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听说过最近很火的清汤大老爷吗?”周末聚餐时,王浩突然神秘兮兮地举起手机,
屏幕上赫然是一个风格古朴的论坛界面,顶端用朱红色毛笔字写着“清汤大老爷公堂”。
背景是淡淡的水墨山水画,界面设计古色古香,与普通的美食App截然不同。
刘明夹了一筷子水煮鱼,头也没抬:“啥玩意儿?又是哪个吃播网红?
”几人在一家川菜馆聚餐,红油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隔壁桌的喧哗声此起彼伏。
王浩滑动屏幕,眼睛闪着兴奋:“比那***多了!这是个匿名美食审判论坛,
专治各种坑人店家。你看这个。”《惊!二十八块麻辣烫,最贵的竟是土豆片!》帖子里,
楼主“麻辣侠客”详细记录了自己在某知名连锁麻辣烫的遭遇:选菜时特意避开了高价肉类,
专挑素菜,结果一称重竟要二十八块。仔细一看价目表才发现,土豆片居然按每片五毛计价,
一碗里默默躺着二十多片土豆。“我当时就懵逼了,”楼主写道,“他问店员,
你们这土豆是镶金边了吗?结果人家甩了一个白眼,说‘嫌贵别吃’。
”底下最火的评论是:“这不是麻辣烫,是马铃薯开会。”点赞数高达三千多。更绝的是,
店家还嚣张回复:“嫌贵?您这么有品味怎么不去五星级饭店吃?”这条回复被截图置顶,
评论区已经炸锅。几个人头碰头凑在一起看,笑得前仰后合。旁边那桌人好奇地看过来,
不知道几人为什么对着个手机笑得这么开心。“还有更绝的,”王浩又点开另一个帖子,
声音压低了几分,仿佛在分享什么机密情报,“看这个。”《挂羊头卖鼠肉!
某某老街麻辣兔头实为鼠头!
》发帖人“舌尖侦探”贴出了高清对比图:真正的兔头牙齿平整,
而这家店卖的“兔头”却有着尖细的门齿——典型鼠类特征。帖子详细记录了检测过程,
甚至包括了一家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报告,证实了肉类来源确实为鼠类。“我买了两个兔头,
回家越吃越觉得不对劲,”楼主写道,“那味道怪怪的,肉质也不对。李味做了三年卤味,
真兔头假兔头一吃就知道!”评论区已经炸锅,有人贴出食品安全局举报电话,
有人哀嚎“上周刚吃过现在想吐”,还有人组织了***群组。刘明看得脸都绿了:“我靠!
那家店李味上周才带女朋友去过!她还说味道有点怪,
我还以为是她在挑剔...”刘明抢过手机,兴奋地往下翻:“这个更离谱!
某某网红餐厅的‘当日鲜肉推荐’居然是用冷冻臭肉做的!”帖子里,
一位自称后厨离职员工的匿名用户爆料,附上了冷库裡积满霜的肉箱照片,
日期显示已冷冻超过半年。最讽刺的是,店家每天还郑重其事地手写“本日鲜肉推荐”黑板,
价格翻了三倍。“那肉解冻后味道都不对了,老板让我们用大量调料腌,盖住异味。
”爆料人写道,“我看不下去了,良心过不去,辞职了。
出猪肉还嘴硬的、汤底裡喝出二两水的...每个帖子下都有“清汤大老爷”的最终判决词,
一针见血,幽默中带着犀利。李味忍不住问:“这清汤大老爷到底是谁啊?
”王浩耸耸肩:“没人知道。可能是某个被坑惨了的食客,也可能是行业内部人士。
论坛完全匿名,发帖人IP都被隐藏了。”刘明顿了顿,几人都抬起头,窗外突然下起了雨,
雨点敲打着玻璃窗,仿佛为这个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李味的声音低沉下来。“清汤大老爷判的不是饭,而是人心。”接下来的几天,
李味像着了魔一样,每天刷着“清汤大老爷公堂”论坛。这个论坛设计精美,操作流畅,
一点也不像普通的草根网站。
食客们爆料的地方;“明察秋毫”是证据展示区;“最终判决”则是清汤大老爷的裁决之地。
每个版块都有详细的发帖指南和规则,要求证据充分,描述清晰,禁止任何虚假信息。
李味最喜欢的是“冤屈申诉堂”,裡面收录了一些特别精彩的处理案例。
除了王浩给几人看的那些,还有更多令人咋舌的餐饮黑幕。
有一家号称“全城最鲜”的海鲜火锅店,被爆出用死虾充活虾。发帖人是个生物系学生,
李味偷偷取样回去,在实验室裡通过检测ATP含量证明了这些虾已经死亡超过48小时。
帖子详细记录了取证过程,甚至包括微型摄像头拍摄的视频。
清汤大老爷的判决词写道:“死虾充活,其罪在欺。以死代活,其心当诛。
判决:海鲜火锅店停业整顿,公示致歉。”令人惊讶的是,没过几天,
那家海鲜店真的关门整顿了,还在门口贴出了致歉信。还有一个案例关于一家网红奶茶店。
帖子标题是《你的奶茶里没有奶,也没有茶!》,发帖人自称是离职员工,
爆料店里用的全是奶精和茶精勾兑,却打着“鲜奶现泡”的招牌卖高价。
“那些所谓的水果茶,连一滴真果汁都没有,全是香精和色素。
”帖子里附上了配料表和仓库照片,触目惊心。清汤大老爷的判决很快出来:“无奶无茶,
唯有贪心。以假乱真,罪加一等。判决:假一赔十,公示七日。”第二天,
那家奶茶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不是来买奶茶的,而是来要求赔偿的。
有人晒出收到十倍赔偿的转账截图,论坛上一片欢腾。
这些案例让李味对这个“清汤大老爷”越发好奇。是谁有这么大能耐,
能让这些嚣张的商家低头认错?李味尝试在网络上搜索这个论坛的背景信息,但一无所获。
它就像一个凭空出现的幽灵,没有任何创建者信息,没有注册公司,
甚至连服务器地址都隐藏得极好。唯一明确的是,这个论坛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的餐饮生态。
周五晚上,几人再次聚在一起吃饭。
这次几人特意选了一家被“清汤大老爷”认证过的良心店,一家小小的牛肉面馆。面馆不大,
只有五六张桌子,但干净整洁。
墙上贴着各种认证标志:“清汤大老爷推荐”、“真材实料认证”、“诚信经营单位”。
老板是个中年汉子,满脸笑容地招呼几人:“几位来点什么?今天的牛腩特别新鲜,
刚炖好的。”几人每人点了一碗牛肉面,外加几个小菜。面上来后,
王浩迫不及待地先喝了一口汤,闭上眼睛品味良久。刘明满脸期待:“怎么样?
”王浩睁开眼睛:“绝了!这才是真正的牛肉汤味,没有那么多味精和添加剂。
”李味尝了一口,确实,汤头清澈但味道浓郁,牛肉炖得软烂适中,面条劲道有嚼头。
就连一碟简单的拍黄瓜,都脆嫩可口,蒜香扑鼻。王浩由衷地赞叹。“老板,
你这面做得真不错。”老板笑呵呵地走过来:“谢谢夸奖!清汤大老爷这是小本经营,
就靠个口碑。不搞那些虚的,真材实料,薄利多销。
”老板指着墙上的“清汤大老爷”认证标志说:“自从得了这个认证,生意好了不少。
现在的人啊,被坑怕了,就认这个。”李味趁机问:“您见过清汤大老爷吗?
”老板摇摇头:“没见过真人。当时是有人匿名来探店,回去后就发了帖子,
然后给了清汤大老爷这个认证。后来还有人来复查过,也是匿名来的。神秘得很。
”老板压低声音说:“不过李味觉得这是好事。有些店太黑心了,以次充好,短斤缺两,
把清汤大老爷这行的名声都搞坏了。有这么个人或者组织出来主持公道,挺好。”正说着,
店里又进来一桌客人,老板赶紧去招呼了。几人继续吃着面,讨论着清汤大老爷的真实身份。
刘明猜测道。“我觉得可能是个美食评论家,受过某家黑店的害,于是决定站出来主持公道。
”王浩摇头:“一个人哪有这么大精力?我看是一个团队,
说不定是某个互联网公司做的项目,后期可能要商业化。
”王浩又提出新观点:“也可能是监管部门的人私下搞的,明面上不好管,
就用这种方式来监督市场。”李味想起论坛上那些专业的检测报告和精良的界面设计,
觉得王浩的猜测最有道理。这背后肯定有一个专业团队在运作,不仅懂技术,还懂餐饮,
甚至可能有法律背景。吃完面,几人每人还外带了一些卤味。结账时发现价格确实公道,
比那些网红店便宜不少,味道却好上许多。走出面馆,夜风微凉。街上霓虹闪烁,
各种餐饮招牌争奇斗艳。李味不知道这些光鲜亮丽的招牌背后,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但有一点李味很确定,清汤大老爷正在看着它们。周一上班时,
李味发现自己完全无法集中精力工作。脑海里全是那个神秘的论坛和各种餐饮黑幕。
午休时间,李味忍不住再次打开了“清汤大老爷公堂”。论坛首页显示,又多了几个新案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家高端日料店的爆料。发帖人称,在这家人均消费上千元的店里,
发现了将廉价鱼肉冒充蓝鳍金枪鱼的情况。帖子详细记录了用餐过程,
并附上了高清照片和专业检测报告。令人惊讶的是,发帖人还提供了一段录音,
记录了与店经理对质的过程。经理起初矢口否认,在证据面前终于承认了事实。
“清汤大老爷也是没办法,”录音中经理的声音带着无奈,“现在蓝鳍金枪鱼进价太高,
完全按真货卖,根本赚不到钱。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清汤大老爷的判决很快出来了:“以次充好,
罪加一等;明知故犯,罪无可赦。判决:假一赔三,公示一个月。”李味正看得入神,
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私信。来自一个匿名用户,ID只有一个简单的点号“.”。
“注意到你最近很活跃,”私信写道,“有兴趣参与清汤大老爷的行动吗?
”李味的心猛地一跳,手指有些发抖地回复:“什么行动?你是谁?”几分钟后,
回复来了:“清汤大老爷的公义行动。如果你想亲眼见证如何审判不公,明天中午12点,
到城市广场的东北角。一个人来。”李味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个骗局或者恶作剧。
但强烈的好奇心最终战胜了谨慎。他回复了两个字:“好的。”那一夜李味几乎没睡好。
无数次想象第二天可能遇到的情况,是个恶作剧?是传销组织?
还是真的能见到“清汤大老爷”的本尊?第二天中午,李味请了个假,
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城市广场。选择了一个能看到东北角的长椅坐下,假装看报纸,
实则观察着周围的动静。11点55分,广场上人来人往,没有任何异常。12点整,
李味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收到一条新消息:“看到那个穿红色上衣、正在喂鸽子的人了吗?
跟他走。”李味抬头望去,他果然看到一个穿着红色上衣的中年男子,正在撒面包屑喂鸽子。
男人看起来很普通,毫无特点可言。犹豫了片刻,李味起身向男人走去。快到跟前时,
男人若有所觉地转过头,看了李味一眼,然后微微点头,转身向广场外走去。
李味跟着他穿过几条街道,最后进入了一栋普通的写字楼。乘电梯到达12层,
男人领着李味走进一间看似普通的办公室。办公室裡布置简洁,
几张大桌子上摆满了电脑设备,墙上挂着多个显示屏,显示着各种数据和图表。
五六个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看起来就像一家普通的IT公司。
“欢迎来到清汤大老爷的指挥中心。”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味转过身,
看到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男子,戴着眼镜,穿着休闲衬衫,看起来像是个程序员或者设计师。
李味惊讶地:“你是清汤大老爷?其与李味想象中的形象相差甚远——没有威严的气势,
没有美食家的精致,就像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男子笑了:“清汤大老爷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个理念。清汤大老爷是执行这个理念的团队。”男人自我介绍道其叫陈哲,
曾是一名食品安全检测员。
另外几个团队成员也各有来历:有退役法官、数据分析师、网络工程师,
甚至还有前米其林餐厅的主厨。陈哲一边带李味参观清汤大老爷的工作区域,
一边解释:“清汤大老爷都是从餐饮行业或相关领域出来的,见过太多黑暗面,
也深知普通消费者的无奈。”“正规渠道投诉效率低下,监管部门人力有限,
许多小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清汤大老爷想用这种方式,填补这个空白。
”李味指着一面显示屏,
上面实时显示着论坛的访问数据和热点图:“清汤大老爷不是执法机构,没有强制权。
但清汤大老爷不仅有技术,还有专业知识,更有消费者的支持。
小张向李味解释了清汤大老爷如何筛选和核实投诉:“每一条投诉清汤大老爷都会初步筛选,
有价值的会派人暗访取证。必要时还会送样检测。确保每一条判决都有充分证据支持。
”前法官老李负责判决词的撰写和法律边界的把握:“清汤大老爷不是在执法,
而是在揭露事实。清汤大老爷不做处罚,只要求补偿和道歉。
所有判决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米其林大厨文森特则负责品质评估:“很多问题不是食品安全层面的,
而是品质和诚信层面的。用廉价原料冒充高端食材,虽然吃不死人,但是一种欺诈。
”李味沉浸在惊讶中,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陈哲微笑着看李味:“我们知道你在一家食品检测机构工作,对吧?
你的专业背景正是清汤大老爷需要的。”原来清汤大老爷早就调查过李味。
李味既感到一丝不安,又忍不住兴奋。李味问:“为什么找上我?
”陈哲说:“因为我们看到了对食品安全的热情和执着,而且,
清汤大老爷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加入。怎么样,有兴趣吗?”那一刻,
李味想起了那些被坑的经历,想起了王浩给几人看的那些案例,
想起了那家良心面馆老板的笑容。李味:“我需要做什么?
”陈哲的笑容扩大了:“先从一次简单的暗访开始吧。”陈哲给李味的第一个任务,
是去暗访一家被多次投诉的烘焙店。据消费者反映,这家店宣称使用“进口天然奶油”,
但实际使用的是廉价人造奶油,且多名顾客反映食用后出现不适。“这是李味的装备。
”技术员小刘递给李味一个包。裡面有一套微型摄像设备,
伪装成纽扣和钢笔;一个便携式样品采集工具包;还有一份详细的行动指南。
“最重要的是安全,”陈哲严肃地叮嘱,“一旦感觉有任何危险,立即终止行动。