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闺阁深藏玲珑心
然而,这位风头正劲的国公府千金,对外界的喧嚣恍若未闻,一连数日都安静地待在栖梧苑中,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娴静闺秀。
栖梧苑内,暖阁生香。
沈清璃正端坐在绣架前,纤纤玉指拈着细如发丝的银针,在绷紧的素白锦缎上穿梭。
她绣的是一幅《蝶恋花》,蝶翼轻薄灵动,花瓣娇艳欲滴,针脚细密均匀,显示出极为精湛的女红功底。
阳光透过茜纱窗,在她低垂的侧脸和专注的眉眼上镀了一层柔光,静谧美好得像一幅工笔画。
林氏带着教引嬷嬷进来时,看到的便是这幅景象。
她眼中满是欣慰,对身旁的教引嬷嬷低声道:“嬷嬷您看,璃儿这性子,最是沉静不过,这女红也越发进益了。”
教引嬷嬷是宫中退下来的老人,眼光毒辣,仔细看了看沈清璃的绣品,也不由得点头称赞:“小姐天资聪颖,又肯下功夫,这蝶翼的渐变晕色处理得极妙,老身也挑不出错处。”
沈清璃闻声抬头,放下针线,起身行礼,笑容温婉:“娘亲来了,嬷嬷好。
嬷嬷过奖了,璃儿还有许多要向嬷嬷请教的地方。”
一番谦逊有礼的对答,让林氏和嬷嬷更是满意。
接着便是例行的闺阁功课:品香、鉴画、抚琴、点茶。
沈清璃一一从容应对。
品香时,她能准确分辨出龙涎、沉水、苏合等名贵香料细微的差别,甚至能说出产地;鉴画时,对名家笔法流派见解独到;抚一曲《高山流水》,琴音淙淙,意境高远;点茶手法更是行云流水,茶沫如雪,汤花咬盏,令人赏心悦目。
“小姐天资之高,老身平生仅见。”
教引嬷嬷由衷感叹,“假以时日,必成一代才女典范。”
林氏笑得合不拢嘴,心中对女儿的满意无以复加。
她哪里知道,沈清璃此刻心中所想,与这风雅之事相去甚远。
待林氏和嬷嬷满意离开后,阁内只剩下沈清璃和心腹春棠、夏栀。
沈清璃脸上那温婉得体的笑容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思索。
她走到书案前,案上看似随意地摊着几本诗词集和佛经,下面却压着一本薄薄的、用普通蓝皮包裹的书册。
“夏栀,外面守着。”
沈清璃吩咐道。
夏栀立刻应声出去,守在暖阁门口。
春棠则默契地走到窗边,确认无人窥探。
沈清璃这才翻开那本蓝皮书册,里面赫然是她自己整理的、关于朝中几位重臣及其家眷的详细资料,包括性格喜好、立场派系、姻亲关系、甚至是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隐秘传闻。
字迹娟秀却透着力量,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春棠,前日让你打听的,关于太子殿下近日常去的地方,有消息了吗?”
沈清璃一边快速浏览着书册,一边低声问。
春棠压低了声音回禀:“回小姐,太子殿下近日除却上朝、在东宫处理政务,最常去的便是城西的‘松涛阁’,据说那里清净,殿下常去那里独自看书或与心腹议事。
还有便是每月初五、十五,会去皇家寺庙‘大相国寺’祈福,为陛下和皇后娘娘抄经。”
沈清璃指尖在书册上“太子谢珩”的名字旁轻轻点了点,若有所思。
松涛阁,大相国寺……她需要制造一个“偶遇”。
但谢珩为人谨慎,身边护卫森严,普通的偶遇太过刻意,容易引起他的警惕甚至反感。
需要一个更自然、更无法让他起疑的契机……“陆昭将军呢?
他刚随父从西北回京述职,动向如何?”
她又问。
“陆将军性情豪爽,这几日都在京郊大营或兵部衙门,闲暇时似乎常去‘百兵阁’看兵器,也喜欢去城南的‘快意楼’饮酒。”
少年将军,意气风发,喜武好酒……沈清璃脑中快速勾勒着陆昭的形象。
对付这种首性子,示弱和激发保护欲或许更有效。
她目光落在窗外一只停在枝头梳理羽毛的鸽子身上,眼神幽深。
机会,需要等待,更需要创造。
她合上书册,重新用诗词集盖好,走到窗边。
那只鸽子似乎并不怕人,歪着小脑袋看着她。
“小姐,三小姐(沈慧如)那边,似乎对春日宴上皇后娘娘赏赐您东珠一事,颇有微词,今日在花园里还和二房的小姐抱怨了几句。”
春棠适时回禀。
沈清璃唇角勾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冷酷的笑意:“哦?
是吗。”
她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窗棂,那只鸽子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由她去。
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不过……”她顿了顿,语气依旧轻柔,“让人留意着,看她最近和哪些人走得近,尤其是……宁远侯府那位楚小侯爷那边的人。”
“是,小姐。”
春棠心领神会。
沈清璃看着鸽子消失的方向,窗外的阳光映在她清澈的眼底,却仿佛照不进深处。
这看似平静的闺阁,是她运筹帷幄的战场。
她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袖口那根看不见的银丝,感受着它的锋利。
乖巧的面具下,腹黑的棋局,己然悄然落子。
她需要耐心,更需要精准的判断,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巧合”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