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截胡刘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幽州牧府的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

刘和将赵云引荐给麾下幕僚时,公孙瓒正捻着胡须冷眼旁观。

当赵云上前抱拳,甲叶碰撞发出清越声响时,公孙瓒忽然开口:“常山赵子龙?

听闻你家乡豪族辈出,怎会落得无钱进城?”

赵云面色一肃:“某虽出身寒微,却知忠勇二字胜过千金。”

刘和抬手止住公孙瓒的刁难:“伯圭兄,子龙武艺己在演武场见识过 三枪破我亲卫阵型,此等人才,岂是出身能限?”

他转向刘虞,“父亲,如今天下将乱,幽州虽固,却缺冲锋陷阵之将、运筹帷幄之臣。

孩儿在边关五年,所见者多为武夫,回京后遍观府中掾属,文缺治世之才,武少万人之敌。”

刘虞放下手中的《考工记》,眉头微蹙:“和儿有何打算?”

“孩儿想南下。”

刘和语气笃定,“荆州刘表素有贤名,麾下或多藏龙卧虎;而涿郡、渤海一带,亦有豪杰潜伏。

孩儿愿以巡视边境为名,带子龙等心腹南下,为父亲网罗人才。”

公孙瓒猛地起身:“南下?

如今乌桓蠢蠢欲动,太平道又在冀州作祟,少将军此时离开幽州,怕是不妥!”

他虽与刘和在边关有旧,但骨子里仍忌惮刘虞父子的声望。

刘和却笑了:“正因如此,才需提前布局。

伯圭兄放心,阎柔等将留守边城,料乌桓不敢轻动。

至于太平道……” 他指尖划过案头的《太平经》残卷,“燎原之火需先掐其引,而人才便是灭火的水。”

七日后,刘和以 “体察民情” 为由,带赵云及二十亲卫轻装南下。

时值二月,冀北的风雪尚未完全消融,官道两侧的村落仍透着萧索。

行至涿郡地界时,路边忽然聚起人群,隐约传来争执声。

“你这卖枣的,凭什么占我摊位!”

一个豹头环眼的壮汉掀翻了枣摊,枣子滚落一地。

被掀摊的红脸长髯汉子却不动怒,只沉声道:“我先来此,按规矩当占此位。

壮士若要争执,不如去见里正评理。”

“见里正?

某家便是里正的侄儿!”

壮汉叉腰狂笑,周围几个地痞亦跟着起哄。

刘和在马上挑眉:“那红脸的,可是关羽关云长?”

赵云细看片刻,点头道:“观其形貌,与少将军口中‘面若重枣,髯长二尺’相符。

那壮汉声如洪钟,或是张飞张翼德?”

正说间,一个身着儒衫的中年文士匆匆赶来,对红脸汉子拱手:“兄台,勿要动怒,我己劝住张兄弟。”

他又转向壮汉,“翼德,皆是乡里,何必如此?”

刘和心中了然:那文士定是孙乾。

前世史书虽未详载孙乾早年经历,但据野史提及,他与涿郡刘、张素有往来。

此时,刘备的身影终于从人群后挤出,他拍着张飞的肩膀笑道:“翼德,皆是小事,何必与兄台计较?

我请二位喝酒便是。”

他眼角余光瞥见骑马而立的刘和,见其甲胄精良、气度不凡,连忙整衣上前,“在下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敢问将军高姓大名?”

刘和尚未开口,身后的亲卫突然策马向前,亮出一面绣着 “公孙” 二字的小旗。

刘备看到旗徽,脸色微变公孙瓒在幽州势大,与他这 “汉室宗亲” 素无往来。

刘和翻身下马,故意扬声道:“原来是玄德公。

某乃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字仲平。

听闻涿郡多豪杰,特来拜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刘备,“不过,听闻玄德公自称汉室宗亲?

某家倒是好奇当今天子刘姓,宗正寺谱牒皆有记载,不知玄德公是中山靖王哪一支?”

到达涿郡之前,刘和以排亲卫在附近打探消息,听闻刘备与人交谈时都会以汉室宗亲自居。

这一问首戳要害。

刘备的 “中山靖王之后” 本就年代久远,难以细考,此刻被刘和当众质问,顿时语塞。

张飞却不耐烦地嚷嚷:“玄德公是汉室宗亲,那还有假?

你这小子哪来的,敢如此盘问!”

“哦?”

刘和冷笑一声,对亲卫使了个眼色。

亲卫立刻从行囊中取出一卷文书,展开道:“这是公孙将军让属下带给涿郡太守的信,内中提及:近日有奸人冒用汉室宗亲之名招摇撞骗,望各地严查。

若玄德公真是宗亲,不妨随我等去太守府,与宗正寺牒文核对一番?”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刘备头上。

他若真去核对,多半会露馅;若不去,便坐实了 “招摇撞骗” 的嫌疑。

关羽见状,眉头紧锁,看向刘备的眼神己多了几分疑虑,他最重信义,最厌虚伪。

刘和不再逼问,转而走向关羽,俯身作礼,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关于回礼答道:“将军有礼,某姓关名羽,字云长。”

刘和又俯身拾起地上的枣子:“壮士,此枣甘甜,可是出自涿郡?”

关羽见他态度转变,拱手道:“正是某家自种。”

“好枣。”

刘和将枣子递给赵云,“子龙,你可知涿郡除了枣,还有一样宝物?”

赵云心领神会,朗声道:“乃‘忠义’二字!

方才关壮士面对欺凌不动怒,此为‘义’;张壮士虽鲁莽,却敢为乡里出头,此为‘勇’。

某家少将军惜才如命,正欲为幽州牧招募栋梁。”

刘和接口道:“关壮士、张壮士,某家父亲治下的幽州,有粮有兵,更不缺建功立业的机会。

若二位愿随我回蓟州,某保二位做个牙门将,如何?”

张飞眼睛一亮,刚想开口,却被刘备拉住:“翼德,不可!

我等正欲……正欲何为?”

刘和打断他,目光如剑,“欲以虚渺的‘宗亲’之名,让二位为你出生入死?

玄德公若真有大志,何不以实学求进,却要靠虚名笼络人心?”

他转向关羽:“关壮士,某闻你曾因打杀恶霸而流亡,可知幽州律法严明,凡有真才实学者,不问出身?

某家父亲当年为甘陵相,破格提拔的寒门子弟何止百人。”

关羽本就对刘备的 “宗亲” 身份存疑,此刻听刘和言语恳切,又提及刘虞的仁德,不由得心动。

孙乾在一旁观察良久,见刘和谈吐有度、权势在握,远比前途未卜的刘备可靠,遂上前拱手:“刘将军求贤若渴,孙某不才,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刘备脸色煞白,眼睁睁看着关羽、张飞对视一眼,同时向刘和抱拳:“我等愿追随少将军!”

刘和收了关、张、孙乾,并未立刻返回蓟县,而是在涿郡停留了三日。

他让孙乾整理涿郡的户籍、钱粮数据,又与关羽、张飞在演武场切磋武艺,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势大力沉,张飞的丈八蛇矛猛如烈火,皆让刘和暗自心惊,更庆幸提前将他们收入麾下。

离开涿郡时,刘备并未前来送行。

刘和知道,这个未来的蜀汉昭烈帝,此刻定在某处咬牙切齿。

但他并不在意,历史的车轮己因他的到来而偏转,与其纠结于刘备的野心,不如抓紧时间布局。

“少将军,” 赵云在马上低声道,“那刘备虽未得关张,却似仍有图谋。”

刘和望着南方的天际,那里云雾迷蒙,如同即将到来的乱世。

他握紧腰间的剑柄,沉声道:“让他图谋去吧。

我等只需记住,幽州才是根基,人才便是利刃。

下一站,渤海郡。

早就听闻“渤海双壁”悍勇无比,去见识一下。”

马蹄踏碎残雪,刘和的队伍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行进。

他身后,是新收的猛将谋臣;他前方,是被改写的三国风云。

而此刻的刘备,还在涿郡的酒肆里,对着空杯长叹,他尚不知,自己错过的,不仅是两个兄弟,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