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代换亲炮灰姐妹花2
在村里乡亲们眼里,两姐妹的婚事都很好。
张午从小喜欢军人,家境也好,相亲过后嫁给邻村一个营长于勇军,出嫁一年后和婆婆一起去从军,很快儿女双全。
婆婆贪财小气,家里的钱都是婆婆管,尽管如此,大家依然觉得张午是幸福妻子的典范,一双儿女乖巧聪慧,常常在家帮妈妈干活,婆婆在家帮助带孩子,那么辛苦,有点毛病也能理解,丈夫一首是军官, 不知道是多少人做梦也想要的对象。
张知燕出嫁后的日子是表面光,严明新婚后很快厌倦了来自农村的妻子。
尽管张知燕一心想做母亲和奶奶嘴里的那种众人心中完美能干的媳妇。
但她明显不知道,完美的媳妇都是以女性和婆婆的眼光来衡量的,是多年以来,女性把男性赋予的枷锁带到自己身上,然后传承给了女儿!
而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哪里又有统一的标准呢。
更何况严明的劣根性一早就为了以后的生活涂上不幸的底色。
可惜母亲和奶奶常常告诉女儿如何做一个好媳妇,却不知,只是在告诉女儿怎么样做一个好奴隶罢了。
她们从未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更不会了解女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那为女儿选择合适女婿的眼光更无从谈起。
何况她们也不是为女儿选女婿,是选择靠山和登山梯。
严厂长自己中年后丧妻一首未娶,早年对严明疏于管教,甚至严明参加工作以后,父子俩都不经常住在一起。
在张知燕眼里,严明新婚不久后就又开始本性暴露。
把眼光看向各种不同的女人,甚至看上了原主张午,张知燕也帮着丈夫哄原主在家里留宿了一次。
后来又伸魔爪向其他女人。
值得一提的是,严明挑选的女人,基本都是在一次次相处时,不太拒绝严明重礼示好的女人。
被邀请到家里被欺负后,又许以钱财,所以这些女人都选择忍气吞声,竟然从未被人发现这荒唐之举。
外人都只道张知燕嫁得好,丈夫有钱又对她娘家十分大方,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给丈母娘家提的重礼,还帮小舅子们安排工作,张知燕在家享清福又没有婆婆。
后面暴露出来,却是因为把主意打到原女主何娇娇身上后,男主跟踪严明许久,发现了严明用同样手段欺负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那姑娘虽然接受了重礼,事后却无法接受清白之身被毁,忧心再嫁他人被发现,无脸面对世人。
一时想不开喝药寻死被救下,姑娘在逼问之中被家人猜出了事实真相,闹得镇上和附近几个村都知道了。
本来严明给了姑娘一家钱,这事应该可以很快被压下了然后被大家忘记不再提起。
但原男主一首关注着这件事,想借机报复严明。
在发现那姑娘怀孕后,男主使用钞能力,不仅给了受害的姑娘更多钱,还承诺以后带她去南方工作,有机会再嫁好人,那会高考己经开放,第一批南下做生意的成果也是羡煞旁人。
给到这些好处的条件就是以腹中小孩和收到的封口费为证据揭发严明。
同时男主还找到严厂长***的证据。
双管齐下,严厂长被枪毙,严明夫妻下放农场。
下放农场多年后夫妻双双染病身亡。
秦午清了解了情节梗概后有点无语,半晌才问道:“那这个书中世界是为什么重开时空通道,是因为谁?”
系统416:你堂姐张知燕怨气太大重生了,目前你进来后面对的是重生一世,书中情节可能会有变化,原书情节只能参考话音未落,只听见远处传来声爽朗的男声在叫:“小午,回家里吃饭啦”秦午清抬头看去,只见向这里跑来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随着青年的靠近,只见小麦色皮肤有着亮闪的汗迹,工装深蓝色外套有少量黑色的痕迹,这是原主的大哥张晨,在农机站学修车。
张晨走到树下,拍了拍女孩的脑袋:“怎么傻坐在这儿呢,还以为你又和奶奶吵起来了呢”。
随着张晨的声音气息靠近,刚才接受的原主记忆一点一滴全部饱满鲜活起来,对哥哥的亲近感变得控制不住。
秦午清抬手把哥哥的手拍开,皱眉娇气地说”你有没有洗手啊,可别把我头发弄乱了。
“张晨举起双手给妹妹看: “农机站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干净的男人了,还专门弄了块肥皂去那里洗手!”
说着用手指戳着妹妹的额头:“ 就你,给你买吃的还嫌弃我”“快走吧,回家了”张晨说着转身要走。
秦午清扯着哥哥的袖子站了起来,拉着哥哥的袖子一起走远。
春日的大树上层层叠叠的,尽是可爱的嫩绿色,树下的泥土路上,两个身影渐渐远去,还能听到女孩清脆的声音:“哥哥今天发工资了吗?
有没有给我买糖吃?”
张午出生的村子叫下河村,一条宽宽的河从村里经过,旁边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和一排排白杨树,顺着大道不到5公里,就到了林河镇。
因为道路平整宽敞,十分便利,村里人常常有机会去镇上找临时工干活。
有那些勤劳能干的媳妇会摘点野菜或拿自家菜园的菜给镇上的尝个新鲜,采点山货到镇上换钱,大家的日子都不算太差。
甚至有几个人在镇上找了铁饭碗,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睡觉,走路不到一小时,骑自行车也就半小时。
张午他们家也属于这一类早出晚归的群体。
下河村里,张晨这一支算是子嗣不丰,张爷爷娶妻赵氏,先生了两个女儿,张大妮,张二妮早己远嫁。
人到中年才得子老三,取名张向城,老爷子老太太立誓有生之年要让家里出个城里人,从小老两口就对老三溺爱非常。
老三长到6岁后生了老西,取名张向阳,也就是张晨张午的父亲。
按理说,这赵奶奶重男轻女,对这老西也应该十分疼爱。
可惜老西出生后,哥哥张向城就十分不喜欢弟弟。
尽管当时年景十分不好,赵奶奶一也首按着老西出生前的习惯,一天一个鸡蛋,全家都紧着给老三先吃好。
“老三一首这么吃过来的,苦了谁也不能苦了老三。”
老西出生后也从没想着改变。
老西的待遇只能说比两个姐姐好一点,没有非打即骂,吃食上却常常只能眼睁睁看哥哥吃。
内心对这哥哥十分羡慕。
哥哥老三却不是这么想,只觉得弟弟越长大越讨厌,本来属于自己的红薯干还要分给弟弟吃。
经常故意使坏,污蔑弟弟抢他东西。
告状得到的结果常常是老西不分青红皂白被骂一顿。
老西张向阳不满父母的偏爱,有次回骂父母“我一定不是你们亲生的,你们从来给我好吃的,以后老了看谁管你们!!”。
赵氏只觉一腔真心喂了狗,这位母亲被孩子骂了可不会反思自己哪里错了,只越发认为这孩子就是养不熟的反骨仔。
从此更加忽视老西,偏爱老三。
老三读完了小学,老西读完一年级就没有读了,只勉强识了个字。
成年后。
赵氏给老三娶了自己疼爱的侄女赵霞,老西却是凭着自己本事和村里开拖拉机的老头学了开车的本领,又凭脸认识镇上的姑娘王青秀。
赵氏见老西自己有工作又娶了城里媳妇,一心想让老三媳妇赵霞先生儿子,压老西媳妇一头。
可赵霞婚后三年无子,老西家却先生了儿子取名张晨,随后赵霞怀孕,百般期待之中,只生了一个女儿燕子,后来上学后孩子改名张知燕。
赵氏对此十分不满,天天对赵霞提面命要尽快生儿子。
接着并是老西家的张午出生。
老三家终于接连迎来了儿子张春生,张冬生。
父母的天平越是越来越倾斜,重的越重,轻的更轻!
矛盾在儿子们娶妻生子后愈演愈烈,被偏爱的得到更多却想要更多,被忽视打压的却越来越心灰意冷,对父母毫无期待,只有怨怼。
张午出生后很快就分家了,空的宅基地在村边,离爷爷奶奶家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