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会说话的中药

伍佰医馆 今朝似酒 2025-01-02 22:56:4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开业初期,压根就没什么人进来,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大医院,而不是这种中医诊所,就这样一个上午过去了,裘无愧也不急心想总会有人的,有一个就一定会有两个。

午后时分,一位老者慢慢走进医馆。

他看起来身体虚弱,咳嗽不止。

裘无愧赶忙将老者迎进医馆。

嘱咐老人坐下,随后便问着老者道:爷爷您叫什么名字?

您这次主要是咳嗽吧?

咳了多久了?

您晚上盗汗严重么?

脸一首都是这样红么?

还是就每次到午后就会这样?”

,老者喘息着,断断续续地回答:“咳……咳……一年多了,特别是夜里,咳得更厉害。

吃也吃不多,睡也睡不好,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下午就感觉烦躁。”

听完老者的叙述,裘无愧更加专注地进行“切”诊,他轻轻搭在老者的手腕上,闭目凝神,细心感受着脉象。

片刻之后,他缓缓睁开眼,在自己的笔记上认真地写着:“张俞,男,69岁,咳嗽一年余,舌红,苔少,脉细数,夜间加重,食欲不振,睡眠不佳。”

写完这些,裘无愧眉头微蹙,心中己有了几分判断。

他轻声对老者说:“张大爷,您这咳嗽怕是与阴虚火旺有关,加之年事己高,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所以病情缠绵难愈。

不过您放心,我会根据您的情况,为您配制一剂滋阴润肺、止咳安神的方子。

但记得,药虽好,也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多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些。”

说完,裘无愧起身走向药柜,开始挑选药材。

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每一味药都经过仔细挑选,这时候脑子里突然有一个声音响起唱着一首诗:“木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随后又来一首: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裘无愧便问老者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老者摇头后奇怪道:“我耳聋了?

怎么有人读十八反和十九畏啊?”

这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一株草药道:“你没聋,我是麦冬,知道***嘛的么?”

无愧道:“麦冬?

甘、微苦,微寒。

归心、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那株草药骄傲道:“算你小子功底还行。

你会继续解锁我的小伙伴,和你一起看病人。”

裘无愧心中一惊,眼前的情景实在超乎他的想象,一株草药竟然能与他对话,还自称为麦冬。

他定了定神,好奇地问道:“麦冬兄,你是说,你还有其他草药伙伴?

它们也能像这样与我交流,帮助我诊断病情吗?”

麦冬轻轻摇曳着叶片,似乎在点头:“没错,我们中草药界自古便有着深厚的底蕴与灵性。

在这片大地上,每一株草药都承载着自然的力量与智慧。

我是麦冬,善于养阴生津,而我的朋友们,则各有千秋,比如能清热解毒的金银花,温中散寒的生姜,还有安神益智的远志……随着你对草药之道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会逐一现身,助你成为更加出色的医者。”

裘无愧闻言,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期待。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获得了几位草药朋友的帮助,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医学奥秘的大门。

他恭敬地向麦冬行了一礼,道:“麦冬兄,请指引我如何开启这段旅程。”

麦冬满意地点了点叶片,随即一道微弱的光芒从它身上散发开来,照亮了裘无愧的心房,也似乎在他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草药图谱。

每一株草药都栩栩如生,伴随着它们的名字与功效,缓缓流淌进裘无愧的记忆之中。

“从今往后,每当你遇到病人或者疑难杂症,心中默念我们的名字,我们便会在你的意识中显现,指导你如何配伍,如何运用。

但记住,医者仁心,用药需谨慎,不可贪功冒进。”

麦冬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随后继续说道:“好了,你现在可以告诉我给这位咳嗽的患者用什么方子了。”

裘无愧闭目凝神,感受着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

当他再次睁开眼道:“阴虚火旺,沙参麦冬汤组成有: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天花粉,”说到这,裘无愧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脑海中快速回忆并确认每一个细节,接着继续说道:“再加入一些贝母和杏仁,以加强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这个方子既能滋阴润肺,又能缓解咳嗽与烦躁,对张大爷的病情应该大有裨益。”

说完,他再次走向药柜,这次他的动作更加迅速且充满自信,按照心中所想,一一取出所需的药材,精准称量。

每拿起一味药,他都能感受到那药材仿佛有了生命,轻轻地在他的指尖跳跃,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温暖与力量。

麦冬在一旁默默见证着这一切,心中暗自点头,对裘无愧的领悟能力和对草药之道的敬畏之心感到欣慰。

当所有药材准备完毕,裘无愧开始动手煎制药汤,整个医馆内弥漫起一股淡淡的药香,那是古老智慧与现代关怀交织的气息。

不久,药汤熬制完成,裘无愧小心翼翼地将其倒入碗中,端到张大爷面前,轻声说道:“张大爷,这是我为您准备的沙参麦冬汤,请您趁热服用。

记得,每天按时服用,同时注意休息和饮食,相信您的病情很快就会有所好转。”

张大爷接过药碗,眼神中闪烁着感激与信任。

他缓缓饮下药汤,一股暖流自喉咙滑入心田,似乎连日来的咳嗽与不适都得到了些许缓解。

他笑着对裘无愧说:“小伙子,你这医术真是神了,我感觉舒服点了。

谢谢你,谢谢你!”

裘无愧微笑着摇了摇头,谦逊地说:“张大爷,是您的身体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我只是做了引导和辅助的工作。

您需要好好利用中药去怎么调理自己的身体。”

在与张大爷的闲聊中,裘无愧渐渐得知了他的更多故事。

原来,张大爷的老伴走得早,留下他一人在这座城市默默守候着过去的记忆。

子女们全都在外地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虽然时常电话问候,但那份隔空的关怀总难以填补老人内心的孤独。

这次咳嗽的老毛病复发,他一开始并没打算告诉子女,生怕他们担心,更不愿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事业要忙,我不能成为他们的累赘。”

张大爷时常这样自言自语,眼神中既有无奈也有坚定。

现在啊我们年轻的时候远离家去打工,现在啊,小孩也有自己的家了要努力了。

裘无愧满脸同情道:“是啊,我父母也在外地打工,我做了蠢事,丢了工作,现在只能在这里开个小医馆。

没关系的爷爷,你有空常来找我玩。”

张大爷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柔和的光芒,他轻轻拍了拍裘无愧的肩膀,说道:“孩子,人生总有起起落落,能勇敢面对就是好的。

你看,我这把老骨头,不也还在坚持嘛。

你开了医馆,那就是给大伙儿带来健康的地方,多有意义啊。

以后啊,我这咳嗽啥的,就找你了。”

裘无愧听罢,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感激地点点头:“爷爷,你放心,我会尽我所能照顾好你的。

而且,我也想到了一个办法,或许能帮你缓解一些孤独感。”

张大爷好奇地问:“哦?

什么办法?”

裘无愧想了想,说:“咱们社区里其实有不少和您一样的老人,他们可能也面临着和您相似的情况。

我想,咱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下棋、书法、或者讲讲过去的故事,让大家聚在一起,既能打发时间,又能增进感情。

您觉得怎么样?”

张大爷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好主意!

这样一来,不仅能让自己不那么孤单,还能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分享彼此的故事,那该多好啊。”

于是,在裘无愧的协助下,张大爷开始筹备起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小组。

他们利用社区的活动室,每周固定时间举办活动,从最初的几个人,渐渐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

张大爷成了小组里的灵魂人物,他讲述的那些关于年轻时的奋斗、家庭的温馨、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总能触动每个人的心弦。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大爷的家里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清,他的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笑容。

子女们虽然不在身边,但通过视频通话看到父亲精神焕发的样子,也放心了不少。

他们偶尔还会寄来一些礼物,表达对父亲的支持和感激。

而裘无愧的医馆,也因为这份意外的缘分,变得更加温馨和有人情味。

许多老人来看病时,都会顺道带上自家做的点心或是小菜,感谢裘无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温暖的社交空间。

在这个小小的社区里,张大爷和裘无愧用自己的方式,编织了一张爱与关怀的网络,让孤独的心灵找到了归属。

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岁月的阴霾,照亮了彼此的生活,也温暖了周围每一个人的心房。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