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见了敌军在前线部署的大量雷达,这意味着,祝枝这一边不好获得制空权。
这些基站,或许得用火箭炮一个个的摧毁,如果利用特种作战,或许是会损失掉精锐的力量,得不偿失。
祝枝看着眼前的火箭炮武器,心里不由得感慨战争的烈度。
在夜晚没有来临之前,多管火箭炮,通过计算机计算后制导系统开始发挥作用,在第一轮攻击中,有三成以上的雷达基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这能够削弱一些力量,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战机来说,依旧容易暴露。
隐身战机是很难获得的,但是特种作战要求的是速战速决,一旦拖入流水线战争,很可能被全歼,人的肉体是绝对扛不住炮弹的。
如此多的雷达基站,是要靠中短距离导弹去清除的,特种任务在这里集中表现为地面指引与侦查。
祝枝开始部署任务,这次他需要确定任务的完成度。
所以,他选择了乘坐装甲车出行。
因为它有几公里的纵深,导致前进是艰难的,导弹攻击结束了,或许就要依赖空中战机的力量。
半小时后,祝枝到达了卫星雷达基站,他发现这里基本己经被摧毁,他拍下雷达基站的摧毁照片后,迅速撤离。
留下了一支小分队在这里驻扎,因为后续的力量填补前线时,他们需要顶上。
祝枝乘坐装甲车回基地后,基地指挥官请求了战斗机支援。
战机在几分钟后呼啸而过,在距离雷达150公里的位置,发射了导弹,第二波雷达基站被清除。
前面留守的小分队检查完第一个雷达基站的敌军战损后,阵亡一名士兵。
随后,继续前进到达下一个雷达基站。
这个雷达基站己经是火光冲天的状态,另一支小分队这时也赶来了,他们是另一队伍派来的侦察兵,两支队伍相互交换了一下情报。
原来,第二支队伍是从几公里外的另一个雷达基站过来的,这其中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有不小战损,十人小队只剩六人。
随后,这两支小队选择不同的路线,回到基地。
在回到营地后,我方士兵向祝枝汇报了一些情况,要想进一步的占领,必须增加士兵的数量。
战时士兵数量紧缺,在这里依旧是个问题。
但是,上级顾忌前线战斗制空权的归属,不得不增兵开往前线,去争夺地盘为后续部队打造空间时间条件。
祝枝在我军雷达站里,默默看着可能是敌军的光电信息。
很可惜,这次他并没有找到什么可靠信息。
只得回到作战室,继续放飞无人机巡逻。
片刻后,祝枝想到,军队的战机应当是要出击了,缓慢的推进会使战斗节奏出现重大问题,这种战争并非敌我悬殊。
急行军越快,越容易获得战斗的主动权。
想着想着,祝枝收回了无人机,战局不是他一个人能够部署的,他得服从上级的指示命令。
可是窸窸窣窣的战机架次,很可能是前线雷达太厉害能够捕捉我方信息,导致不敢轻易出动,地面部队在抛头颅洒热血之时,战局可以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