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著是当代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与斗争生活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
18岁的林道静为抗拒养母的包办婚姻逃离封建家庭,在北戴河屡遭受挫折对前景绝望的时刻。
她得到北大学生余永泽的救助。
余永泽的爱情感动了林道静,使从小无依无靠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温暖。
抗日烽火和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感召并激发起林道静的爱国热情。
她接受共产党人卢嘉川的启蒙,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与余永泽在政治道路上出现分歧。
自私平庸的余永泽一再阻拦林道静参加革命运动,并首接导致卢嘉川被捕入狱牺牲。
在惨痛的事实面前,林道静与余永泽决裂,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共产党的洪流中去。
她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在江华,林红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信仰的力量,因为林道静在最失落,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卢嘉川,从而对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他给林道静带来了希望,明天。
一开始,林道静是不太相信的,后来在一次一次的人生经历中她明白了,她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呢?
她开始期待卢嘉川的每次到来,每次来的时候总会给林道静带来新的书籍,使她的灵魂得到洗礼。
小说的意义实际上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情况,电视剧,电影皆是如此。
林道静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炼和反复捶打中明白了自己应当做什么,***住一些东西,坚定自己的信仰,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激发出爱国的热情。
那么,我们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呢?
那么,我们的信仰又是什么呢?
信仰是远方的灯塔,照亮着我们不断前进的路。
这句话是小时候经常写作业用到的一句,现在看完这本书后,确实是如此,更加坚定了信仰的力量。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从而构成了这个精彩而复杂的社会。
当然,人各有志,信仰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扫马路的劳动者,最大的信仰也许就是每天把马路打扫干净,回家和老伴唠唠嗑,散散步,带带孙子;园丁的信仰也许就是让每朵花都开放,显示出它独有的美丽和芬芳;厨师的信仰也许就是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供顾客食用;老师的信仰也许就是桃李满天下,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前从未有的感觉,现在油然而生,非常敬佩。
等等。
每个人的信仰就像一束光,聚合在一起,滋润了万物的成长。
那么应如何明白自己的信仰是什么呢?
如何寻找呢?
我的信仰就是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有钱那就过有钱的生活,没钱就过没钱的生活。
可以一顿三餐山珍海味,也可以一顿三餐粗茶淡饭。
我觉得,这并不是随遇而安,随波逐流。
两人,一房,一田,一物,足矣。
当然,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的,要做的便是将信仰中的现实变为自己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一步一步的努力去做,从而稳固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