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请矜持,不然要生扑啦!第二章 选修课期末考试在线免费阅读
她上着一门偏冷门的选修课,这里面涵盖的知识点,上包天文,下包地理,一个学期过去,混日子的大学生们苦逼了。
当然,其中也包括何晴在内。
“呜呜早知道,上课就不一直看小说,不听课了!”
“丽萍啊,能不能把你的笔记拿给我看看啊?”
“喏,给你。”
何晴看向她的同桌,也是她的同班同学,王丽萍,与她同龄,今年十八岁,两人关系还不错,有说有笑的。
“不过,先说好,全是上课老师讲的内容,至于哪些是重点,我也不确定。”
王丽萍耸了耸肩,表示,她说的是实话。
何晴连连道谢。
其实,她也不是彻底没有听课,只是听一些,其他时间都被她用来看小说了。
因为浑水摸鱼的很多,也不止她一个,还有不少在课上,坐在最后几排,在那打游戏,什么王者啦,吃鸡啦,统统都不在话下。
当然,何晴并不在这其中。
她只是喜欢看小说而已。
看小说有些入魔了而已。
一天三顿饭,吃饭时都是一边吃,一边看小说,两不耽误。
此时,翻开王丽萍厚厚的笔记,啥啥都涉及一点,这该怎么死记硬背?
“丽萍啊,那个,你确定,这是这门课的笔记。”
“没错,千真万确。”
王丽萍耸了耸肩,肯定地点点头。
何晴咽了咽口水,这么多,临时抱佛脚,也背不完啊。
咱就是说,老师啊,真的没有重点吗?
真的不能画一个重点吗?
何晴终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
此时此刻,考试前的最后一堂课,选修课的内容都已经讲完了,嗷嗷待哺的大学生们,一个个都在期待地看着老师。
“老师,求您画个重点啊!”
整个大教室,可以容纳一两百人,两个班大班上课,这声音,可以想象,有多大了。
老师轻笑,“只要平日认真上课的同学们,通过考试的几率还是要大不少,重点就不必了,同学们各自保重。”
老师离开,只剩下哀嚎的一片。
学霸王丽萍,从蛛丝马迹中,哦,不是,从她自己的笔记,以及平时老师讲课的习惯,仔细回忆了一番,找到了一些考试重点。
站在老师办公室里,两人期待地望向任课老师。
“老师,这些,是不是考试必考的内容啊?”
老师看着两位好学的学生,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点了点头。
只是,看着老师肯定的眼神,何晴与王丽萍哀嚎了。
不,哀嚎的还是何晴,学霸不愧是学霸,将那股学霸之气,发挥地淋漓尽致。
“老师,考试的重点就是在极限函数,还有中药基础知识这两块吧?”
老师给了一个眼神,什么也没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何晴看着这重点,看着老师指出他们一起拿过来的平日作业中的问题。
“何晴同学,你这个函数图画歪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呀,必须要画标准,不能歪歪斜斜。”
王丽萍前来一看,果然如此,不仅仅是何晴有这样的问题,她自己的都有。
两人讨论一番,最后,还是暂时搁置,主攻函数去了。
“呜呜,不是这函数该怎么变化算啊?那个对应的倒数,到底是什么啊?
高数老师怎么还不回来呀,本来应该学到这一部分了,现在该怎么办?”何晴苦逼得不得了。
“不要着急,慢慢来,还有几天期末呢,高数老师出差培训去了。
估计是回不来了,至少,想要问老师问题,暂时不太行。
选修课咱就佛系一点吧,能过就过,过不了,大不了重修,反正又不是必修课。”
王丽萍安慰着何晴。
“哦,好吧。”
何晴临时抱佛脚,惊险地通过了考试。
至于这几天时间有多么地苦逼,她真的不想回忆。
“哇哈哈,终于考完试了,回家啰~”
“丹箐,你打算几号离校啊?肖兰,你呢,你又打算几号走?还有欣竹,都买好票了吗?”
何晴问着正在收拾行李的三个室友,她不急,反正吧,她应该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胆子还不错,并不是很害怕,一个住在空荡荡的宿舍里,也没啥。
考完试,学校里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很多学生,每天去食堂打饭,何晴都能够看到提着行李箱,背着书包,往学校大门走的学生,也不知道是哪个专业的。
有的系放假早,考试早,而有的系,考试晚,放假也晚。
很不巧,她们系也是这样。
“我打算六号走,离校登记表我上面填写的六号,你呢?何晴,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我啊,我十一号啊。”
“哟,那你真的是最后一个走的了。”
肖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肥宅的何晴,躺在床上的她,不露面,依然不影响她与大家的交流。
“嘿嘿,那没事,我一个人不怕。”
何晴相对来说,还是挺独立的。
一个人住,一个人搬家,一个吃饭,一个人睡觉,早已习惯了,做啥都是一个人。
这样孤独么?
孤独,但是,何晴很享受这份孤独,因为,她喜欢。
而一个人,也并不影响,她时不时与室友或者同班的女生一起去逛街,到处走走,聚聚餐。
小日子还真的很不错,除了混了一些日子以外。
“我啊,我九号。”
“我是七号,丹箐,你先走,你走了第二天我就走了。”
肖兰看向丹箐。
坐在自己位置上,正在认真看综艺的丹箐,转过头来,“那不错,可以啊,我六号晚上的飞机,几个小时后就可以到家了。”
“好嘞,那不错啊,我到时候十一号坐火车,我可是买的卧铺呢,哈哈,晚上可以睡觉啰,超爽的好吧!”
何晴骄傲得不行。
此前,考试带来的烦躁,一扫而空。
“行,那,下个学期见啦!”
“嗯嗯,下个学期见。”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四个来自四个不同省份的女孩,从开始的腼腆,到有些磕磕绊绊,再到如今相处的轻松愉悦,变化很大。
四人各自告辞,相约下个学期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