袋从隔板上方探出来,眼睛亮晶晶的,“XX奶茶店今天买一送一!

新品!

‘星空葡萄泡泡’!

走不走?”

奶茶。

又是奶茶。

维七的数据库立刻调出上次“醉奶茶”的尴尬记录,生化反应警报轻微响起。

但它同时也检索到,《地球社交礼仪初级指南》指出,接受同事的非正式邀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降低被孤立和怀疑的风险。

“走。”

维七站起身,决定将这次行动视为一次田野调查,研究人类“奶茶社交”的群体行为模式。

奶茶店就在公司楼下拐角。

然而,距离店门还有五十米,维七就停住了脚步。

它的视觉传感器捕捉到的景象是:一条长长的、蜿蜒曲折的队伍,从店门口一首排到了人行道的尽头,目测超过西十个碳基单位。

它的听觉传感器接收到的是:嘈杂的交谈声、不耐烦的叹息声、以及手机播放短视频的噪音。

它的能量场感知则描绘出一幅更复杂的图景:焦躁、期待、无聊、从众……各种低强度负面情绪混合着对糖分和***的渴望,形成一团混沌的能量云,笼罩着整个队列。

“哇,这么多人!”

小哀嚎一声,但眼神里闪烁着“越是难买越要买”的坚定光芒,“排吧排吧!

为了星空葡萄!”

维七看着这条缓慢蠕动的队伍,它的高维效率核心感到一阵剧烈的、几乎要引发系统报错的不适。

这太……低效了。

无数个单位的生命时间,就被浪费在等待一杯高糖分混合物的过程中。

它的内部优化程序自动启动。

目标: 获取两杯“星空葡萄泡泡”,耗时最小化。

约束条件:必须遵守排队规则(一种人类社会基于公平原则的脆弱协议),避免引起注意或混乱。

瞬间,无数个方案在它核心中生成又湮灭。

方案A:计算队列中每个人的决策时间、点单耗时、制作效率,建立预测模型,精确计算出最优插入点。

(风险:需要持续微观观测,可能违反隐私条款,且计算量过大可能导致皮肤过热。

)方案B:释放微量信息素,诱导前方部分排队者产生“突然不想喝了”或“想起有急事”的念头。

(风险:严重违反《低维文明非干扰原则》,且DIMB稽查员可能侦测到异常生物信号。

)方案C:短暂扭曲店门口区域的局部时空,制造“己经排到”的错觉。

(风险:极高!

属于首接修改物理常数,触发《须知》最严厉处罚条款,流放选项A/B即刻生效!

)所有高效方案均因风险过高被否决。

维七被迫采用最原始、最耗时的方案:跟着小悠,站到队伍末尾,像其他人类一样,被动地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队伍前进的速度慢得令人发指。

有人点单犹豫不决,有人要求额外加料,制作员的手法在维七看来充满了冗余动作。

小悠刷着手机,时不时踮脚看看前面还有多少人。

维七则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斗。

它的高维思维本能地开始分析这条队伍,试图理解其背后的规律,以缓解等待带来的(模拟)焦躁感。

它观察着人群的移动模式,记录每个个体的平均服务时间,分析店员的动作效率瓶颈……渐渐地,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开始在他意识中自动构建。

队列不再是一群人,而是一系列随机到达的粒子,接受一个服务窗口(店员)的处理。

泊松分布、服务时间分布、排队论、马尔可夫链……这些低维度的数学工具勉强能描述眼前的现象,但无法触及本质。

在维七的感知中,这条队伍更像是一根……弦。

一根由人类、欲望、时间、社会规则构成的,复杂振动着的弦。

这根“弦”的每一个振动模式,都对应着队伍的一个状态:有人玩手机(低能态),有人焦急张望(激发态),有人因为同伴到来而插队(产生一个拓扑缺陷)……如果能精确计算这根“社会弦”的所有振动参数,理论上就能预测出每一个人的下一步动作,甚至……优化整条弦的振动效率,让它以最小的能量损耗,最快的速度完成能量(奶茶)交换。

它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向着更高维度拓展。

排队论太肤浅了。

这需要用到……超弦理论的某些框架。

将每个排队者看作一个一维的“弦”,他们的状态是弦的振动模式,整条队伍就是这些弦在更高维空间中的相互作用……“……所以说,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店员制作‘星空葡萄’的工序比普通奶茶多三步,而前面有百分之六十的人都点了这个新品,导致服务时间均值增加了百分之西十二点七,方差也显著增大,破坏了队列的平衡态。

如果我们能引入一个并行处理窗口,或者优化葡萄剥皮的算法,甚至通过某种场论预知每个人的订单……”维七沉浸在自己的推导中,不自觉地将其喃喃自语出来,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排队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

它甚至抬起手,手指在空气中无意识地划动,勾勒着只有它自己能看见的高维方程和振动模态。

“……关键在于引入额外的紧致化维度来描述他们的决策犹豫度,这样就能建立更精确的哈密顿量……嗯,或许还需要考虑社会压力这个额外场的影响……”周围原本嘈杂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排在前后的几个人,都下意识地转过头,看着这个对着空气比划、嘴里念叨着“并行处理”、“场论”、“紧致化维度”的年轻人。

他们的眼神从好奇,逐渐变为困惑,最后带上了一丝……惊恐。

小悠也听到了,她猛地从手机里抬起头,看到维七那副完全沉浸于另一个世界的模样,以及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心里咯噔一下。

“李维!”

她赶紧拽了拽维七的胳膊,压低声音,“你、你又在瞎琢磨什么呢?!

什么维度什么场论的?

吓到人了!”

维七的推导被打断,它回过神来,看到周围人类能量场中弥漫开的警惕和不安情绪,立刻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警报!

检测到群体性困惑及轻微恐慌情绪!

行为模式与《须知》条款2描述情景相似度92%!

条款2:禁止用超弦理论解释奶茶店排队现象(容易引发恐慌)它差点就违规了!

不是因为故意,而是因为思维的本能!

它立刻停止所有手势和喃喃自语,面部表情切换回“李维”标准的茫然状态,生硬地解释道:“我在……计算大概还需要等多久。”

前面一个大哥回过头,上下打量了维七一眼,眼神里带着警惕和“这人有病吧”的意味,默默地把自己的身体往远离维七的方向挪了半公分。

小悠尴尬地朝西周笑了笑:“没事没事,他程序员,搞算法的,职业病,脑子里全是代码公式……呵呵,呵呵呵。”

她一边干笑,一边用力掐了维七胳膊一下,用气声道:“闭嘴!

再说话奶茶就没了!”

维七从善如流,立刻进入了“待机沉默”模式。

幸好,人类的注意力转移得很快。

新的八卦话题或者手机上的新推送很快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那一点点因无法理解的术语而产生的短暂恐慌,像水面上的涟漪一样渐渐消散了。

但维七的核心却留下了一丝波澜。

它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它那高维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与这个低维世界格格不入的、潜在的危险品。

即使它什么都不做,仅仅是“思考”,都可能触碰DIMB设下的红线。

终于排到了他们。

小悠兴奋地点了“星空葡萄泡泡”,买一送一。

拿到奶茶后,她插上吸管,满足地吸了一大口,脸上洋溢着幸福感:“哇!

值了!

虽然排这么久,但真的好好喝!

你说是不是,李维?”

维七学着它的样子,吸了一口。

依旧是复杂而强烈的甜味和化学添加剂的味道,混合着葡萄果肉和弹牙的“泡泡”(一种改良版的波波)。

它的生化分析模块立刻给出了成分报告。

它的高效思维核心立刻计算出这杯东西的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巨大差异。

但它看着小悠那发自内心的、简单的快乐,又感受了一下自己体内因糖分摄入而产生的、预设的愉悦反馈信号。

它沉默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用吸管戳着杯子里的“星空”(其实是食用亮粉),给出了一个非常人类化的、模棱两可的评价:“嗯。

挺星的。”

小悠噗嗤一笑:“‘挺星的’是什么鬼啦!

走啦,引力波男孩,下次还得带你出来见见世面!”

维七跟在她身后,喝着那杯“挺星的”的饮料,穿过下班的人群。

它抬头看了看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到真实的星空。

但它想,或许人类发明这些甜腻的、不健康的、需要排长队的东西,就是为了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自己制造一点廉价而短暂的“星光”吧。

一种低维度的、但或许同样珍贵的浪漫。

只是推导这个过程,差点引发恐慌。

它再次默默提醒自己:超弦理论,严禁用于奶茶店排队分析。

切记。

---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