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遇到他那一天风急雪大
只有两个外来户,一家姓陈,另一家姓吴。
曾家是村里的大户,特别到了曾有权这一辈,门第颇为显赫,曾有权有两个兄长,老大曾有贵考中解元,有功名在身,任职西安府,老二曾有富在姑苏经商,做丝绸生意,老三曾有权良田万顷,在曾家湾富甲一方。
现在来说说村里的外来户吴家,吴大志小时候随父亲从陇南移居到此,吴大志的父亲吴守信是个木工大师傅,年轻时候,吴木匠常年游走于陇陕两地,手艺活儿相当精湛,名气响当当,在方圆几百里颇受欢迎,他后来带着老婆和一双儿女定居到了曾家湾,盖了房子,倒也算得上家境殷实。
可惜吴木匠的好手艺并没有传给吴大志,吴大志从小顽劣,热衷于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到处闯祸,对父亲的木工手艺丝毫提不起兴趣,吴守信夫妻俩头疼不己。
女儿吴春燕性格随她娘,温婉顺从,到了豆蔻之年,便将其嫁与山梁梁对面村的王姓人家。
就在吴大志十七岁这年,吴木匠对儿子的无所事事恨铁不成钢,虽说儿子不成器,但他毕竟是吴家唯一的香火,吴木匠又不得不管,便狠心逼着儿子离家,去内蒙闯荡,他听说内蒙的皮毛生意红火,那边有一个做生意的本家兄弟,打算让吴大志去投靠他。
吴大志带着银元和几大串铜钱,背着包袱北上,到了一个叫喀尔喀的地方,一到了那里,他就把父亲的嘱托忘的一干二净,他没有去找父亲托付的本家亲戚,而是整天留恋于小客栈,喝酒赌牌,花天酒地。
很快,吴大志带去的钱财就被挥霍一空。
他成了身无分文的落魄者,见他付不起饭钱和住宿费,客栈老板便把他赶了出来。
此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傍晚,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他脸上。
他饥寒交迫,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走着。
突然,他听到一阵微弱的哭声,顺着声音找去,发现一个蜷缩在屋檐下的男孩,男孩子大概三西岁,穿的破破烂烂,光着脚丫,小脸冻的通红,见到吴大志,小男孩停止了哭泣。
吴大志动了恻隐之心,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爹娘对自己的疼爱,尽管自己现在自身难保,他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一锭银元,但还是将男孩拉了起来。
他西处寻找能躲避风雪的地方,终于他们两人在一个废弃的屋子中安顿下来。
他脱下身上单薄的衣服裹住小男孩,试图让他暖和一些。
男孩告诉吴大志,他叫巴图,他娘去年春天生病死了,他爹秋天又娶了一个女人,他爹常年在外贩卖牛羊,没时间管他,他爹不在家的时候,继母不给吃喝,他实在饿得慌,便偷吃了继母做的奶豆腐和烧麦,可不巧被继母发现了,继母恶狠狠的把他打了一顿,并将他赶出了门。
吴大志听后,想把小男孩送回去,小男孩紧紧的抱住他的腿,哀求着说坚决不回。
吴大志告诉小男孩,自己身上只有一点钱了,准备回陕西,询问是否愿意跟自己一起走,没想到小巴图没有丝毫犹豫。
于是,就这样小巴图跟着吴大志回到了曾家湾。
吴木匠看到狼狈而归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
过了几天,吴木匠气消了,想到儿子不争气,又没啥傍身本事,十里八乡的闺女也不愿意嫁到家里来,恐怕这辈子很难娶到媳妇了,思虑再三,他决定正式收养这个孩子作为吴大志的养子,小巴图改名吴小勇,就这样十七岁的吴大志成了吴小勇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