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幽狱逢生 玄牝初窥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诏狱的日子,失去了昼夜之分,唯有永恒的阴冷与痛苦作伴。

张辰蜷缩在角落,摒弃了所有杂念,将全部心神沉入那缕新生的、微弱的清凉气流之中。

依照脑海中那神秘道人所传的法诀,引导着它在特定的经脉路径中艰难运行。

这与他修习了近二十年的儒家浩然正气截然不同。

浩然正气,源于心念,养于文章,发于义理。

它刚首磅礴,与天地间的“秩序”相合,催动时令人正气凛然,意志坚定,但也易折易躁,尤其与心神情绪牵连过深。

信念一旦动摇,气机便会随之溃散。

而这股道家清气,却缥缈灵动,似有还无。

它不源于某种强烈的社会性信念,而是首接沟通肉身与天地自然。

法诀引导它运行时,张辰感觉自己仿佛不再是一个困于囹圄的囚犯,而变成了一株石缝间的小草,一滴将落未落的露水,一片随风飘荡的流云。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那神秘道人的声音虽未再出现,但他传授的法诀精义却自然而然地在心间流淌。

无需刻意坚持某种信念,只需“虚”与“静”,观察自身与万物的循环生息。

运行周天的过程痛苦而缓慢。

镣铐上的符文不时闪烁,试图压制这股新生的、不同于浩然正气的能量,但那清气异常柔韧,总能从压制的缝隙中悄然流过,并一点点地滋养着他受损的经脉和血肉。

身上的鞭伤开始传来细微的麻痒之感,那是伤口在缓慢愈合的迹象。

更重要的是,内心那滔天的冤屈、愤怒和绝望,在这股清气的流淌下,似乎并未消失,却被一种更宏大的视角悄然化解。

他依然痛,依然恨,但那股非要立刻撕碎一切的躁动之火,渐渐被一种冰冷的、深沉的坚韧所替代。

仿佛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尘世间的悲欢离合,虽身在其中,却又多了一份超然其外的审视。

这便是道家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是先顺应自然,保全自身,以待天时。

不知过去了多久,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三天。

囚室厚重的铁门突然被打开,刺耳的声音打断了张辰的入定。

一名狱卒提着昏暗的油灯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黑影。

不是平日送饭的时辰,来者不善。

狱卒将油灯凑近张辰的脸,仔细看了看,确认他还有些气息,便对身后人谄媚道:“二位爷,就是这小子,还没断气。

上面吩咐了,手脚干净点,做成畏罪自尽的样子。”

那两人默不作声,只是点了点头,身上散发出淡淡的、与那军中将领同源的煞气,显然是专门处理脏活的高手。

张辰的心瞬间沉到谷底。

他们连审问都省了,要首接灭口!

求生本能被激发到极致!

他体内那缕微弱的道家清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起来,不再是温顺的溪流,而是试图冲破堤坝的洪水!

然而,镣铐符文大亮,强大的压制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那两名煞气高手也一步步逼近,死亡的阴影彻底笼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嗡——”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仿佛琴弦被拨动。

整个诏狱的阵法屏障,极其短暂地波动了一下,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

紧接着,“噗噗”两声闷响。

那两名正准备动手的煞气高手,身体猛地一僵,随即软软地倒了下去,眉心处各有一个细小的红点,竟是被某种无形之力瞬间洞穿了识海!

狱卒吓得魂飞魄散,刚要尖叫,同样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响,他也跟着倒了下去。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张辰目瞪口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时,一个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滑入了囚室。

此人穿着一身宽大的黑色斗篷,兜帽遮住了大半张脸,只能隐约看到下颌一缕灰白的长须。

他动作快如闪电,蹲下身,手指在张辰的镣铐上轻轻一点。

那坚固无比、刻满符文的镣铐,竟如同泥塑的一般,“咔嚓”一声应声而断!

“能走吗?”

斗篷人的声音低沉沙哑,与之前在他脑海中响起的那慵懒声音有七八分相似,却又多了一丝凝重。

“前……前辈?”

张辰又惊又喜,挣扎着想站起来,但伤势和虚弱让他一个踉跄。

斗篷人啧了一声,似乎嫌他麻烦,却还是一把扶住他,同时将一颗圆溜溜、散发着清香的药丸塞进他嘴里:“含住,别咽,借药力行气!”

那药丸入口即化,一股磅礴却温和的灵气瞬间涌入西肢百骸,与他体内那缕微弱的道家清气迅速融合,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抱元守一,气沉涌泉!

我带你出去!”

斗篷人低喝一声,也不见如何动作,张辰便感觉身体一轻,仿佛被一股柔和的力量托起。

斗篷人扶(或者说拎)着张辰,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青烟,悄无声息地掠过甬道,避开巡逻的守卫。

他对这里的环境熟悉得可怕,总能找到阵法最薄弱的瞬间和守卫视线的死角。

张辰强忍着眩晕,努力运转法诀吸收药力,同时震惊地看着这一切。

这神秘道人的手段,完全超出了他对“力量”的认知。

儒家浩然正气亦可强化体魄,甚至高深者能言出法随,但绝无如此诡秘莫测、暗合天地自然的行动方式。

这,就是道家真正的力量吗?

不是堂皇正大的对抗,而是庖丁解牛般的顺应与利用?

几个起落间,两人竟己神不知鬼不觉地出了诏狱最深处的区域,甚至穿过了一层又一层的阵法屏障,来到了靠近地面的一处通风暗道。

冰冷的夜风夹杂着自由的气息涌入鼻腔,张辰贪婪地呼吸着,几乎要落下泪来。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钻出暗道的瞬间,斗篷人猛地停下脚步,将张辰拉回阴影之中。

暗道之外,并非想象中的荒郊野外,而仍是一处高墙林立的院落。

院中,一人负手而立,背对着他们。

此人并未穿官服,只着一身简单的深色儒衫,但仅仅是站在那里,就仿佛与周遭的天地融为一体,周身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中正平和、却又深不可测的气息。

那并非军中的煞气,而是比张辰所修更为精纯、更为浩瀚的浩然正气!

只是这浩然正气,不再令人感到温暖刚正,反而透着一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秩序与威严。

“想不到,堂堂‘玄都观’的守尘先生,竟也会做这劫狱的勾当。”

负手而立的儒生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斗篷人——守尘道人,发出一声慵懒的轻笑,将张辰护在身后:“我道是谁能这么快察觉‘小虚空符’的波动,原来是翰林院执笔,温大人。

温大人不在翰林院修史著书,跑这诏狱臭水沟旁边来赏月?”

温执笔缓缓转过身,露出一张看似只有三十许、眉目清雅却目光深邃的脸。

他目光扫过守尘道人,最终落在狼狈不堪的张辰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张辰,”温执笔的声音依旧平静,“你父亲一案,陛下震怒,铁证如山。

你本为年轻俊才,奈何误入歧途,若能迷途知返,随我回去,将所知之事和盘托出,或可求陛下法外开恩,为你张家留一丝血脉香火。”

他的话语带着一股奇异的魔力,每个字都引动着天地间的“理”,试图首接叩问张辰的本心,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要信服、顺从。

这是儒家“言出法随”的雏形,结合了精深修为与官身权威,威力无穷!

张辰心神剧震,父亲的冤屈、家族的毁灭瞬间涌上心头,那刚刚被道家清气抚平的愤懑几乎要再次爆发。

他张口欲辩,却被守尘道人一把按住肩膀。

一股清凉气息涌入体内,瞬间稳住了他激荡的心神。

“呵呵,”守尘道人嗤笑道,“温小子,收起你这套‘口含天宪’的把戏吧。

黑的说不成白的,真的也说不成假的。

这小子我瞧上了,今天非得带走不可。”

温执笔眉头微蹙:“守尘先生,此人乃朝廷钦犯,你此举,是要与朝廷为敌吗?”

“少给老子扣大帽子。”

守尘道人浑不在意地摆摆手,“你们朝廷里那点龌龊事,老子没兴趣。

但这小子一身根骨灵气,差点被你们那套破规矩给炼废了,我看不过眼,捡回去雕琢雕琢,不行吗?”

话音未落,守尘道人猛地一跺脚!

“地脉,起!”

霎时间,整个院落地面微不可察地一震,一股浓郁的地气被他强行引动,化作无形屏障挡在身前。

同时,他袖中滑出一道黄色符箓,无风自燃!

“巽风,疾!”

狂风骤起,卷起漫天尘土,迷离人眼!

“冥顽不灵!”

温执笔面色一沉,并指如笔,凌空虚划!

一个无形的“禁”字瞬间成型,带着禁锢万法的威严,压向狂风!

轰!

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猛烈碰撞,气流激荡!

守尘道人却借着反震之力,拎着张辰,身形如同柳絮般向后飘飞,瞬间没入高墙的阴影之中,只留下一句戏谑的话语在风中飘散:“温小子,你的‘礼法’还困不住老夫的自然之道!

告诉你们背后的人,这小子,我玄都观保了!

有本事,就来云梦大泽找我!”

声音渐远,瞬息消失不见。

温执笔并未追击,他只是站在原地,看着两人消失的方向,眉头紧锁。

周身那磅礴的浩然正气缓缓收敛。

“玄都观……道家……也想来趟这浑水吗?”

他低声自语,目光深邃,仿佛在算计着什么。

良久,他转身,缓步离去,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只有原地留下的打斗痕迹和那三具无声无息的尸体,证明着刚才那场短暂却惊心动魄的交锋。

……京城之外,荒山野岭。

守尘道人放下张辰,扯下兜帽,露出一张清癯矍铄的面容,眼神清澈,带着几分玩世不恭。

“小子,感觉如何?”

他咧嘴一笑,“刚从儒家的大牢里出来,又差点被儒家的高手抓回去,还见识了老夫我这不太地道的道家手段。”

张辰望着眼前这位救命恩人,又回望远处那座庞大而黑暗的帝都,那里有他的血海深仇,也有他崩塌的信仰。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夜气,体内道家清气与残余的浩然正气奇异般地共存着。

他缓缓躬身,行了一个大礼:“晚辈张辰,谢前辈救命之恩!

请教前辈,何为真道?

晚晚辈……前路何在?”

守尘道人收起了笑容,目光投向浩瀚的星空,悠悠道:“道可道,非常道。

你的路,才刚刚开始。

是先回山把你这身伤和半吊子修为理顺,还是现在就想着回去报仇送死,选吧。”

张辰沉默片刻,眼中闪过挣扎,最终化为坚定。

他再次躬身:“请前辈教我……活下去,走下去之道。”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