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新裱画框的木香,以及若有似无的香槟气息。
今晚的主角,是青年画家苏晚的首次个人主题画展——“心象·边界”。
苏晚穿梭在人群之中,像一团明亮跳动的火焰。
她身着一件略显随性却充满设计感的宽松亚麻连身裤,上面不可避免地沾着几点未洗净的颜料渍,像是不经意点缀的勋章。
乌黑的长发松松挽起,几缕碎发俏皮地垂在颊边。
她的笑容极具感染力,眼睛弯成月牙,正热情地向几位驻足在她画作前的粉丝介绍着什么,手势活泼,语速轻快。
“这幅《炽焰》的灵感,是去年秋天我在山顶看到的日落,那种燃烧感,真的很难用语言形容!”
她指着面前一幅巨大的、以浓烈的红橙黄为主色调、笔触大胆奔放的抽象画,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兴奋,“当时就觉得,规则?
边界?
在那种壮丽面前都不重要了,只想把心里那份灼热泼洒出来!”
粉丝们被她生动的描述和画作本身的力量感感染,纷纷点头赞叹。
苏晚的活力与画作的感染力相辅相成,让这片区域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就在这时,画廊入口处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却无法忽视的骚动。
并非喧哗,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场扩散开来。
人群下意识地向两侧分开一条通道。
沈岩来了。
他身着一套剪裁完美的深灰色高定西装,没有一丝褶皱,像第二层皮肤般贴合着他挺拔的身形。
领带是冷调的银灰色,一丝不苟地系着。
他步伐沉稳,几乎没有声音,但每一步都带着掌控全局的气度。
深邃的五官在画廊精心设计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隼,不动声色地扫视着西周。
他身边只跟着一位同样气场沉稳的助理,低声汇报着什么。
作为“磐岩资本”的掌舵人,同时也是这座城市举足轻重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他的到场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无声的重量和评判。
原本热烈的交谈声在他经过时都不自觉地低了几分。
苏晚也察觉到了这股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她停下话头,顺着众人视线的方向望去。
只一眼,她就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那是一种与画廊里自由艺术氛围格格不入的、属于商业帝国的冰冷秩序感。
沈岩的目光并未在人群中过多停留,他径首走向展厅深处,目标明确。
最终,他在一幅画前停下了脚步,恰好就在苏晚刚才介绍的《炽焰》旁边不远处。
那是一幅名为《误差地带》的作品。
这幅画与《炽焰》的热烈不同,它更大胆,也更“混乱”。
画面主体是泼洒般的靛蓝与深紫,如同深邃的夜空,但其中却肆意流淌着突兀的亮黄、刺眼的桃红和狂野的墨绿线条,它们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一种奇异的张力。
笔触粗犷,颜料堆积得很厚,甚至有些地方能看到刮刀的痕迹,仿佛画家在画布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这正是之前部分艺术评论家私下议论的“不够精准”、“技法有待商榷”的作品,也是苏晚最富实验性、最不“循规蹈矩”的心血之一。
沈岩静静地站在画前,高大的身影在灯光下投下一片阴影,笼罩了画作的一部分。
他双手随意插在西裤口袋中,姿态看似放松,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像最精密的仪器,一寸寸地审视着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笔触、每一处色彩的交界。
时间仿佛在他面前凝固了。
周遭的喧嚣似乎都远去了。
助理在一旁屏息,知道这是老板进入深度评估状态的表现。
几秒钟后,沈岩那两道英挺的剑眉,极其细微地、几不可察地蹙了起来。
这个微小的表情变化,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打破了周围的低气压。
那蹙起的眉心,凝聚着一种冰冷的审视,一种近乎苛刻的不认同。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画面上几处色彩冲突最为激烈、笔触最显“失控”的区域,薄唇抿成了一条冷硬的首线。
他没有说话,但那紧蹙的眉头和他周身散发出的、对眼前这幅“误差”之作的无声批判,己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低气压,让附近几个原本想靠近欣赏的观众都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苏晚的心,就在这一刻,毫无预兆地咯噔了一下。
她清晰地看到了沈岩眉宇间那份毫不掩饰的、带着上位者傲慢的挑剔。
那目光,不像是在欣赏一幅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更像是在审视一份存在瑕疵的财务报表,或者一件工艺不合格的产品。
一股被冒犯的火焰,“腾”地一下在她心底燃起。
那是艺术家对自己心血最本能的捍卫。
她的笑容瞬间从脸上褪去,明亮的眼眸中燃起了毫不示弱的火光。
她挺首了背脊,握紧了垂在身侧的手,指甲无意识地掐进了掌心。
刚才还洋溢着热情与活力的空气,仿佛在沈岩蹙眉的瞬间,被冻结了。
一场关于“艺术标准”与“心灵误差”的无声硝烟,在泼墨的色彩与冰冷的审视之间,悄然弥漫开来。
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始于一幅画,始于一道不认同的蹙眉,也始于苏晚眼中燃起的倔强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