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起青萍
这些气息混杂着,真实得让站在门槛内的林薇,眼眶微微发热。
这就是她二十岁的家,位于城西一片即将被遗忘的老居民区。
低矮的平房连成片,墙皮斑驳,电线在头顶杂***织。
和记忆中后来被高楼取代的冰冷不同,此刻的破败里,带着鲜活的生命力。
“薇薇,发什么愣?
快走啊!”
母亲王秀英推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出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焦急,“百货公司面试可不能迟到!
托了多少关系才得来的机会!”
林薇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接过自行车:“妈,我去就行,您别送了,天热。”
她的声音比记忆中二十岁的自己沉稳许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王秀英愣了一下,总觉得女儿这一病醒来,哪里不一样了。
眼神更亮,也更沉静。
“那…那你路上小心点,好好表现!”
她絮叨着,眼里是殷切的期望。
在父母这辈人眼中,国营百货大楼的售货员,是顶顶体面的铁饭碗。
林薇跨上自行车,链条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她没有首接去百货公司,而是拐进了旁边一条更窄的巷子。
七拐八绕,停在一个不起眼的报亭前。
“叔,来份今天的《证券报》,再要一份《经济日报》。”
她的声音清脆,递过去几张毛票。
守报亭的老头有些诧异,抬头看了眼这个穿着朴素却眼神清亮的小姑娘:“哟,小姑娘还关心这个?”
林薇笑笑,没说话。
拿到报纸,她迫不及待地翻到金融版块,目光如鹰隼般扫过。
很快,她的指尖停在一条豆腐块大小的公告上——XX省XX市地方企业债券认购证将于本月25日开始发售。
就是它!
林薇的心脏猛地一跳。
前世模糊的记忆瞬间清晰:这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企业债券,认购证发行时无人问津,几乎烂大街。
但就在发行结束后不到一个月,国家突然出台政策,允许地方债券在特定市场进行柜台交易试点,其中就包括这支债券!
政策一出,原本无人要的认购证一夜之间身价百倍,在黑市上被炒翻了天!
无数人捶胸顿足,后悔当初没多买几张当废纸垫桌脚。
这是重生后第一个清晰、明确、且时间窗口极短的暴富机会!
投入小,见效快,风险相对可控!
她看了眼报头上的日期:1995年8月18日。
距离25号认购证发售,还有7天!
“时间足够了。”
林薇低声自语,眼神灼热。
售货员?
去他的铁饭碗!
她要抓住的是时代的浪尖!
她没有回家,而是骑着车首奔城市另一端——市图书馆。
在阅览室尘封的旧报纸堆里,她找到了更详细的关于那家地方企业的报道,确认了前世记忆无误。
然后,她开始翻找最新的房产信息版块,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每一个角落。
一个不起眼的小广告吸引了她的注意:急售!
西城老宅,独门独院,面积大,价格面议,绝对低于市价!
后面附着一个地址和电话。
西城老宅?
林薇脑中灵光一闪!
这个地方,她前世有点模糊印象,好像就在几年后城市第一批改造拆迁的范围内!
虽然具体补偿方案记不清了,但位置绝对没错!
现在买下,就是坐等拆迁红利!
原始资本!
原始资本!
这两个机会都需要启动资金!
林薇盘算着:家里现在能动的钱,恐怕只有父母省吃俭用存下、准备给她办嫁妆的几千块,还有她自己暑假打零工攒下的几百块。
这点钱,杯水车薪。
怎么办?
她合上报纸,靠在布满岁月痕迹的木椅上,闭目凝思。
九十年代中期,遍地是机会,也遍地是信息差。
她需要一个快速、安全、且能说服父母拿出“棺材本”的切入点。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她猛地睁开眼,嘴角勾起一丝狡黠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